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關 閉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工控自動化 > 設計應用 > 基于RFID的控制閥系統設計

基于RFID的控制閥系統設計

作者: 時間:2016-10-15 來源:網絡 收藏

摘要:射頻識別技術()是一項利用射頻信號通過空間耦合(交變磁場或電磁場)實現無線方式對電子數據載體進行識別的新興自動識別技術。針對低功耗和高效性,設計了一種以Nuvoton 低功耗MCU為核心的125KHz的控制閾系統。該系統采用分立元件搭建了成本極低的射頻卡讀寫電路,構建了段碼式LCD顯示和門的電機驅動模塊。通過實踐檢驗了系統的穩定性,可將其用于成本敏感的預付費卡表(水表、燃氣表和熱量表等)。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610/306801.htm

當前在中國的各類計量行業中,使用的計量表如水表、燃氣表和熱量表等,絕大多數均不帶流量控制功能,經常的做法是先使用后交費,這樣會給用戶造成很多不便,因此預付費的計量表便應運而生。本文介紹了一種廣泛應用于預付費卡表的門,與其它各類表的門的方式相比,用RFID控制閥門的優勢在于:

1)在識別方面,使用RFID后,會使可識別的距離更靈活,具有無屏障閱讀和穿透性,可以穿透非磁性材料,比如水、塑膠、混凝土等。

2)在耐用性方面,RFID對水、油和腐蝕性較強的化學藥品等具有很強的抵抗性;同時RFID將數據存在芯片中,芯片和外界沒有直接接觸,因此可以免受污損。

3)在可重復使用方面,RFID標簽則可以重復的修改、刪除RFID內儲存的數據,信息更新很方便。

4)在數據的安全性方面,RFID承載的是電子式信息,其數據內容可經由密碼保護,使其內容不易被偽造和變更。

5)成本低廉,可加入LC振蕩器到微控制器中來實現高性價比的收發器。

6)可實現低功耗設計,尤其在接收端。

1 系統硬件設計

1.1 系統組成

控制閥系統主要由6部分組成:電子標簽、射頻天線及調制電路、控制核心(MCU)、電機及其控制模塊、LCD顯示模塊和蜂嗚報警模塊。

基于RFID的控制閥系統設計

1)電子標簽:本系統采用的電子標簽是射頻卡,該射頻卡由內置芯片、內置天線和EEPROM組成。射頻卡中的EEPROM用于存儲數據,其中數據可以反復的讀取和擦除,讀寫次數不少于10萬次,內置電線用于與射頻天線進行通信。市面上常見的電子標簽都是無源的,所以需要內置天線接收射頻天線傳遞信息的同時,通過耦合來提供EEPROM讀寫數據所需要的能量。內置芯片用于接收命令并根據命令的內容決定數據的發送方式。

2)射頻天線及調制電路:射頻天線主要用來與電子標簽建立通信通路。調制電路一般包括:功率放大電路、檢波電路和濾波放大整形電路3個部分。

3)控制核心MCU:本系統采用臺灣新唐科技Nano100系列超低功耗的32位內嵌ARM Cortex—MO核的MCU作為控制核心,其主要實現功能有:①通過CLKO輸出125 KHz的載波。②通過TC0捕獲調制電路輸出的波形信息。③通過GPIO和ADC驅動直流有刷電機并在電機卡住時斷電保護。

④通過MCU內部的LCD Driver驅動段碼式LCD。⑤通過PWM控制蜂鳴器產生合適的報警聲音。

4)電機驅動及控制模塊:通過H橋控制直流有刷電機的轉動,電機卡住時將斷電保護。

5)LCD顯示模塊:通過MCU驅動段碼式LCD以顯示金額、開閥、關閥等信息。

6)蜂鳴報警模塊:通過PWM控制蜂鳴器產生適當的報警聲音。

1.2 天線及調制電路設計

1)載波產生和天線驅動電路:由MCU的CLKO輸出頻率穩定的125 kHz的方波,經過三極管進行功率放大。之后的串聯諧振電路中天線是漆包線繞制的線圈,電容采用的是精準的校正電容,加入功率放大和產生諧振的目的是獲得最大的磁通量,從而產生最大的讀卡距離。

