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持續演進 填補5G到來前的時間缺口
Ovum智能網絡高級分析師Julian Bright表示,關于5G戰略在兩個領域已經達成了廣泛共識:第一,通過使用包括大規模MIMO、靈活的載波聚合、256QAM和LAA在內的技術,可以在5G預備階段和推出之后實現累積的性能提升;第二,通過使用SDN/NFV和基于云的方法(如Cloud RAN),可以幫助打造一個可支持從低速率物聯網到超高速移動寬帶多樣化用例的5G-ready網絡架構。實現如此的關鍵將會是一種被稱為網絡切片的技術。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608/296310.htm挑戰極限
在規模性能方面,韓國電信(KT)預計將在2018年在韓國平昌舉行的冬奧會上,通過推出一張預商用的5G網絡來挑戰目前5G技術的極限。KT計劃使用5G的技術能力——包括1毫秒時延和高達20Gbps的超高網速,以一種全新的方式來向觀眾展示運動比賽。KT表示,其創新的視頻技術將提供運動員的觀看視角,包括來自不同角度的“全方位視角”視頻和運動員競爭對手的全息展現。
日本NTT DoCoMo表示,該運營商將為2020年在日本舉行的夏季奧運會部署5G網絡,并希望使用更高的頻段和大規模MIMO,來實現大約10Gbps的數據吞吐量。目前NTT DoCoMo的試驗已經在進行中,并且2017/18年將轉向更大規模的試驗,從而對系統行為進行驗證。在2020年推出5G網絡后,該公司表示將會不斷提升5G系統性能。
另一方面,歐洲運營商們則似乎并不打算在5G的早期部署中使用更高的頻段。沃達豐和Orange都已經表示,他們正在尋找能夠提供廣域覆蓋的頻段,并打算最大限度地利用目前可用的授權頻段。因此,沃達豐認為,近幾年歐洲運營商的關注點將會是在較低的頻段上。
各大廠商展示5G解決方案
許多設備廠商都把他們的策略重點放在了網絡從4G向5G的演進上,愛立信、華為和諾基亞都在強調LTE-Advanced Pro這樣的pre-5G技術作為向5G演進的跳板的重要性,但是他們對于如何管理這個過程的側重點卻是不同的。與此同時,所有這些廠商都在報告旨在支持不同用例的技術試驗和概念驗證的進程。
·愛立信
愛立信展示了其最新版本的具有波束賦形和大規模MIMO能力的5G測試平臺,并表示已使用15MHz的帶寬實現了25Gbps的速度。該供應商已經將其測試平臺轉移到了現場測試,目前已經被用于其客戶網絡當中。
愛立信提供了其Lean Carrier技術,一種對4G網絡的軟件升級——作為向5G演進的跳板,并聲稱通過采用一些軟件“插件”來提升4G性能,這些軟件“插件”充分利用了針對5G進行開發的技術,包括大規模MIMO、多用戶MIMO、RAN虛擬化、降低延遲和智能連接。
愛立信在北美和亞洲的運營商現場試驗中采用了這些原型技術,并且在最近展示了針對智能汽車和智能交通應用的技術。
·華為
華為指出,4.5G將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與5G共存。在華為看來,向5G的過渡除了推動提升速度和容量外,還應該側重于提供具有高清語音和高清視頻等增強功能的用戶體驗的改善,以及提供更多的連接以支持進入垂直市場和物聯網,同時還需要重新定義網絡架構來提供更大的靈活性。
華為表示,打造5G-ready網絡需要的三大支柱分別為云架構、新空口和智能運行。華為認為,Cloud RAN將會是提供5G和物聯網服務的一個重要功能,并且該公司主張以LTE為起始,分階段進行實施,從而為5G做好充分準備。
華為表示,在最近與NTT DoCoMo合作的一次大規模現場試驗中,兩家公司使用6GHz以下頻段實現了3.6Gbps的數據傳輸速度,而在實驗室條件下華為在5G試驗中實現了超過70Gbps的速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