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半導體成功的關鍵:海外并購要有的放矢
歸國15年的見證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609/296829.htm“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到今天,對全球相關產業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談到中國半導體產業這15年的發展時,陳大同不無感概。
陳大同,現任北京清芯華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CEO,曾經的OmniVision Technology公司聯合創辦人,華山資本創始合伙人,以及展訊通信(Spreadtrum Communication)創始人之一。這位在硅谷和中國闖蕩多年的資深半導體人,最近與業界同仁們分享了他從業多年的心得,包括對過去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狀況的一些觀察,以及今后發展趨勢的一些看法。他還特別談到了最近幾年,參與中國半導體海外并購的經驗與感想。

為了親身感受一下國內半導體產業發展到了什么程度,陳大同于2000年回國,并在2001年與朋友在上海共同創辦了展訊公司。十幾年過去了,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2000年的時候,全國所有IC設計公司的收入總和大約為1億美金,而到了2015年,這一數字超過了200億美金,增長了200多倍,而今年(2016)上半年的增長率達到了26%。可以說,這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當中稱得上是一個奇跡。
陳大同于1987年在清華大學拿到Ph.D,并于1989年去了美國,先后在Illinois大學和Stanford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陳大同說:“在那個年代,國內還有不少半導體工廠,而2000年我回國時,絕大部分工廠都已經關閉或倒閉了,這是殘酷的全球市場競爭導致的,所以,那時我們看到國內的半導體產業幾乎是一片荒原。但從2000年到現在,則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最為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這段時間里,國內該行業是以民企為主力軍,重新建立起了整個產業。”

過去十幾年,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就像是處于春秋戰國時期,陳大同稱之為半導體1.0時代,有上千家公司在野蠻生長,經過激烈廝殺,實現了優勝劣汰,存活下了幾十家公司,他們經過多年的市場磨練,已經是遍體鱗傷,但這些公司各自都有自己的絕招,也正是因為如此才能存活下來,并且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目前,在我國的IC設計公司當中,有2~3家的年銷售額已經超過10億美元,有20多家公司超過了1億美元,而年銷售額超過1億人民幣的有100多家。其中,有些已經成為初具規模的平臺型龍頭企業,如中芯國際、海思、展訊等。
“產業發展到今天,即將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即以兼并/整合為主的時代,我們稱之為半導體2.0時代”, 陳大同說:“以目前的情勢發展下去,在5~10年之后,產業會是個什么樣子呢?我想到那時,在每個細分市場,都會有1~3家龍頭企業,類似于今天的通信市場。在這種形態下,每個龍頭企業都會成為并購/整合的平臺,很多初創公司會有各自的創新技術和絕招,他們將成為大公司的并購對象,而大公司利用自身的渠道和品牌優勢,可以迅速打開市場,這樣就能形成了一個健康的產業形態。”
在公司的退出機制方面,陳大同認為,將來被整合/并購將成為初創公司投資人的主要退出渠道,該部分將占到80%以上,而一般IPO方式最多只會占20%,從而形成類似于硅谷的成熟產業形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