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爆紅 能否成為聯想轉型的一支奇兵?
如果要評選2016年最火爆的互聯網形態,人工智能必定入選,與風頭正勁的AR/VR旗鼓相當,當年輕人遇上人工智能,無疑將擦出智慧的火花。這不,7月28日,全球青年大會(GYL)創業營走進聯想人工智能專場在聯想北研登場,GYL創業營聯席導師、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喬健邀請多位技術大拿分享聯想對人工智能的洞察和布局。
聯想集團副總裁黃瑩博士首先科普人工智能發展史,隨后介紹人工智能對聯想轉型的意義和具體應用。他提到一個典型的場景:零售店。聯想在中國有上萬家零售店,過去都是手工方式維護,現在通過人臉識別、熱點跟蹤、深度學習等技術,可以對用戶進行跟蹤處理,比如分析用戶在哪款產品前駐足時間最長,從而提供更精準高效服務,“以前我們如果想要了解一個產品在門店里面的情況,大概需要兩周時間,現在只需要一小時就可以收集完畢。”

當我還在思考人工智能這一前沿領域是谷歌、百度等互聯網公司的專利,身為設備廠商的聯想為何涉足時,另一位演講嘉賓摩托羅拉中國區產品運營總監高峰就帶著聯想兩款最新力作PHAB2Pro和motoz登臺演示。我第一次目睹兩款產品的風采,有種腦洞大開、意猶未盡的感覺,不禁又產生一個疑問:貌似這兩款設備與人工智能關系不大,聯想為何對此如此器重?
聯想擁抱互聯網+:硬件+軟件+云服務
隨著時代的變遷,聯想一直在刷新大眾的記憶。曾幾何時,外界對聯想的第一印象是設備廠商,生產PC、手機、電視、平板等消費電子設備;移動互聯網興起后,茄子快傳、樂安全、樂商店、綠茶瀏覽器等App表現搶眼,聯想傳遞出積極進行互聯網轉型的信號。
2015年3月,于國家、于聯想都是個重要節點?;ヂ摼W+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各行各業都掀起互聯網+浪潮,與快銷品利用互聯網進行營銷和銷售不同,聯想認為互聯網+是一種更有深意的未來發展趨勢,絕對不只是提高企業運營效率。
2個月后,聯想首屆Tech World登場,掌門人楊元慶首次全面闡述他對互聯網+的看法和聯想擁抱互聯網+的思路。外界對互聯網+有各種解讀,楊元慶認為其本質并不玄奧,即以用戶體驗為核心驅動的創新,此時他的身份已從聯想CEO切換到首席產品經理。在我看來,無論企業規模大小,涉及到戰略制定或方向轉型,都必須回歸到用戶需求這一原點,而不是飄在空中。

對于全球IT巨頭聯想而言,擁抱互聯網+更應從最基本的用戶需求出發,楊元慶的表態看似缺乏想象空間,實則帶來巨大的可操作空間,為聯想在互聯網+時代求變指明正確的方向。于是,對用戶高度敏感的聯想洞察到兩個明顯變化:
一、隨著萬物互聯(IOT)時代到來,PC、手機已無法滿足用戶在多場景下的需求,各種新型智能設備的不斷涌現,聯想自身設備遠遠不夠。二、智能設備已成為豐富多彩的新工具和新服務的入口,必須無縫連接到云端,才能使用戶在家里、工作、路上等不同場景下實現完整的體驗。
換言之,互聯網+時代,用戶需求主要集中為3點:一、更酷更創新的設備,設備不僅是連接的中心,也是用戶朝夕相處的小伙伴,不能粗制濫造,必須在方便、易用的基礎上增加時尚、個性化元素。二、更智能的互聯,用戶需要的不僅是連接手機、電腦、電視等設備,而且在不遠的未來,能想到的所有設備都可以更順暢、自然地連接彼此、連接云端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