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全新普銳斯-測試解析
豐田不久前推出了全新一代Prius(普銳斯),新車采用豐田TNGA平臺打造,在外觀、內飾、安全配置等多個方面進行升級。網通社從美國高速公路安全保險協會(IIHS)獲悉:豐田Prius在該機構進行了碰撞測試,新車在正面25%、正面40%、側面碰撞、頂部碰撞和頸部保護5大項考核中,總評成績均獲得最高評價,并獲得IIHS“2016最高等級安全評定+”(2016Top Safety Pick+)稱號。此次公布的成績,表明普銳斯在各方面安全保護到位,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610/309433.htm
總體評價


此次參加碰撞測試的車型是美版豐田Prius。IIHS的碰撞測試項目分為正面25%碰撞、正面40%碰撞、側面碰撞、頂部碰撞和頸部保護共5大項,其中后四項測試大多數受測車型均能取得較為理想的成績,最為嚴苛的測試就是考察車輛在撞擊后對車內乘員的保護的正面25%小面積碰撞測試。豐田普銳斯在5大項測試中均取得最高評價“G”(良好),在碰撞中對乘員提供良好的防護,下面網通社就為大家解析這款新車在最嚴苛的正面25%小面積測試中的表現。
豐田普銳斯正面25%碰撞測試

由于正面25%小面積碰撞的撞擊力集中在車頭最左側約25%的范圍內,避開了主要的正面吸能區域,這就意味著受測車輛的緩沖吸能區更小;前部吸能潰縮的縱梁幾乎吸收不到碰撞能量,撞擊時車輪更易侵入駕駛艙,轉向柱、方向盤以及儀表盤等部件更容易移位。在撞擊后,普銳斯發動機艙因只吸收了部分能量導致A柱受到較大沖擊力后發生變形,變形并不明顯。

撞擊中,普銳斯正面安全氣囊和頭部安全氣簾均能及時彈出形成保護,使車內乘員頭部處于安全位置。但因撞擊力較為強大,新車的車身結構發生明顯變形。車門邊框、轉向柱、儀表板等部件雖然發生不同程度入侵,但均在安全范圍內,所以駕駛艙空間基本保持了較為良好的狀態。其中普銳斯上端車門鉸鏈柱、儀表板分別入侵5厘米和3厘米,轉向柱沒有發生變形。

在撞擊過程中,普銳斯內駕駛員模擬假人的頭部慣性運動控制得相當好,沒有發生過度偏移,同時正面安全氣囊及時彈出為頭部提供足夠的防護;假人頭部碰觸到氣囊后雖有反彈,但頭部側氣簾的覆蓋面非常到位,氣囊和氣簾配合將假人頭部固定在安全空間內,避免碰觸車內結構而產生傷害。

碰撞后新款普銳斯的駕駛員腿部空間受到車門邊框、鉸鏈柱、儀表板下端部件等不同程度的變形后入侵,其中下鉸鏈柱和剎車踏板分別入侵3厘米和4厘米,但駕駛員腿部空間仍保持良好的狀態,模擬駕駛員假人的腿部受到的保護很充分。


小面積碰撞測試是指受測車輛以時速約64公里/時的速度,用車輛前端駕駛員一側大約車寬25%的面積撞擊一個1.6米高的剛性障礙壁。由于避開了主要的正面吸能區域(前防撞梁+縱梁),所以前部防撞梁和縱梁幾乎吸收不到碰撞能量,障礙物會直接撞到駕駛室上。導致車輪更易侵入駕駛艙以及轉向柱儀表盤等部件更容易移位。在同等速度下,25%偏置正面碰撞比40%偏置正面碰撞,對車內乘員造成的傷害嚴重得多,對駕駛艙要求的強度也要遠遠高于40%偏置碰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