2)檢波電路,濾除載波信號。

3)放大電路,采用有低廉的LM358運算放大器進行兩級電壓放大。

4)捕獲及運算,該部分是在MCU內部完成的,由MCU中的Timer0工作在周期自由捕獲模式,完成碼元間隔時間的捕獲,然后經過運算,得出各個Block的數值。

基于RFID的控制閥系統設計

1.3 電機驅動設計

主體電路是由4個三極管組成的H橋驅動電路,在同一時刻最多只有2個三極管處于導通狀態,可以方便的控制電機的正傳和反轉,再電機卡住時,由于電流是正常工作時的6~7倍,所以通過MCU內部的ADC檢測電阻上的電壓值,如果數值滿足條件,則會給電機斷電,并視情況發生報警,以免電機燒毀和設備的損壞。

2 系統軟件設計

本系統的軟件設計主要由6個部分組成:1)讀卡;2)寫卡;3)GPIO控制電機和ADC過壓檢測;4)PWM驅動蜂鳴器;5)125 kHz載波產生;6)LCD顯示。其中最主要的當屬1)讀卡和2)寫卡了,完成讀卡和寫卡后,系統的軀干就有了,然后3),4),5),6)就是在軀干上添枝加葉,讓這個系統完整起來。

2.1 卡片的讀寫規則

ATA5567中的存儲是330bit的EEPROM,一共有10個塊(block),每個塊有33bit,其中第一位為鎖bit。一共分為兩頁,第一頁包含8個block,編號分別為block0-block7。第二頁包含2個block,為只讀block,包含可回溯數據,由AIMEL公司規劃。

ATA5567的數據率和調制方式是由block0決定。

基于RFID的控制閥系統設計

對于本系統而言,做了很多的嘗試,找到了一種和MCU搭配比較合理的ATA5567配置方式。

1)主控鍵值,需執行讀寫操作,所以主控鍵值選為8。

2)比特率,綜合MCU的性能和讀ATA5567所用時間,取一個折中,選擇的是RF/32,這樣一個碼元的周期

基于RFID的控制閥系統設計

3)調制方式,一般選擇曼切斯特的調制方式。

4)AOR是按請求應答,主要的作用是防碰撞機制。當有多張ATA5567卡靠近應答器時,可以實現每張卡的逐次讀取。

5)最大塊,為了保證信息的完整性和保護密碼不被竊取,最大塊取6。

6)PWD,為了防止ATA5567被惡意改寫,密碼是一定需要的,即該位為1。

7)ST是為了方便以同步頭的方式實現數據的讀取。

2.2 ATA5567數據的存儲和編碼格式

對于ATA5567能操作的其實只有block0-block7,這幾塊的格式是一樣的,只不過block0作為控制塊,block7作為密碼塊,所以實際上真正能存儲用戶數據的只有block1-block6,共有6個塊。

ATA5567的編碼方式設定為曼切斯特編碼。曼切斯特編碼是基帶傳輸中廣泛應用的一種數據傳輸編碼方式,這種編碼通常用于局域網傳輸,是一種自同步法編碼方式。在數據信號的波形中既有同步時鐘信號又有數據信號。在調制電路輸出的波形中,數據“1”對應著曼切斯特編碼(下面簡稱“曼碼”)電平的上跳沿,數據“0”對應著曼碼電平的下跳沿。在所接收的一系列曼碼數據,注意空跳變,假定兩個相鄰bit的間隔時間是1P。若兩個相鄰bit代表的數據極性相同(同為0或者同為1),那么在這兩個bit傳送之間,會出現一個預備性的非數據跳變。

基于RFID的控制閥系統設計

根據上跳,下跳和空跳來分辨數據是“0”或者“1”,通過下圖的圖解可以發現,如果通過定時器捕獲,最少會得到兩種時間間隔,一種為一個整傳送周期(256/μs),另一種為半個傳送周期(128μs)

