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麒麟CPU表現搶眼 或自研麒麟OS
自研操作系統一直是民族之殤。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無論是從個人還是國家信息安全的角度上看,自研系統都顯得日益迫切和重要。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610/311371.htm

而華為能夠從一個在夾縫里生存的系統服務器制造商,發展到如今橫跨通信設備、移動設備的國際性品牌,成為真正的民族品牌,其研發能力日益受到國人的肯定與贊譽。
去年華為的研發投入就接近600已美元,而其累計申請了52550件國內專利和30613件外國專利,專利申請總量位居全球第一。在世界范圍內設有16個全球研發中心,研發人員多達7.9萬人。這在國內其它企業中是不曾有過的。

因此,當媒體爆出華為已計劃自研操作系統時,馬上就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雖然在自研系統上,國內一直鬧劇不斷,多半都是掛羊頭賣狗肉,最后都是雷聲大雨點小而已。而華為的加入,自然被人么能給予厚望,因為不管是在通信領域還是移動領域華為都已經向人么展示它強大的研發能力。
早前就有華為工程師爆料:華為已在自主研發GPU和OS。
而這還得從華為的海思系列處理器上講起:
在早期,集成的非主流海思芯片讓華為自家Ascend D2等旗艦設備備受其苦。其在兼容性、性能等問題上不斷受到用戶吐槽,其用戶體驗急劇下降,甚至落下了“祖傳GPU”的笑柄。

直到麒麟950的面世,這種尷尬的局面才開始改善。其集成了性能更好的Mali-T880 MP4 GPU,性能開始跟上主流的高通、三星Exynos。用戶反響開始轉好,其品牌辨識度逐年提高。
隨著,華為在CPU積累方面逐漸厚實,在CPU上有著不錯表現的華為就開始著手思考自研GPU。
如果未來華為的移動設備能夠集成自家的GPU,那么,華為在處理器處理這塊就能實現的自主,不用受制于第三方廠商。無論在自身的利潤,還是未來的長線發展商都將受益良多。
從硬件到軟件,華為下一步就是OS了。但在如今Android、IOS瓜分移動市場的局面下,要想推行自家系統談何容易!三星的Tizen已推出多年,至今也未曾在其主線產品上應用過,目前仍在手表、智能電視上應用試水!

或許在以后時間成熟的時候,華為會直接拋棄安卓系統,轉而使用自家自主系統。那就能夠實現如同蘋果一樣的軟硬結合的模式,建立自己的軟硬件生態才會成為可能。
雖然,目前看來道阻且長。但華為從來都是一個目光長遠的公司,定不會滿足當前的棲居現在的Google的Android平臺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