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業界動態 > 解惑知識產權:沒用高通芯片,為何還要付高通專利費

解惑知識產權:沒用高通芯片,為何還要付高通專利費

作者: 時間:2016-10-19 來源:CNET 收藏
編者按:通信方面,高通就像一個繞不過去的墻,用更直白一點的說法:如果魅族不使用高通技術,那么魅族手機根本就沒有通信能力,無法通話,無法上網,甚至不能稱作手機了。

  的官司可謂驚動了國內整個科技圈。今年6月,指控侵犯了其3G/4G通信技術專利,將其告上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和上海知識產權法院,索賠5.2億元,而當時開發布會以”黑盒子“之說回應此事。四個月之后,再次在美國、德國和法國起訴魅族,魅族也第一時間作出了回應,表示“愿意為專利付費,但是需要合理費率”。雙方各執一詞,案件至今懸而未決。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610/311481.htm


解惑知識產權:沒用高通芯片,為何還要付高通專利費


  細看此次起訴事件的分歧,無非就是魅族對外的一致口徑:“魅族可能是絕無僅有的不依靠高通做大做強的企業。”

  魅族這句話的弦外之音是首先承認了高通芯片給手機廠商“做大做強”的影響力,其次也給自己挖了一個坑,那就是:魅族手機一直用的是聯發科的芯片,沒用高通芯片,為何需要付給高通專利費。

  這句話表面聽起來很像有說服力,但于情于理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不依賴高通芯片”的說法,僅僅只是看上去很簡單。

  于理,繞不開的高通專利

  一言以蔽之,魅族未使用高通專利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因為在手機通信知識產權問題上,高通的專利并不是一個可以繞開的墻。

  一方面,魅族早年使用的大多的是三星手機芯片,近年來主打中低端手機,在加大出貨量后廣泛使用了聯發科芯片。而聯發科此前曾與高通是達成了交叉許可協議的,聯發科因此免費獲得了高通授權,但依據協議,聯發科的ODM、OEM等合作伙伴則要向高通交付授權費用,并且聯發科的合作伙伴必須要有高通的授權,所以即使是使用聯發科芯片的手機終端商,也是需要向高通支付費用的。

  另一方面,高通的專利積累實在太深厚了。

  這要從規定了LTE的3GPP的R8標準說起。3GPP(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組織是是領先的3G技術規范機構,是由歐洲的ETSI,日本的ARIB和TTC,韓國的TTA以及美國的T1在1998年底發起成立的,旨在研究制定并推廣基于演進的GSM核心網絡的3G標準,即WCDMA,TD-SCDMA,EDGE等通信標準,而3GPP的Release 9、Release 10和Release 11正是現在大多數手機上使用的LTE標準。當然還有R13和R14等更新的標準。


解惑知識產權:沒用高通芯片,為何還要付高通專利費


  高通公司所持有的專利技術,構成了3GPP無線技術標準中主要組成部分,這些專利因納入標準而被稱為“標準必要專利”(Standard Essential Patents,簡稱SEPs)。

  換成數據來說就是,據Cyber Creative Institute Company的根據必要性在ETSI中篩選的各家廠商有關3GPP標準的LTE專利,高通以10.5%占據了第一的位置。


解惑知識產權:沒用高通芯片,為何還要付高通專利費


  高通在中國擁有標準必要專利1000多項,非標準必要專利8000多項。標準必要專利的意思就是,只要你設計的手機支持中國的3G/4G網絡,就會不可避免地用到高通的專利。

  簡單說來,高通提供的是一種基礎編解碼的算法,這是無線通信的基礎,和具體是不是使用高通家的芯片沒關系。

  在國家發改委發布整改要求后,高通已經重新與包括華為、中興、TCL、小米、奇酷、天宇朗通、海爾、聯想、格力、酷派和OPPO等在內的超過110多家國內手機廠商、零部件廠商、模塊廠商達成新的專利許可協議。高通特別強調,“這些廠商應支付的專利費用與高通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所提交的整改措施條款相一致”。

  于情,避不開的“辦事規矩”

  高通在中國收取專利許可的解決方案,是經過發改委認可的,是依據國家規定收取費用,是具有法律依據的:對于為在中國使用而銷售的品牌設備的高通3G和4G必要中國專利的許可,高通將會對3G設備(包括3G/4G多模設備)收取5%的許可費,對包括3模LTE-TDD在內的4G設備如不實施CDMA或WCDMA則收取3.5%的許可費,在上述每種情況中許可費基數為設備凈售價的65%。

  既然已經有超過110多家國內手機廠商先后與高通簽署該協議,那么魅族的孤注一擲就把這些廠商置于不公平之地了。同時也可以說,既然他們都遵守游戲規則,那么魅族就有些不按規矩辦事了,魅族也一再公開承認使用了高通的專利技術。

  并且,魅族的長期拖欠專利費用、不尊重別人的專利,已經構成了對其它誠信企業的不公平競爭優勢。對侵犯專利者不采取行動,也就意味著誠信經營者的利益收到了侵犯,這是不公平的。

  魅族科技副總裁李楠所謂的“魅族可能是絕無僅有的不依靠高通做大做強的企業”。然而,一個手機廠商,做大和做強的評判標準是什么?出貨量!創新能力!企業格局!