2.3 ATA5567寫卡規則

在ATA5567卡片內部有一個寫解碼器,該解碼器采用脈沖間隔編譯碼技術。在寫卡期間,寫解碼器會檢查寫數據流是否有效,并檢測場中斷間隔。

基于RFID的控制閥系統設計

寫卡的首要工作是確定寫卡的時間間隔,結合上表中官方給出的數據和現場實踐,選擇時間如表1所示。

基于RFID的控制閥系統設計

確定寫卡時間間隔之后,還要確定寫卡的命令。在使用一張從市場上買的新卡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在Block7當中寫入32位秘鑰數據,然后初始化Block0為0x800880d8,寫卡的命令及格式如下。

1)標準寫命令格式如表2所示。

基于RFID的控制閥系統設計

此時的寫卡為“Standard Write”模式,由于能操作的只有第0頁,所以p取0;

2)保護寫命令格式如表3所示。

基于RFID的控制閥系統設計

初始化block0之后,寫卡操作變為“Protected Write”模式,具體操作與“Standard Write”模式類似,唯一的不同點便是在寫入數據之前必須先寫入block7中存儲的秘鑰,如果秘鑰不對,則卡進入其他狀態,這里不再贅述。

基于RFID的控制閥系統設計

2.4 ATA5567讀卡規則和算法實現

對于ATA5567,讀卡命令如表4所示。

基于RFID的控制閥系統設計

由于PWD位已經置為1,所以選擇第一種格式,寫命令與之前講述的寫數據類似,此處不再講述。

發完寫命令后,單片機會捕獲到數據,這些時間間隔數據是獲取二進制數據來源。根據ATA5567數據的存儲和編碼格式,讀卡算法如下:

算法的核心是ReadNumber()函數的實現,由于在發送完命令之后,ATA5567會根據發送命令中的地址信息,循環發送所選地址存儲是數據。由于每個block中存儲了32 bit的數據,實際上轉換為曼碼對應的波形最多有64個跳變,所以采集到的128個數據中一定至少有一個所需數據的完整遍歷。這時同步碼也包括在128個數據之中,通過同步碼來確定block中數據的起始位。同步碼的波形如圖8所示。

基于RFID的控制閥系統設計

同步碼在所捕獲的數據中體現為:256或128,128,384,128(單位均為μs)。用圖4中的表示方式,上面的數據對應的時長分別為1P或0.5P,0.5P,1.5P,0.5P。因為在實際中的波形經過調制后不可能為完美的方波,波形的好壞與標簽和天線的距離有很大關系,此外還跟所選器件的精度、MCU的定時器捕獲精度有關,所以允許捕獲的數據有誤差。定時器捕獲數據完成后,要進行解碼,這里定義了兩個數組array[128],bit_array[32],前者用來存放捕獲的數據,后者存放解碼后的數據,找到同步碼形后1.5P的時長對應array[bitnum],bitnu m1的初始值為0。

程序執行完畢后,bit_array[]數組中就存儲了某個block對應的32bit的數據,這些數據是二進制數據,可以根據需要將其轉換為十進制或者十六進制的數據,因為需要在各個block中存儲時間、日期、金額、流量(熱量)等信息,這里需要將其轉換為十進制數據。

3 結束語

文中主要針對預付費的表類(熱表、水表、氣表、電表),提出了一種低成本、低功耗、高可靠性的解決方案。由于篇幅所限,著重介紹了無需解碼芯片的RFID解碼電路的構成,提出了一種針對ATA5567的高效的編解碼方案,這是整個系統架構的核心。對于系統而言,大部分時間處于非工作狀態,可以使其進入PowerDown模式(ARM架構MCU具有的功能),以節省電力。另外出于對數據備份和保護的目的,可以在系統里加入單獨的存儲單元,如SPI-Flash或者EEPROM,以期在設備損毀等場合盡最大可能的減少用戶的損失。在某些場合下,如果需要組網,除了使用RS-485外還可以使用以太網或者無線方式(如433 MHz),這樣就可以實現與局域管理系統進行實時對接。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