stc-52單片機的引腳描述及片外總線結構
18、19、時鐘引腳
(1)XTAL1(19腳):接外部晶體的一個引腳。在單片機內部,它是反向放大器的的輸入端。這個放大器構成了片內振蕩器。如果采用外接晶體振蕩器時,此引腳應接地。
(2)XTAL2(18腳):接外部晶體的另一端,在單片機內部接至內部反相放大器的輸出端。如果采用外部晶體振蕩器時,該引腳接受振蕩器的信號,即直接把此信號直接接到內部時鐘的發生器的輸入端。
29、PSEN(29腳)
1. 內部ROM讀取時,PSEN不動作;
2. 外部ROM讀取時,在每個機器周期會動作兩次。但在此期間,每當訪問外部數據存儲器時,這兩次有效的PSEN信號將不出現;
3. 外部RAM讀取時,兩個PSEN脈沖被跳過不會輸出;
4. 外接ROM時,與ROM的OE腳相接。
30、ALE/PROG(30腳)
31、EA/VPP (31腳)
輸入/輸出(I/O)引腳P0、P1、P2、P3(共32根)
1. P0口(39腳至32腳):是雙向8位三態I/O口,在外接存儲器時,與地址總線的低8位及數據總線復用,能以吸收電流的方式驅動8個LS型的TTL負載。
2. P1口(1腳至8腳):是準雙向8位I/O口。由于這種接口輸出沒有高阻狀態,輸入也不能鎖存,故不是真正的雙向I/O口。P1口能驅動(吸收或輸出電流)4個LS型的TTL負載。對8052、8032,P1.0引腳的第二功能為T2定時/計數器的外部輸入,P1.1引腳的第二功能為T2EX捕捉、重裝觸發,即T2的外部控制端。對EPROM編程和程序驗證時,它接收低8位地址。
3. P2口(21腳至28腳):是準雙向8位I/O口。在訪問外部存儲器時,它可以作為擴展電路高8位地址總線送出高8位地址。在對EPROM編程和程序驗證期間,它接收高8位地址。P2可以驅動(吸收或輸出電流)4個LS型的TTL負載。
4. P3口(10腳至17腳):是準雙向8位I/O口,在MCS-51中,這8個引腳還用于專門功能,是復用雙功能口。P3能驅動(吸收或輸出電流)4個LS型的TTL負載。
作為第一功能使用時,就作為普通I/O口用,功能和操作方法與P1口相同。
作為第二功能使用時,各引腳的定義如表所示。
表 P3各口線的第二功能定義
口線 引腳 第二功能
P3.0 10 RXD(串行輸入口)
P3.1 11 TXD(串行輸出口)
P3.2 12 INT0(外部中斷0)
P3.3 13 INT1(外部中斷1)
P3.4 14 T0(定時器0外部輸入)
P3.5 15 T1(定時器1外部輸入)
P3.6 16 WR(外部數據存儲器寫脈沖)
P3.7 17 RD(外部數據存儲器讀脈沖)
使P3端品各線處于第二功能的條件
1. 串行I/O處于運行狀態(RXD,TXD);
2. 打開了處部中斷(INT0,INT1);
3. 定時器/計數器處于外部計數狀態(T0,T1);
4. 執行讀寫外部RAM的指令(RD,WR)。
端口的負載能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