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專題 > 第二代FlightSense的ToF激光測距的工程設計考量

第二代FlightSense的ToF激光測距的工程設計考量

作者:迎九 時間:2016-08-29 來源:電子產品世界 收藏
編者按:ToF激光測距的精準度更高,可用于手機、控制面板和家庭服務機器人等。近日,ST公司推出了第二代FlightSense,并介紹了其原理及工程設計理念。

摘要的精準度更高,可用于手機、控制面板和家庭服務機器人等。近日,ST公司推出了第二代,并介紹了其原理及工程設計理念。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608/296180.htm

各種技術一覽

  方案很多,有傳統的紅外(IR)測距,精準的測距,還有近距離的電感式,測較遠距離的超聲波測距,甚至氣壓計也是一種測距方案,可以知道你離地是10公里還是5公里。

  紅外測距類似原理,但它通常是兩個元器件,發射和接收分開,也有的做在一起,但做在一起也要在系統上開兩個洞。而是封裝在一起的一個芯片。

  手機上傳統的紅外光傳感器的紅外光源對精度要求不高,而且沒有計算時間差的能力,主要計算反射回來的光強度。其應用非常多,最常見的是打電話時,靠近耳朵時屏幕會自動關閉,不然手機靠在耳朵上時,不小心碰到了滴滴叫車,打一通電話也叫了三輛車。

  測量光強度往往判斷不精準,因為不同顏色物體對光的反射率/吸收率不同。

  還有電感式的產品,但因為電感式的距離比較近。紅外的距離通常也不遠,做到10厘米內勉強可行,10厘米外不是它有沒有精準度,就是掃描不到了。

  再就是很長距離的應用,比如汽車導航用的超聲波。其測距較長,20、50、80米等,但塊頭也較大,一般不容易裝進消費類電子中。它的優點是能夠測得很遠,缺點是近距離時精準度有問題。假設你有50米的能力,你的誤差1米問題不大,你倒車的時候,昨天和前天的警示音差了10厘米,你并不在乎,因為倒車時可能在1米或80厘米就開始警示你了,今天是75厘米警示你,后天是81厘米警示你,無所謂,所以應用的場景和精準度需求也不一樣。

  (Time of Flight,飛行時間)測距也有兩種,分別是基于相位的方法[1]和直接計算光子返回時間差的方法。相位測距所謂的脈沖式,像一個鋸齒狀,相位式就是測波,怎樣有正波和負波,但是它的必須累積到一定能量,一疊兩疊三疊它疊了很多,但是必須回到一個關鍵的問題——安規。相位波的波峰超過特定的強度可能會不符合安規,因為你的波峰如果符合安規,其他的波就太弱了,所以相位法在消費性電子上的應用是受限的,因為如果波峰才能用,非波峰的地方全部浪費了,等于一秒的讀值能利用的較少。這時一秒30發不夠用,要拉到50發。而ST公司的FlightSense沒有這個問題,FlightSense最關鍵的技術是如何在更遠的地方拿到更多的光子。

  因此,相位測距可能在工業應用上比較多,因為工業應用沒有波峰的瓶頸。

ST第二代FlightSense問世

  ST(意法半導體)在2015年曾發布過FlightSense,用于VL6180X激光測距傳感器上,在手機和智能面板測距市場取得成功。“FlightSense是全球市場排名第一的ToF解決方案。”ST影像產品部技術市場經理張程怡稱。今年6月30日,ST又推出第二代FlightSense 技術,并用于新的VL53L0X激光測距傳感器上。

  VL53L0X將ToF測距長度擴至兩米,精確度在±3%范圍內。測量速度較上一代產品更快,測距時間不足30ms;更高能效,正常工作模式下功耗僅20mW,待機功耗只有5μA。封裝尺寸為2.4mm x 4.4mm x 1mm,在市面上同類產品中很小。

  近日,ST公司張程怡經理又詳細介紹了FlightSense的測距原理及第二代產品推出的工程設計考量。

FlightSense激光測距原理

  圖1是FlightSense器件基本構造。左邊是FlightSense器件,該器件非常小,手都捏不起來。一個口是發射,另一個是接收。實際上,所有測距或者感應的產品基本是這個原理。其特點是應用領域廣,因為到處都有光反射。

  該產品之所以叫做測距,因為它利用了光子旅行的時間,乘上光速除以2得到距離。它利用的是光射到物體以后會反射回來。因為算的是時間差,所以它能夠克服大部分環境光的干擾。如果是黑色、白色物體,即便回來的光的數量(光強)是不同的,但它的返回時間是一樣的。有這樣一個比喻,假設現在回到舊社會,現在派出100個兵去偵查,結果90個給擊斃了,只回來10個,和我派出100個兵去偵查,10個被擊斃,回來90個。如果我用這來作為依據的話,他們去到的地方是一樣的,只是回來的人數不同。如果我是用回來的數量(強度)計算的話,回來90個人表示地方很近,回來10個表示地方很遠,這就會產生誤差。所以,FlightSense測距之所以能夠突破性地發展,就是因為可以用光的時間差來測距。

