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好安裝Linux的準備
一、Linux的硬件要求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609/304219.htm什么樣的機器可以安裝并運行Linux?一臺IBM PC兼容機,具體說就是:
. 系統總線類型:我想你的機子不是ISA總線就是PCI吧,VLB和EISA也行。
. CPU:Linux所支持的CPU類型很廣泛,從最老的386到最新的Pentium Ⅱ,Intel/AMD/Cyrix通吃。
. 內存:別告訴我你的內存不到4M,要體會X-Window的魅力可要有8M哦。當然內存這玩意多多益善。
. 硬盤:只要是IDE接口的,Linux絕對賓至如歸。
. 光驅:一般市面上賣的都能為Linux所用。
. 聲卡:只要與Sound Blaster兼容,Linux總能讓它發聲。
. MODEM:只要是貓, Linux好像沒有不認的。
. 網卡:為了省力省錢,NE2000系列優先考慮。
. 顯卡:這家伙最頭痛,由于許多顯卡廠商不愿提供詳細的產品資料給Linux開發者,造成Linux對顯卡特挑剔的現狀。不過你如果只是想用用Linux的文字界面,只要卡沒壞都行。但是想好好地發揮Linux的多媒體功能,最好找一塊與Linux脾氣相投的視頻加速卡。如果你的卡是S3系列,那就最合適了。像我的Trident 9685,我還得去找相應的LIB庫,才能讓它上真彩色,真慘啊。對了,如果是AGP卡,也一樣得受這份罪。
當然,Linux支持的硬件遠不止這些,請讀者參考Linux光盤附帶文檔中的一份《硬件兼容列表》,專門記錄能在Linux良好運行的硬件。由于Linux有許多程序員為其編寫硬件驅動程序,所以這份表越來越長,你可以在www.Linux.org得到它的最新版本。
二、選擇適合你的安裝方式
一般說來,Linux有四種安裝方式:
1.從光驅安裝(推薦)
要求:有Linux安裝光盤,且您的計算機有光驅。需Linux的安裝軟盤和支持軟盤,或光驅啟動的Linux安裝盤。
特點:直接了當,快捷方便。
2.從FTP站安裝
要求:電腦必須能訪問INTERNET,要有足夠的時間、金錢及耐心。需Linux的安裝軟盤和支持軟盤。
特點:緩慢,不是一種適用于一般個人用戶的安裝方法。
3.從NFS服務器安裝
要求:能訪問局域網中的有Linux安裝版的NFS服務器。只需要Linux的安裝軟盤。
特點:通過網絡服務器來解決沒有光驅的問題。
4.從SMB共享卷安裝
該方法與從NFS服務器安裝異曲同工。
5.從硬盤安裝
要求:想辦法將Linux安裝版弄到硬盤的目錄中。需要Linux的安裝軟盤和支持軟盤。
特點:解決沒有光驅的問題。
注:Linux的安裝軟盤和支持軟盤在后文詳述。
一般說來,光驅在個人電腦的普及率是相當高的,所以本人推薦從光驅安裝。對于初學者,強烈建議使用支持光驅啟動的Linux安裝盤(如《Linux 實用大全》的配套光盤就是支持光驅啟動的REDHAT Linux安裝版),這樣可以省去許多麻煩。我當然也是從光驅安裝的啦!
三、安裝前的準備
1.收集系統資料
為了能夠順利安裝和設置Linux系統,你必須將以下資料記錄在案,以備系統安裝時使用:
硬盤 -- 數量、容量和類型;
內存 -- 你的計算機所裝內存的數量;
CD-ROM -- 接口類型(IDE, SCSI);
SCSI卡 -- 型號;
網卡----型號;
鼠標----類型(串口、PS/2、總線鼠標),協議(Microsoft,Logitech,MouseMan, 等等), 按鍵的數量,對于串口鼠標還要知道它接在哪個串口;
顯示卡 -- 型號(或者它用的芯片組)、顯示內存的數量(大多數PCI可以被安裝程序自動識別);
顯示器 -- 型號, 以及水平和垂直刷新頻率的范圍。
你可以用Windows的控制面板 -> 設備管理器來獲取相應資料,當然還可以查閱相應的隨機資料。
2.檢查CMOS設置
Anti virus: Disable 關閉該選項,防止安裝時死機,因為安裝程序要寫主引導扇區。
Swap A,B: Disable 以免啟動時可能出現問題。
Boot Sque:A,C 讓機器從A盤啟動,以便安裝系統。
CDROM,A,C 如果你有能從光盤啟動的Linux安裝盤且BIOS支持光盤啟動,選這種。
Memory Hole
isable 若未關閉,則Linux只能識別16M內存。
3.制作Linux的啟動盤(如果你使用Linux的光盤啟動安裝,可略過此步)
1) 找到Linux的啟動盤的映像文件。RedHat Linux:光盤上的/images目錄下boot.img和supp.img這兩個文件。boot.img制作啟動盤,supp.img制作擴展盤。SlackWare Linux:在/bootdsks.144目錄下bare.i和color.gz兩個文件。
2) 在剛才映像文件目錄中或/install、/dosutils目錄中找到制作映像盤的工具RAWRITE.EXE。
3) 將映像文件和RAWRITE.EXE拷入同一目錄,然后在DOS命令行下執行RAWRITE:C:linst>RAWRITE
Enter disk image source file name:在這里輸入映像文件名
Enter target diskette drive:在這里輸入目標盤符如A:
這樣你就完成了一張Linux啟動盤制作了。
4.了解Linux的硬盤分區的命名規則與文件系統知識
Linux安裝至少要兩個分區:Linux native(文件)分區和Linux Swap(交換)分區。主分區用于存放Linux的文件,交換分區為運行Linux提供虛擬內存。
交換分區每個16~32M,最多可以有8個,具體可根據內存的多少來決定。
一般來說,建一個16M的交換分區就可以了。
文件分區則根據需要和硬盤大小來決定,一般來說不應少于200M。如果是第一次接觸Linux,最好能在硬盤上騰出700M的空間。
由于我們接觸最多的是DOS操作系統,所以大多數人都習慣于使用類似于C:、D:、E:的符號來標識硬盤分區,但在Linux中卻不是這樣。Linux的命名設計比其他操作系統更靈活,能表達更多的信息。它通過字母和數字的組合來標識硬盤分區,如“hda1”。其具體含義是:分區名的前頭兩個字母表明分區所在設備的類型,例如hd指IDE硬盤,sd指SCSI硬盤;第三個字母表示分區在哪個設備,按a,b,c,d的順序排列,如hda是IDE 1口的主硬盤,則IDE 2口的主硬盤就應該是hdc了;最后的數字表示在該設備上的分區順序,前四個分區(主分區或擴展分區)用數字1 到4表示, 邏輯分區從5開始。例如: hda3表示第一個IDE硬盤上的第三個主分區或擴展分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