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almic Labs為何能融資過億?秘密全在這
Thalmic Labs 是手勢控制臂帶 Myo 的創造者,他們似乎正在開發另一種能用于 VR 控制的腕帶,這個腕帶可以感知你手指動作。這家公司在亮相了新產品后,B 輪融資拿到了 1.2 億美金。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609/310297.htm第一代 Myo 沒能打開市場
Thalmic Labs B 輪融資的投資方中,有一些名氣較大的投資者。領投者包括英特爾資本,亞馬遜 Alexa 基金,加拿大富達投資集團。第一筆資金將會用于讓這家公司「實現我們的對于下一紀元輸入的愿景——讓人類與數字世界融為一體。」

Myo 的第一代原型機在 2012 年就做出來了,2014 年時正式出現在公眾面前。在亮相之前,Thalmic Labs 就放出了一波預定。
不過,他們第一款產品 Myo 臂帶市面反響平平,而現在他們居然拿到了巨額融資。Myo 通過用戶移動手臂時肌肉的緊繃程度以推測手勢動作,這些獲得的數據與運動傳感器相結合,通過無線傳輸的方式將這些輸入的數據轉換到相應的應用反饋中去。

簡而言之,戴著 Myo 臂帶之時,你可以通過移動和旋轉你的手臂以及進行一些常見動作幅度大的手勢,對游戲和應用進行控制。然而,Thalmic Labs 的 Myo 產品概念比較超前,他們先進的互動模式并不適用于日常的計算方式,他們開發了一套應用于無人機的 Demo,但對于消費級別的無人機市場而言,這個模式也過于超前。后來這款產品想要進軍 VR 領域,但受制于其精確度,其市場接受度非常低。
拿到巨額融資是因為這份專利?
根據一位與 Thalmic Labs 前員工有聯系的匿名消息源透露,這家公司已經雇傭了 VR 和人機交互方面的專業人員,他們下一代產品預計在今年年底上線。同時,他還透露新的設備外形將會是一個腕帶,并且手勢識別的細節要比之前更豐富,似乎還能檢測獨立手指的手勢。消息源聲稱這個產品背后的核心技術是源于去年六月 Thalmic Labs 申請的「Systems, articles, and methods for wearable human-electronics interface devices」這項專利。當我們試著向 Thalmic Labs 求證之時,他們不予置評。
這份專利文件理解起來比較困難,但這份專利文件中確實有一些整合了許多傳感器的手環式設備的圖像。這款設備最初被描述為「人機交互模板式可穿戴設備」,并且是「能夠佩戴在手腕上的,并適用于不同粗細的手腕」。很明顯這份專利的重點描述在于「能佩戴在手腕上」。

下圖中的那些傳感器是均勻分布在手環上的,并且各個傳感器之間的間距比較大,并且所有的傳感器都與一個總的處理單元相連接(具體看圖中標識 220),這被稱之為為它接收到的信息「分類」。換而言之,就是將這些數據轉換為 VR 設備能識別的信號,并決定是哪一種輸入方式。
這個設備中還有一個發射機(圖中 240 位置),它的作用是「在收到了下游電子設備(在上圖中沒有畫出來)發出的至少一種信號后,發射至少一種交互信號,以實現用戶和下游設備交互。」簡單地說,就是它發送數據給另一個設備(比如電腦,手機等等)以實現用戶的輸入目的。

這份專利同時也列舉了大量新設備能檢測出的動作。比如舉出了大量「手指點擊」的例子以及圖像。此外,手指處于不同的位置所發出的信號數據也是不同的,這些數據能被腕帶區分開來。這份專利似乎暗示整個設備由大量的微機電系統組成,其中麥克風用于收集手指收縮產生的震動。
此外,整合進的慣性傳感器是為了捕捉用戶手臂和手腕的旋轉以及「大范圍動作」。這份專利文件于去年 6 月收錄,但在 2015 年之時就已經公布了。
最后,值得注意的一點是,以上這些對于這份專利的分析以及腕帶控制器都是基于未確認消息源提供的信息,但當下關于 Thalmic Labs 拿到巨額融資的消息鋪天蓋地,這一份專利和信息泄漏出現的時間點絕不是巧合,這也讓我們更有理由相信這家公司正在進行的研發舉世矚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