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物聯網、云:創新技術成就網絡社會
當前,ICT基礎設施已經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構成了我們整個生活以及商業社會的基礎,通訊通訊不再局限于是通信能力,而是社會發展的最重要基石。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609/310544.htm正如愛立信中國副總裁兼首席市場官常剛在ICT中國·高層論壇上所說,網絡社會的脈動正向著兩個方向發展,一個是移動寬帶,即面向5G的加速發展,另外一個就是物聯網,云則是實現5G應用及萬物互聯的紐帶。
在2016年北京通信展上,愛立信以“創新成就未來”為主題,重點展示了在5G、云計算、物聯網等領域的諸多創新技術、最新研究成果以及行業領先的解決方案,將奇思妙想轉變為全球踐行。
5G夢想照進現實
虛擬現實自動駕駛、云機器人、人機互動手臂、無人機……在愛立信展臺上,記者近距離體驗了5G的多種應用實踐,切實感受到創新技術所帶來的科技魅力。
常剛對于愛立信在5G方面的技術探索進行了介紹。今年6月,愛立信與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在英國合作進行了遠程醫療演示。利用具有觸覺反饋技術的遠程操控手套,機器臂可以通過振動回饋讓醫生遠程觸摸到病人,從而對病人的具體情況有一個真實的感知。“這種感知,只有利用5G的低時延高可靠才能實現。”常剛強調。
在中國,愛立信與中國移動江蘇無錫分公司合作在無錫進行了5G無人機試驗。該試驗是國家科技重大5G專項的一部分,也是全世界第一例無人機在運營商蜂窩網絡上通過5G技術的驗證。在試驗中,一架無人機連接到概念型5G蜂窩網基站上,演示不同飛行高度。試驗表明端到端的延遲從LTE網絡中50ms降低到15ms的可能性。相比之下,OTT方案相對端到端延遲可能會高出很多,并且不能保證網絡性能,而極小的網絡延遲是5G無人機成功實施的關鍵。此外,無人機鄰近基站小區切換,以及與正常商業手機用戶分享也都在這次試驗中得到驗證,充分證明了該用例的商業可實踐性。
另外一個充分展示愛立信核心網切片技術實力的例子是,愛立信攜手中國移動廣東公司及中山大學現場演示了全球首個基于真實車輛的自動駕駛與遠程遙控駕駛的完美結合。在北京通信展現場,愛立信工程師分別展示了在自動駕駛和遠程遙控駕駛模式下車輛在不同場景中的行駛。在自動駕駛模式下,演示一輛位于2200公里外中山大學校園內的汽車進行自動尋線和避讓障礙物等,而在北京展廳的參觀者,可以通過兩個屏幕分別從司機視角和車外視角觀看汽車的行進。切換到遠程遙控駕駛模式下,在北京展廳的“駕駛員”通過VR眼鏡和操作方向盤進行遠程遙控駕駛,現場的參觀者依然可以通過兩個屏幕從駕駛員視角和車外視角觀看汽車的行進;與此同時,也可以通過另外一副VR眼鏡,體驗現場“駕駛員”眼前的世界。
“該次演示的遠程遙控駕駛基于愛立信5G網絡切片技術,是未來5G網絡的應用場景之一。未來5G網絡投入大規模商用后,遠程遙控駕駛將在工業和公共事業領域擁有豐富的應用前景。”常剛表示。
物聯網奇思妙想變為全球踐行
萬物互聯的社會正在到來。在本次展會上,愛立信展示了多種物聯網應用實踐,包括智能停車系統、水聯網、車聯云等。
愛立信所展示的基于NB-IoT的智能停車系統可以在任何缺乏基礎設施的場所迅速搭建起一個臨時的停車場里,無需復雜的布線、安裝等步驟。在傳統無線寬帶難以覆蓋的地下空間,NB-IoT智能停車系統則可以穩定接入網絡。由于NB-IoT具有突出的低功耗特性,因此部署后在很長時間內無需額外維護。
愛立信推出的水聯網方案采用LTECat1+PSM方式,可以實現大范圍、不間斷的水質監控。該方案獲得了CTIA無線通信展E-Tech大獎,目前愛立信和AT&T正在亞特蘭大的查塔胡其河對這一技術進行實驗驗證。
利用成熟的車聯云技術,愛立信將車輛管理從分立的車輛演進至車隊。通過基于車聯云的車隊管理解決方案,用車企業以及他們的客戶可以對運輸車輛、甚至運輸貨物進行全天候的監測與控制,提高運輸的效率、安全性和透明度。
在中國市場上,2016年6月愛立信與中國移動、英特爾聯合展示了全球首個基于最新蜂窩物聯網技術的端到端產品演示。演示中采用了愛立信RBS6000多模基站設備,配合愛立信的預商用軟件、英特爾的預商用芯片、中國移動自主研發的環境監測應用及平臺,成功實現了最新蜂窩物聯網技術的端到端互通及應用。
“依賴愛立信在移動領域的領導力,我們一直在探求如何加速網絡的發展,以推動整個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成功。”常剛表示,“愛立信一直在為支撐ICT進一步成為網絡社會無處不在的基礎設施而努力,我們希望能夠與合作伙伴一起,將這個進程做得更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