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收購兩大3D打印巨頭有五大戰略意義
近日,GE斥14億美元巨資計劃收購瑞典Arcam和德國SLM Solutions的消息在3D打印行業圈掀起了“大震蕩”。此次收購背后的緣由是什么?對3D打印行業、對GE本身,它會帶來怎樣的影響?業內人士有何看法?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609/296786.htmGE公司的航空部門,是世界上最大的噴氣發動機供應商,很早就開始使用3D打印技術大規模生產用于噴氣發動機的燃料噴嘴。從航天航空公司那里取得的燃油噴嘴大訂單,成了GE強大的“內需”后盾,也加速了GE進軍3D打印的步伐。
GE總部還表示,這項技術將用于制造10萬個以上的燃油噴嘴,并裝配到航空集團的新一代飛機發動機CFM Leap上。Leap是GE研發的新一代飛機引擎,預計這款發動機將在2016年實現大規模量產、進入航空服務。新款的空中巴士A320 NEO、波音737 MAX和中國國產C919大客機也將采用Leap引擎。
2.GE此舉將如何沖擊3D打印行業格局?
首先,此舉使GE一舉從3D打印行業最大的用戶之一躋身于3D打印市場最大的供應商之列。
其次,對3D打印公司尤其是金屬3D打印公司股價的影響:除了直接關聯的兩家金屬3D打印公司之外,受此消息影響,美股中3D打印類的股票也出現了集體上漲:Stratasys(SSYS)上漲3.7%,3D Systems(DDD)上漲5.5%, Voxeljet(VJET)上漲4.6%。

最后,對整個3D打印行業生態圈而言,這一舉動將會給全球3D打印產業帶來巨大的影響,是金屬3D打印技術在工業領域應用深化的重要標志性事件。GE這個巨頭的大舉“入侵”,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GE公司董事長兼CEO Jeff Immelt認為:“增材制造將驅動GE、GE的客戶,以及整個工業世界的生產力水平更上一個新臺階。GE集團預計該項技術到2020年將產生10億美元的經濟效益,預計未來十年將為公司減少30-50億美元生產成本。”然而,對個別的金屬3D打印企業而言,也許頗有“競爭”的弦外之音——之前惠普就大掀風浪,如今GE也氣勢洶洶踏了進來。而Arcam和SLM Solutions,也可能“吞掉”其他金屬3D打印公司的一些設備收入。
3.GE也可以生產相關的設備、材料和服務了,以前收購的資源也可以進一步整合
宣布收購計劃的同時,GE航空集團CEO David Joyce說明了緣由,“Arcam和SLM Solutions會為GE的增材制造業務帶來兩種不同、而又互補的技術。假以時日,我們打算延長GE的增材制造設備及產品線。”
進一步來說,這意味著GE同時接收了這兩家企業相關的技術設備、材料和服務。GE會不會推出自己的設備和產品?會用多長時間?這些都還有待考量觀察。
David Joyce已經表示把打印速度作為研發關鍵點,爭取未來幾年在現有速度上提升2-3倍,最終提升100倍。如果成功,這些增材制造設備有望與GE公司的Predix云平臺連接起來,并成為該公司卓越工廠(Brilliant Factory)計劃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從用戶變成供應商,“反哺”作用會很明顯——相對于其他設備廠商來說,GE會有更多的直接應用經驗,對要攻克的突破點有更直觀的了解。
除了推出設備的可能,這次收購后的資源是可以與GE現有的增材制造業務系統整合起來的,包括在紐約Niskayuna的制造與材料技術研究中心、在匹茲堡的增材設計與制造實驗室。GE以前收購的增材制造企業,比如Morris Technologies和Rapid Quality Manufacturing也可以互為補充。
4.對其他航空公司形成壓力:“更輕、更低價、更專業”
行業觀察人士稱,通用電氣此舉可能會給羅爾斯.羅伊斯公司(Rolls-Royce Holdings PLC)、聯合技術公司(United Technologies Co., UTX)等其他飛機零部件生產商帶來壓力。
從技術創新來看,3D打印制造工藝有助于GE制造復雜的零件,并且更便宜、更快速。傳統上GE原有的制造部件需要多達20個小件焊接在一起,需要大量的人工,而且在這過程中被浪費了很多材料。這正是3D打印制造可以解決的問題。此外,它還可以顯著節省燃料。GE的設備實力更是不容小覷,在其位于美國的增材制造研究中心里,增材制造設備大約占到全部設備的1/3。
而從此次被收購企業的背景來看,Arcam在航空航天領域積累過幾個客戶,除了GE,還有普惠和勞斯萊斯集團等;而SLM Solutions也有很深的客戶積累,比如Neff資本管理公司,航空航天和防務公司AeroKinetics、谷歌的Lunar Xprize月球車項目等。
5.GE可能借此攻關醫療制造?
此次收購的兩家公司在醫療制造領域都有所作為,GE會不會也會在這一方面發力呢?PS:Arcam在醫療領域非常受歡迎,中國愛康醫療曾一次性采購公司的最新機器以用于醫療領域的鈦合金植入物(例如鈦膝關節、髖關節等)的制造。公司今年上半年銷售增長17%,并與美國精技醫療(Exactech)達成了合作。
一石激起千層浪,GE此舉在業內也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Stratasys公司相關人士認為“GE這一舉動非常具有高度的戰略意義,也進一步證明了增材制造對生產領域帶來的革命性的影響,而GE收購主要集中在金屬3D打印,這跟Stratasys目前關注的FDM和PolyJet技術沒有太大的可比性。”但是讓他感到興奮是這再一次印證了增材制造技術擁有廣闊的用武之地,將增材制造技術作為企業的戰略融入企業發展規劃,這將是一個未來的發展趨勢。
無疑,GE此舉對于金屬3D打印設備廠商來說,壓力和動力并存。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巨頭涉足金屬3D打印領域,不排除GE做設備的可能性,這對于設備廠商來說市場空間正在縮小,競爭壓力變大;但另一方面這些巨頭都是應用大戶,應該是已經看到了3D打印的巨大應用潛力并分析到了現階段限制大范圍應用的瓶頸——成本高,而目前像Morris、SLM、Arcam 等這些3D打印的設備生產廠、服務商的價格都不高,因此在此時進行收購是GE最有效的獲得技術、經驗、人才、和降低應用成本的方法。
國內專家則表示,GE很有戰略眼光,它收購這兩家公司其實是在搶占戰略制高點,說明它看好3D打印的前景;其次它又是長期投入使用的用戶,這對改變3D打印的競爭格局是一個里程碑式的事件。通過這次收購,基本短時間內能超過GE的公司不多了。對中國的企業競爭勢態不利的是,我們投入研發比較少,技術不成熟,客觀原因是錢比較少、上市困難,他進一步表示,3D打印也可能會有大的資本會進來,國內也有私募基金在往這方面看。而國內的機會在于出現一些突破性技術。
上海市增材制造協會會長王聯鳳則認為,“ GE此次收購兩家3D打印企業,只是其智能制造布局的一部分,也是對其產業鏈布局戰略上的進一步加強。對于行業其他3D企業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新的競爭格局也將拉開行業大洗牌的序幕。對于整個行業而言,此次收購是利好的,使得產業應用進一步落地,促進增材產業新一輪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