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 > 業界動態 > 并購狂人趙偉國的野心:紫光要建重科技帝國

并購狂人趙偉國的野心:紫光要建重科技帝國

作者: 時間:2016-07-04 來源: 英才 收藏
編者按:還沒有一家中國企業能在兩三年時間內連續掀起并購浪潮,資本大鱷?并購狂人?科技土豪?國家白手套?一堆標簽,被貼在趙偉國身上。

  從中國大陸,到大洋彼岸再南下臺灣,其出手迅猛,金額龐大,所到之處都讓當地的企業為之側目。但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集團)的收購步伐似乎沒有停歇的意思,這家迅速崛起的校辦企業和它幕后的掌舵者趙偉國成為資本市場炙手可熱的明星。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607/293492.htm

  當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接受記者專訪時,他的謙和、謹慎,讓我們很難將他和野心勃勃這樣的字眼聯系在一起。在趙偉國看來,中國的科技企業普遍遵循著兩條發展道路。一條是以華為為代表的“重科技”路線,通過技術研發驅動內生增長;另一條則是以阿里巴巴、京東等企業為代表的商業模式創新路線,倚仗商業變革重新創造增長動能。

  “美國具有一批類似GE、谷歌、波音、高通、英特爾、IBM的技術型公司,而中國缺乏的就是重科技企業。”趙偉國向記者直言道。



  力圖打造世界級版圖的科技企業,自2013年6月至今,趙偉國領導紫光集團先后在半導體產業、信息技術、存儲產業投入巨資,分別將展訊、銳迪科、(以下簡稱H3C)招入麾下,還與臺灣南茂和力成簽訂了股權交易協議。

  一路買進,通過頻繁的并購,紫光現已順利搭建了從“從芯到云”的泛IT產業鏈條,形成了以集成電路設計(展訊、銳迪科、國微電子、同方微電子)、存儲(紫光國芯為主)、IT信息系統(H3C)為主的高科技企業雛形。

  如此高頻率、大規模的跨國并購,在中國商業史上并不多見,作為中國校辦產業的一員,背靠清華大學的科研力量和廣闊的人脈資源,紫光走出獨特的發展路徑。

  除此之外,紫光集團也進行了數筆財務性投資。旗下兩家A股上市公司——紫光股份、紫光國芯(原同方國芯)在資本市場也是長袖善舞。紫光國芯更是拋出創紀錄的800億元定增方案,一度震驚A股市場。

  趙偉國堅信有資本縱深、市場縱深、人才縱深才能成就大企業,或許難以預測他下一個收購獵物是什么,但不難想象,身處如此燒錢而又快速迭代的高新產業當中,縱深發展的紫光重科技帝國才剛剛浮出冰山一角。

  叫板產業龍頭

  能讓英特爾這樣的大象級公司,真金白銀的大舉投入,需要的不僅僅是實力,還要有遠見。

  兩年前,英特爾CEO科再奇(Brian Krzanich)造訪清華,希望從紫光手中加價收購展訊。剛將展訊收入囊中的趙偉國雖然頗感意外,但敏銳的意識到這是一個和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巨頭intel結盟的機會,趙偉國說了這么一段話:“如果1985年高通成立的時候,英特爾投資了高通,成為高通的二股東會怎么樣?”趙偉國顯然摸準了英特爾的脈,在PC向移動互聯時代轉型中落伍的英特爾急于尋找新的突破口。

  “我說你再想一下微軟,如果當初不是自己做,而是投資雅虎、投資谷歌,對蘋果有更多的投資,甚至跟著再投資Facebook,而不是收購他們,今天的微軟會怎么樣?答案一定是今天的微軟比谷歌還強大。”趙說起當日場景言猶未盡。

  這句話顯然引起了intel的重視。

  幾番過招后,雙方情投意合。2014年9月26日,英特爾宣布斥資90億元人民幣(約合15億美元),獲得紫光集團旗下北京紫光展銳20%的股權。這在英特爾的企業發展史上都實屬罕見。

  中國電子產業一直存在著“缺芯少屏”的問題。據公開數據顯示,目前我國IT產業對集成電路產品需求巨大,但國產產品僅能滿足約20%的需求。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咨詢委員會委員沈昌祥表示,我國每年的集成電路產品進口金額已超過石油進口額,在普及率極高的智能手機行業,包括CPU、存儲器、各類感應元器件基本依賴國外企業。可以說,補強中國自己的芯片產業短板迫在眉睫。