  我們先來看IDC 2016年Q1全球手機出貨量排名Top 5中,華為、OPPO、vivo都已經與高通簽署了專利授權協議。根據IC Insights的排名顯示,魅族在國產手機出貨量排名中位列第8,除了華為、OPPO、vivo之外,魅族前邊還有小米、中興、聯想、TCL,而這些也都已經加入高通的“專利授權”陣營。


解惑知識產權:沒用高通芯片,為何還要付高通專利費



解惑知識產權:沒用高通芯片,為何還要付高通專利費


  在市場需求日趨飽和的現狀下,中國手機市場開始進入了競爭耐力戰,這不僅僅是性價比之爭,更多的是用戶體驗的考驗,而消費者體驗所依賴的技術,都有賴于芯片技術和相關專利技術的支撐。

  不可否認的是,目前高通的芯片在智能手機領域處于比較領先的位置,特別是在高端手機市場。而在13年行業競爭和多次洗牌中存活下來的魅族,如果沒有全方位的芯片合作伙伴,很可能在接下來的中高端手機市場爭奪戰中被落在后邊,其實看上邊的表格,魅族已經在份額上處于不利位置了。

  我們再來看魅族的市場表現。

  1、從出貨量來看,魅族在國內手機市場排名第八,算是一家有體量的公司。

  2、創新能力來看,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的專利數量來看,截止到2016年6月29日,魅族的發明公布576件,發明授權28件,實用新型45件,外觀設計154件,這些專利主要是圍繞在外觀設計上。

  就拿小米相比,魅族的發明公布數不足小米的12%(4841件),發明授權數不及小米的8%(346件),實用新型數不及小米的14%(319件),僅外觀設計數與小米相當,約為后者的77%(199件)。

  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在過去十多年的發展過程中,魅族從底子里對知識產權,尤其是專利是不夠重視的。而手機行業屬于更新換代頻繁、技術進步快速的科技行業,而科技行業的發展源泉是創新,這也是一家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尊重知識產權,就是對科技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更能看出企業的眼界。

  縱觀全球手機行業,除了蘋果一家只用自家的芯片平臺之外,還沒有哪一家主流手機廠商只鎖定在一家芯片的平臺上,比如三星和華為。要知道,華為和三星都是有自己芯片的企業。即使強大如他們,也都在采用自家芯片(三星的獵戶座、華為的海思麒麟)之外,選擇與高通合作,采用高通的芯片平臺,來構建產品的差異化,以滿足市場和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

  根據市場調研公司的普遍預測,今年的手機行業整合會加速:排名靠前的幾家企業占據的市場份額會進一步加大,同時排名靠后、增長乏力的企業被淘汰出具的幾率大大增加。在這種情況下,留給基本只才采用聯發科一家芯片平臺的魅族的時間窗口就愈發短暫了。

  在幾家國產巨頭都已經和高通建立正常商業合作的情況下,背后所帶來的影響力不是一朝一夕的。

  于法,創新保護的底線

  談及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是保護知識產權、保護創新的終極武器。放眼全球,世界上的大部分國家都已經制定了專利法,同時聯合國也通過了一些國際公約來盡可能的對知識產權進行保護。

  正是由于這些法律法規的制定,才能讓專利持有人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也讓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愿意投身于新技術的創造和研發中。

  在中國,盡管也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法》,但是,跟發達國家相比,在知識產權的保護上,法律體系仍然有待完善,因此也給一些企業帶來了可乘之機,造成了很多企業不夠尊重知識產權。近幾年,山寨現象的泛濫,正是法律法規不健全的產物。

  事實上,由于法律對創新保護的不夠完善,使得中國制造難以在國際市場取得舉足輕重的地位。

  像魅族這樣的做法,等同于給自己進軍國際市場設立了不可逾越的屏障。

  在此,我們也想呼吁,健全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法規,為保護創新提供法律武器,這才是鼓勵創新、保護創新的終極武器。



關鍵詞: 高通 魅族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