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工智能到工業機器人 長虹人工智能野心迅速蔓延
在長虹點燃人工智能之火之后,人工智能在各界風起云涌,迅速燎原。在8月24日至26日舉行的的"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2016年夏季高峰會"上,人工智能被視為互聯網+的新支點。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609/296418.htm百度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表示:"互聯網的下一幕就是人工智能的時代。"除了BAT對人工智能表現出強烈的野心而外,長虹搶先在家電巨頭中跑到了前列,走在人工智能最前沿。
而如今人工智能之火,正在長虹內部迅速蔓延。近日,長虹和ABB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在成都設立了中國西部首個機器人應用聯合實驗室,在應用開發、生產、系統集成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此舉標志著長虹正式進軍工業機器人領域。長虹的布局和野心,恐不僅止步于此。
人工智能之火燎原
并購密集規模從數億元到上百億元
近日,人工智能各種峰會四起,也帶了這一產業的熱潮,各界大佬和專家以及學者均對人工智能產業進行深入探討,不管這場盛宴是否真正符合各方口味,但其儼然已經開席。
在此次亞布力峰會上,百度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表示:"互聯網的下一幕就是人工智能的時代。"他認為互聯網的"上一幕"是PC互聯網,"這一幕"是移動互聯網,目前這二者的增長都在放緩。未來,大型公司、創新型公司、高速成長的公司將誕生在人工智能領域。而人工智能的發展將對制造業、汽車工業、醫療業和娛樂業產生影響。
除了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在人工智能上發力,上百家企業也開始參加進來,而其中最積極的莫屬家電巨頭。
有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投資人工智能的機構數量已經高達近50家,投資額約15億元,同比增長為80%。而在2016年上半年,家電企業投資額增長數十倍。在家電領域多項與人工智能技術緊密聯系的新應用與新服務先后浮出水面后,家電企業開始真正的投入和跨界引入合作者。
未來隨著人工智能的蓬勃發展,跨界并購將成為行業的一大特點。
在近日舉行的2016中國人工智能大會上表示,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譚鐵牛表示,人工智能產業化應用正在蓬勃發展。2015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為1270億美元,預計今年將達到1650億美元,到2018年更將超過2000億美元。與此同時,產業競爭趨向白熱化,這一領域投資并購密集,收購和投資規模從數億元到上百億元。
但他同時認為,在人工智能熱潮下還要保持冷思考。智能機器人、認知專家顧問等技術發展雖然處于膨脹期,但切記不要跟風。同時,在科研領域仍要苦練內功,此輪深度學習技術的成功不是理論方法的突破,而是在大數據和大規模計算資源驅動下基于基礎理論的技術突破,所以深度學習依舊存在明顯的局限性,尤其是在任務的切換、對環境變化的自身完善和對小樣本的舉一反三等方面,人工智能與人類還是相差甚遠。
而對于企業而言,這一行業的興起確實一個難得的機會。在近日召開的人工智能與智慧家庭圓桌論壇上,TCL工業研究院北京創新中心總監劉靚對人工智能的價值認知有自己的理解。"一是人工智能應用到智慧家庭中本質上要解決家庭的一些問題,真正意義為家庭帶來增值。二是人工智能技術一定是圍繞著人的需求不斷發展,人的需求會隨著社會的發展水平不斷升級,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必須緊跟社會發展步伐體現相應的價值。"
長虹技術中心副總經理展華益則表示,機器人的確是有其局限性的,人工+智能,人工的百分比是多少,智能的百分比是多少,我們還是應該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出發,從滿足某些人需求的角度出發,不斷的加入智能的東西。人工智能,一開始就要實現全自動的是非常難的,但從需求出發,不斷投入研發、創新,很快能夠突破行業發展困境,實現其真正的商業化。
實際,無論該產業目前的發展進程是怎樣的,商業化何時可以實現,其背后無疑已得到國家的大力推動。在政策層面上,譚鐵牛表示,人工智能已在多國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我國也有很多發展機遇。未來世界科技強國一定也是人工智能的強國,因此我國要推動人工智能發展的利好政策及時落地,發揮互聯網大國的優勢,把我國數據和用戶的優勢資源轉化為人工智能技術優勢,深化人工智能技術推廣應用,做大做強智能產業。
開發性聯合
瞄準系統解決方案商
這把火,在家電巨頭長虹內部燒得更旺。
8月16日,長虹和ABB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長虹智能制造公司總經理潘曉勇將雙方的合作比作"做菜":"長虹與ABB的深度合作,就像是在做菜。ABB提供優質新鮮的蔬菜,長虹經過整合,端出一盤美味的川菜。"他認為,ABB在機器人領域的硬件技術力量強大,長虹則掌握智能制造系統的集成能力,二者優勢互補,將為國內的制造業企業提供更佳的系統解決方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