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杳:簽約VIVO后,高通進入訴訟維權時代
繼簽約OPPO之后,高通今天宣布與VIVO就通訊專利達成授權協議。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608/295211.htm自從去年年初發改委發布對高通的反壟斷調查結果,高通與中國手機廠商新一輪專利授權談判重新啟動,作為反壟斷調查的最大受益者,華為、中興第一批與高通達 成交叉授權協議,小米與高通達成協議則是高通與大陸手機廠商專利授權談判的分水嶺,之后包括聯想、TCL、樂視等紛紛與高通簽署,而隨著OPPO、 VIVO專利協議的簽署,標志著大陸主流手機廠商都已經與高通簽署了授權協議,高通專利授權在中國進入后反壟斷階段。
稱為后反壟斷階段,因為包括魅族在內依舊還有不少大陸手機廠商尚未簽署,與主流廠商不同,包括魅族在內這些廠商即使在發改委反壟斷調查之前也沒有高通的專利授權。高通起訴魅族也說明這類專利談判面臨的困難和無奈。
發改委針對高通反壟斷調查可謂中國專利保護制度的分水嶺,雖然之前高通依靠特殊的商業模式與主流大陸廠商簽署了專利授權協議,不過客觀的說大多數專利擁有 者想在中國獲得專利授權很難,發改委對高通的反壟斷調查,一方面對高通專利濫用進行了限制,一方面也開啟了大陸專利授權新時代的序幕。
發改委對高通反壟斷調查雖然使高通損失了30%的專利收入,不過如果能從之前沒有專利授權的廠商獲得授權,高通專利授權的整體收入其實下降并不多,這也是 高通起訴魅族希望獲得授權的主要目的,從這方面看,發改委針對高通的反壟斷調查客觀上促進了大陸的知識產權保護的進程,無意中也拉開的手機行業專利戰的序 幕。
與發改委反壟斷之前大家簽署一樣的專利協議不同,現在與高通的新協議手機公司有了一定的談判空間,對手機品牌的專利談判能力有了新要求,這也是不同品牌與高通談判進度不同的主要原因,可以說發改委反壟斷調查也極大促進了大陸手機廠商專利戰略和團隊的建設。
伴隨高通對魅族的起訴,近期華為在中美兩地起訴三星標志著全球專利擁有者在中國全面維權的開始,相信華為起訴本土手機品牌侵權是早晚的事,高通起訴魅族是 希望所有手機廠商繳納專利授權費用,華為起訴則是希望從三星開刀然后再覆蓋本土品牌,而愛立信在印度起訴小米、金立等品牌后一樣對大陸市場虎視眈眈,之所 以還沒有動手肯定想看看高通、華為兩家公司訴訟的未來走勢。
當然與華為相同的是,自認同樣擁有不少專利的中興也已經做好了專利訴訟的準備。
發改委對高通的反壟斷調查客觀上啟動了大陸知識產權保護的大幕,而VIVO簽約對于高通而言只不過剛剛回到反壟斷前的簽約狀態,真正考驗中國執法者的將是 高通與魅族、華為與三星的專利訴訟,作為大陸手機廠商,一場血雨腥風的專利戰已經啟動,對某些手機品牌而言專利訴訟或許是場煎熬,不過對于整個產業而言, 專利保護意味著與國際接軌,不僅可以提升大陸整體創新能力,對大陸手機廠商進軍全球也是極大的促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