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關 閉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工控自動化 > 業界動態 > 富士康員工聲音:我們要做機器人的主人

富士康員工聲音:我們要做機器人的主人

作者: 時間:2016-10-18 來源:IT時報 收藏

  對于自動化制造的目標,建立在逐漸成熟的工業產業和手機廠商對于產品越來越精細化的要求之上。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610/311459.htm

  

富士康機器人換人

 

  2015年,各路展覽會異常紅火,其中6-7自由度的柔性是最被關注的焦點,它主要適用于布局緊湊、精準度高的柔性化生產線,自由度與人手自由扭轉的能力已基本持平。

  手機廠商激烈的競爭也讓產品制作工藝的難度不斷加大。此前媒體曾報道,在iPhone 5的生產中有一種只有1.5毫米大小的螺母,肉眼和人手無法處理向其打進螺絲的工作,只能由機器人來完成。

  轉型:從生產線工人到機器人的“主人”

  馮柯并不知道自己的大老板到底最終想做的是什么,他只想知道,再過幾年自己還能在工作嗎?

  迄今為止,180多臺機器人給馮柯和工友們帶來的影響仍然是樂觀的。原先有的工作一站就是10小時,連彎腰撿起一顆掉落的螺絲釘都是一種享受,現在機器人把部分工人從流水線上解放出來,承擔了更多重復、繁重的工作,而人則從事機動靈活的工作,機器加人便是一條半自動化生產線。

  工作環境也變好了。因為金屬加工需要冷卻,車間內油霧很重,馮柯至今記得第一次走進車間時,地面濕滑,要小心翼翼地行走,每次環境稽查組來檢查,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但因為“油霧會腐蝕機器人電腦主板,增加機器人的報修率,所以現在的環境指標要求很高。”車間里甚至養起了花草。

  然而,如果實現30%的自動化,工人數量的銳減將不可避免。

  “就算機器人介入生產無法替代人類,但數量比人多是趨勢。”最近兩年,領導講話中反復提到的“自動化升級”“制造業智能化”等字眼,讓馮柯下定決心要自我轉型,做機器人的主人。

  馮柯的榜樣是車間里的另一位工友,這位“成功轉型的工友”在經過機器人培訓后成功轉崗,底薪從2000多元提升至4000多元。

  不管機器人是否能替換人,顯而易見的是,自動化程度提高后的工廠內,一定會出現操作工減少、技術工增多的新生態,工人結構將從金字塔形向梯形轉變。

  從2011年宣布投入“百萬機器人”開始,富士康有意識培養員工轉型。馮柯告訴《IT時報》記者,深圳觀瀾廠區引入機器人后,大專學歷的員工可以自愿報名,在江蘇南通精密模具培訓中心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封閉式培訓,這些課程主要是關于自動化操作。考慮到流水線工人學歷普遍不高,富士康允許員工先報考富士康與高校、培訓機構合作的IE學院,拿到大專學歷后再參加培訓,“課程深造的費用是工廠與員工各出一半,比如要拿到武漢理工大學的大專學歷,兩年學費16000元,工廠會補助員工8000元。”

  即便如此,富士康機器人換人的速度與技術人才數量、質量的儲備依然難成正比,這也是企業升級智能制造面臨的共同問題。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聯盟執行主席羅軍在接受《IT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幾年,國內工業機器人的增速很快,傳統制造企業在自動化改造過程中,文化層次較低的產業工人淘汰后,人才質量和數量上確實沒有跟上,企業需要更多的途徑來培養專業化人才。”

  專家解讀

  機器人換人,至少仍需5-10年

  “富士康是最早引入機器人應用在蘋果生產線的企業,自動化生產多用兩軸和四軸機器人,但類似手機等高精細產品,全面應用機器人不現實。”在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飚看來,人工生產的手機并不一定比機器人產的差,但自動化工作站的概念意味著能夠拿到更多訂單,此前富士康曾釋放很多華為和蘋果的訂單給二級、三級供應商,可二級、三級供應商根本無力負擔引入機器人的成本,訂單逐漸減少,甚至倒閉。

  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也告訴《IT時報》記者,機器人逐漸替代人類是產業發展的必然,批量引入機器人一要建立在標準化、批量生產的基礎上,二是取決于技術的發展和企業的經濟實力。

  目前,昂貴的機器人由于欠缺靈活性與精度,依然在從事較為簡單、繁復的工作,也許機器人無法替代人類,但裹挾在機器人浪潮中的工人不得不承認,更多的工作機會正被機器人蠶食。

  中國的傳統制造業正在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據《2016-2022年中國機器人產業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統計,2014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5.6萬臺,連續2年行業增速在50%以上。“以此數據為基礎來看,富士康一年1萬臺機器人的產量可見其自動化改造的速度。”羅軍說。

  羅軍坦言,智能制造在國內目前還是起步階段,傳統制造企業升級智能制造預計5年內會有一個大的調整,10年內能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在這個5至10年間,傳統制造業基本完成工業化改造會成為一個標志性事件,中國將整體進入智能制造的初級階段,個別企業進入中高級階段。

  相關新聞

  “機器人上崗 昆山富士康裁員6萬”真相:訂單減少 生產線“喂不飽”

  國慶假期剛剛過去,富士康突然被曝出“機器換人”計劃加速,每年有上萬臺機器人投入使用,其江蘇昆山工廠已裁減6萬員工。10月10日,《IT時報》記者親赴昆山,實地調查后發現,此說法并不準確,最近幾年,昆山富士康工廠的員工數量確實從最高峰11萬人縮減到目前不足5萬人,但“罪魁禍首”并非是機器人,而是逐漸減少的訂單量和向中西部遷移的生產線。

  昆山富士康兩個工廠的對外招聘一直未曾中斷。有員工告訴記者,每天招聘100多人,同時離職100多人,是富士康的常態,官方從未主動裁員。但近幾年來,昆山工廠訂單量下降是事實,由于基礎工資較低,代工廠工人的主要收入來源于加班費,但現在加班并不容易,且時間限制在每天2-3小時,直接導致收入下降,不少工人因此主動離職。

  況且,6萬人的數量縮減,并非今年突發,而是這幾年中自然形成。昆山富士康主要生產筆記本電腦及其配件,這幾年,隨著電腦整體市場萎縮,訂單量持續下降。另一方面,考慮到昆山勞動人力成本等問題,昆山的一些生產線及訂單開始往中西部轉移。昆山富士康的員工告訴《IT時報》記者,目前,昆山富士康兩個廠區的員工宿舍均住不滿,一間八人的宿舍有時僅有四名工人入住,城北富士康為此關閉了不少員工宿舍。

  雖然機器人并非昆山富士康自然減員6萬人的主因,但富士康工廠的自動化、智能化戰略也注定著昆山工廠將會引入越來越多的機器人。據悉,富士康在中國地區已部署4萬臺機器人,這些機器人被分派到富士康鄭州的生產基地,成都的平板工廠、昆山和嘉山的電腦/外設工廠。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富士康 機器人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