  圖2的左圖是ST的第一代產品。第一代產品有一部分手機的應用,有一部分作為智能面板的開關的應用。中間是2016年6月30日發布的第二代器件,優勢是最遠能夠做到2米的測距。預計一年后的2016年推出第三代測距,測距能力在現有能力上再翻一番——達到4米。

  FlightSense可應用于手機、平板上,還可以用于衛浴、機器人、面板等。圖2中,注明第一代FlightSense帶有環境光感測的功能,第二代沒有了。其原因是環境光感測是能夠知道環境的明暗,它一般對有顯示屏的面板才有意義,因為顯示屏距離40厘米以內,比如手機顯示屏、家居面板顯示屏等,人靠近它,它會亮起來。第二代產品的應用場景相對遠,就沒有定義這類應用。

  FlightSense第二代產品——VL53L0X有幾個特點。如圖1有發射和接收部分,發射是一個激光源,接收就是所謂的SPAD紅外接收器。另外感應器,傳統上的攝像頭有800萬像素、1300萬像素,更牛的還有2000萬像素,但強項基本是可見光,也就是它需要做成像,你拍張照可以看到紅橙黃綠藍靛紫,但在FlightSense,不在乎光的顏色,而在乎光子的數量,其制程也是非常獨到。因為SPAD是半導體的制程,也是ST自己擁有和生產的。

  第二點就是發射端,VCSEL。VCSEL兩代用的光是不同的,第一代用的是850納米光,第二代是940納米光。

  第三點是符合一級安規。一級安規表示適合消費性電子,人眼能夠直視,不傷眼。

  第四點是全功能的集成。

  圖3列出了第一代和第二代的比較。可見第二代最小測距達到了2米,這個2米直覺上還是要有一個特殊的場景的設置,就是背景光比較暗,目標又比較白,經過一些特殊的軟件配置做到的。在一般的應用環境,1.5米是可以做到的。如果1.2米左右的表現,基本拿出來就能達到了,所以距離和使用者的應用場景有關。

  另外,二代的激光器頻譜不同。圖3右圖代表太陽光的頻譜。人眼只能看到一部分頻譜,即可見光。在人眼看不到的光中,其中第一代用的是850納米,在光中為什么要找到850納米呢?因為人眼看不到,因此干擾較少。為什么第二代要到940納米呢?如圖3,940納米是自然界中,尤其是室內環境含量最低的一個波谷。因此,由于激光器所發射的940納米的波段在環境中數量很少,因而發出的光受到的干擾很小,因此,第二代比第一代的有效距離長了很多。這是FlightSense所獨有的技術。另外,算法上的優化也是測距更長的一個原因。

  那么,第二代的測距時間也減短了,也和940納米有關系嗎?答案是肯定的。測距快,最主要的原因是激光源的改善。因為940納米收回來的信息相對純凈一點,因此,處理速度就加快了。另一個原因是算法的優化。

  圖4是FlightSense的探測錐形圖。系統視野FoV(Field of View)是25°。FlightSense發出光的角度是圓柱角,特別像麥當勞的圓筒冰激淋。

  剛才提到了冰激淋筒的圓錐角,一般是FOV 25°,從一個立體的角度看,就是上下左右各單邊12.5°。第一代測距是40厘米,所以有一個直徑約17厘米的有效的工作區塊。第二代測距達到2米,這個區塊直徑達到90厘米,是很大的。

  問題是:FoV 25°是怎么來的?實際上,市場上常見的是25度、35度的規格,每家供應商的側重做法應該各有優劣。這好像輪胎的規格,你也不能說不能創造不同的規格,但車子就只有幾種不同的規格。

  ST是為了在精度更有效的涵蓋范圍內做取舍。因為角度越大會越散,會擔心精度有折扣。但是角度太小了,涵蓋的范圍又太小。另一個考量是基于照相的需求,1.2米經常是手機攝像能力的正常點,因為照相的屏幕是方形,測距的圓怎樣達到滿圓?大概在25°角左右。所以有這么一個潛規則,但這也不是唯一的規范。