  2009年紫光集團引入趙偉國領導的健坤投資集團,最終在股權結構上,清華控股占51%,健坤占49%,成為一家名副其實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值得一提的是,清華大學對趙偉國給予了高度信任,他先后擔任集團總裁、董事長。

  在趙偉國進入紫光集團的6年多時間內,這家一度淡出人們視線的企業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特別是在2011年確立“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企業”的目標后,經過一年多的準備,紫光集團旋即在集成電路產業掀起了一系列并購。

  2013年6月,紫光集團以每股28.5美元的價格向展訊通信有限公司提出全資收購邀約,并最終以17.8億美元完成私有化;一年后又以9.1億美元收購了銳迪科。

  “要像女人逛街一樣不厭其煩地看東西,但只像古董商人一樣出手,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一旦出手,餓虎撲食。”趙偉國向記者坦白自己的并購要訣。

  產業鏈并購整合的效果立竿見影。去年,展訊首次躋身全球芯片設計公司前十名,營收達18.80億美元,同比增長40%。其中,包含了銳迪科(RDA)約3億美元的銷售額。

  隨著下游手機市場增長放緩,全球芯片產業面臨增長瓶頸,領頭羊高通和聯發科均出現下滑跡象。

  雖然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場,但紫光的進入已經成為巨頭們不可忽視的力量。“我們的市場占有率增長到了27%,估值從27億美元到現在的80億美元。而同期高通的市值從1300億美元下降到800億美元。聯發科的市值從220億美元變成了110億美元。”趙偉國說道。

  資金來源?到底差不差錢?是趙偉國被外界質疑最多的問題。趙并不否認紫光集團得到了國家層面的大力支持。2015年2月14日,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以下稱國家大基金)、華芯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紫光集團在京共同簽署三方戰略合作協議。

  根據協議未來五年內,國家大基金給予紫光集團不超過100億元的資金支持,國家開發銀行與紫光集團在各類金融產品上的意向合作達到200億元。手握國家大基金、政策性金融授信以及英特爾的資金,紫光挑戰行業龍頭的底氣更加充足。

  突然閃耀,紫光從在門外漢成長為領導者,不過兩三年光景。當前紫光集團已是中國最大的芯片設計企業,年芯片出貨量超過10億顆,其中手機芯片出貨6.5億套。

  更宏偉的目標已經在趙偉國的腦海中,他的計劃是利用五年的時間,投資數百億美元,在芯片領域的份額進入世界半導體公司前三名。


  ▲第八屆中美互聯網論壇上,微軟、紫光、世紀互聯宣布攜手開拓中國云服務市場。

  補齊產業拼圖

  成功競購,擊敗眾多實力強勁的買家,趙偉國下手穩準狠的風格,給外界留下深刻印象。

  在芯片產業成功落子布局后,趙偉國又馬不停蹄地進軍“云”產業。IT系統領域的優質公司華三最終進入了趙偉國的視野。

  華三通訊在業內一直是各路大企業覬覦的目標,在企業網領域占據了中國第一、全球第二的市場份額,2015年的營業收入達到了217億元。

  不過,歷史上華三的股權結構幾經變動。最初華為與美國3COM合資成立華為3COM,華為控股51%。后來,3COM陸續從華為手里收購剩余股權,全資控股華三通信。期間,華為也試圖通過高價收購3COM收回華三通信,但被美國政府否決。最終在2010年,被HPE(惠普企業服務集團)以27億美元全資收購。

  近年來,由于中國政府對信息安全的高度重視,華三在中國大陸的業務進展受到強大阻礙。在這樣的背景下,華三亟需一個合適的身份來適應中國市場的變動。

  最終,華三花落紫光。2015年5月21日,紫光股份宣布收購HPE旗下全資子公司華三通信和紫光華山(HPE在中國服務器、存儲和技術服務業務)51%的股權。紫光將與HPE共同打造一個集團。

  今年5月6日,新華三集團正式成立。根據紫光股份此前的公告,紫光用于這次收購的金額達到了188.81億元。

  “從芯到云”,H3C的加入正好湊齊了這塊產業拼圖。”大數據、大互聯、大安全、云計算是一個巨大的產業,這樣的產業有巨大的市場空間。其次,新華三會和我的芯片產業有協同效應,將會使用到芯片、存儲產品。”趙偉國向記者表示,新華三絕對是一塊優質資產,“不同的業務有不同的產業周期性,如果形成一整套產業鏈,收益和利潤就可以進行有效的匹配。”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關鍵詞: 紫光 新華三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