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技術或有望成未來“人機一體”的發展先驅
近日風靡全球的擴增實境(AR)手游Pokemon GO,儼然已改變了新時代游戲玩家的生活型態,透過玩家移動裝置的相機和GPS地圖導航系統,AR技術將產品模型完整的疊加在現實場景里,使玩家能與移動裝置中的虛擬世界進行互動。專家表示,未來此類技術有望延伸發展為更多混合實境(MR)或其它可實現“人機一體”的技術架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607/294733.htm據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Pokemon GO引發的AR風潮打造了“人機互動”與“穿戴式技術”的初步體驗。“人機互動”是打造智能生活環境的重要環節,透過穿戴式裝置的導入,可大幅提升人機互動的過程,并且有望配合個人多樣化的生理資訊(如腦波、血壓等),進一步發展為醫療用個人智能器官或智能肢體,將人類的感官知覺再度向外擴展提升。
哲學家Thomas Nagel曾提出一論點:“當一只蝙蝠是什么感覺?”其結論是:人類幾乎不可能知道做只蝙蝠的感覺為何。雖蝙蝠與人類共存在地球上,但若不實際與蝙蝠結合,人類永遠無法真正體驗蝙蝠所接收到的超音波回聲定位為何,這點正說明了目前人類與機器結合進程所面臨的發展鴻溝。
專家指出,機器與人類的結合理論可謂始于Norbert Wiener的控制論(cybernetics)。控制論的誕生也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成就之一,因現代世界的許多概念和技術都與控制論有著密切關聯,包括電子與電腦技術、自動控制、無線電通訊、神經生理學等。試想,未來人類極有可能在手術中截掉一只手臂,卻保留了關鍵肌肉和神經網絡,使病患可配戴智能型機器肢體并與之完全結合,這將不僅僅只是醫治,更大大增強了病患原本的能力與移動力,就像電影《魔鬼終結者3》一樣。
專家分析, AR所帶來的感受,一如第六感或第三只眼,使人類眼界由現有的空間,轉移至資訊和數據的空間。然而,MR與AR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AR中的虛擬內容和互動仍止于虛擬世界之中,但MR技術卻能使人感受到虛擬世界的真實回饋,也能與虛擬世界進行互動。五年內,MR將可望隨著AR的熱潮,一并擴大投入模擬真實物體和虛擬現實技術的市場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