  ST以后還會繼續在這個25°嗎?未來可能會有一些變化。在兩代產品的經驗上,在取舍角度方面會有一些創新。但方向不會變得很大,只是在這個范圍內做優化調整。

  測距的速度是毫秒級的,每秒可讀出約30個讀值。其速度遠大于人眼接受或者其他主芯片能夠跑的速度,所以這個速度可以應付各種日常的應用,諸如吸收槽、面板、測距的應用等,這些場景一般一秒3個或5個讀值已經是很強的了,生活上用不了這么大的讀值。之所以這么快,因為做了很多手機上的相關應用。

  為了方便客戶和開發商開發,ST也開發了兩套應用的樣片演示板。因為FlightSense器件非常小,拿去焊接非常困難。另外的原因是光學器件兩個開口是不允許有污染的,容不下灰塵,所以,ST開發出小板,讓客戶很容易手焊。在方案中還有一個小MCU,封裝在器件里。

  FlightSense的應用有四個方面。第一,通信和計算機上面的應用,例如手機。第二,家用,諸如機器人、衛浴、面板、娛樂甚至玩具類應用。第三,新應用,玩具、首飾控制、虛擬顯示頭顯中的手勢控制等。第四,消費類的電子交通、安全、商務等。

FlightSense設計的熱門問題

  *因為有許多被測物體會吸收這些光子,ST的接收器件是不是應該加一些元器件來倍增一下?

  目前沒有這種做法,但往后會有類似的做法,ST第三、四代器件會做,就是怎樣對付低反射率的物體。的確,對付顏色是一個關鍵指標,例如白色反射率高,黑色是吸收色。

  第三代FlightSense如何從2米提升到4米,表示今天我對這個特定的物體只拿到100顆光子,我如何把100顆增加為200顆,或者如何在4米之外也能拿到100顆,所以其中一個做法,除了結構之外還有光學的做法,就是會加入光學的元素,加鏡片,所以,鏡片就能夠通過凹凸透鏡把更多的光給拉進來。

  *所以今后主要是加鏡片?

  對,主要是通過光學的方法,因為FlightSense內部的結構做得不錯,但難點在于怎樣讓更多的資訊進來。

  *ToF傳感器模塊領域的投入是不是近幾年才開始加大的?

  ST投入的時間大概是這三五年。在2015年前花了很長時間在定方案和規格。

  發展技術的基礎有兩個:一是ST過去是做光學影像的傳感器,所以才能夠做光學的處置的工作。二是過去在歐洲的太空科學當中,就有一個抓人造衛星的技術,除了數學運算以外,如何知道衛星的位置在哪兒,是不是跟數學計算是一致的,就要用物理的判斷方法,這是一個重要的方式。激光架在山頂上,趴著三更半夜在打激光就是為了確定距離。

  *這個產品屬于數模混合芯片?

  這是一個光學芯片,就像做相機攝像頭2000萬像素或800萬像素的傳感器的制程。因此,基本上就是一個光學傳感器,只是它制作的元素和訴求不在于照相,它的像素也不是2000萬。因為它的原理根本不需要這個,它要的是能夠對光子的感應,但從純制程角度來說幾乎是一樣的。

  *除了手機領域之外,您認為未來在哪些領域它的增速會比較快?

  比較側重教育類的產品。覺得馬桶的應用估計國內是一個風潮。服務型的機器人也不錯,因為怕機器人撞人、撞到玻璃、撞到桌角等,所以要求它的可靠度越來越高。

  *筆記本電腦有攝像頭,它可以用攝像去做,只需要判斷有或者沒有,它完全從軟件上做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去集成FlightSense?

  攝像頭也是一種做法,但ST尋求不同的切入點,例如在功耗上,攝像頭的耗電稍大一些。因為低功耗是硬件的優勢,軟件的優勢就是我會自己跑,但缺點是中斷才告訴你,所以系統會休眠掉,所以人離開的這三個小時里,攝像頭到底要隔多久拍一次照,這也不好控制。硬要做是可以做的,機會也還是不錯的。

  *FlightSense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

  ST在安規、精準度、尺寸和功耗上有顯著的優勢。

參考文文獻:

  [1]王瑩.基于相位的ToF測距方法避免了背景光影響.電子產品世界,2016(4):78

  [2]劉超,田俊杰.基于SOPC的高精度超聲波雷達測距系統設計.電子產品世界,2015(11):51-53

  [3]卓晴,魯暢,金浩哲.高速微型光電檢測電路設計.電子產品世界,2016(6):48-49

  [4]賈南.順序式波長色散X射線熒光光譜儀的運動系統控制.電子產品世界,2016(5):59-61

  [5]Black B.用于寬范圍光電二極管的跨阻抗放大器具有苛刻的要求.電子產品世界,2015(4):68-69

本文來源于中國科技期刊《電子產品世界》2016年第8期第21頁,歡迎您寫論文時引用,并注明出處。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