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 > 業界動態 > 華登國際在半導體行業的投資邏輯是什么?

華登國際在半導體行業的投資邏輯是什么?

作者: 時間:2016-05-31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收藏

  智能手機的興起給行業帶來了短暫的輝煌,但在近兩年,行業卻進入市場飽和后的彷徨狀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605/291990.htm

  2014年,英偉達、愛立信等公司先后宣布退出手機芯片市場。2015年7月,全球最大的手機芯片生產商高通宣布,考慮改革公司結構并裁員15%。今年4月,全球芯片龍頭制造商英特爾宣布裁員1萬多人,并將進行業務轉型。

  在半導體領域投資近三十年的國際,對于半導體領域投資的堅持仍未改。國際為何專注于中國半導體領域的投資?這一領域市場機會如何?在更早前,國際投資過新浪、當當、美團、大疆創新等互聯網公司和科技公司,它的投資邏輯是什么?

  曾經相對活躍的華登國際,在前兩年幾乎沒有在市場上發聲,重新“出關”之后,又能給行業帶來怎樣的信息與思考?

  深耕半導體行業近三十年

  黃慶于2005年加入華登國際,開始了自己在半導體領域的投資,現任華登國際董事總經理的他認為,華登近三十年專注于此的原因在于,中國半導體行業的市場容量足夠大,甚至已經占據了全球市場的一半。

  “全球通訊設備有近30%由中興、華為等中國廠商生產,中國的汽車產量每年有兩千多萬,這些行業的生產都需要半導體做支撐。”他在5月26日召開的第二屆中國(合肥)股權投資高峰論壇上,公開演講說道。

  “半導體行業也需要本地化公司的對接和服務,國際上有很多有名的半導體公司,但對中國客戶的反應速度沒那么快。比如華為就會希望在深圳本地有半導體公司來合作,距離太遠不容易隨時提供服務。”他在會后對媒體表示。

  因此,在北美、歐洲半導體市場都下滑的情況下,中國市場雖也受大環境影響,但由于大量的市場轉向中國,中國在全球半導體行業仍能一枝獨秀。

  “以前我們投資半導體基本想法是填補市場空白,中國需要什么半導體,做不出什么半導體,華登就投資什么。但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現在的半導體企業面臨的是小米、華為等有更高端產品需求的客戶,我們也會選擇去投資領先的、真正有價值的公司。”黃慶說。

  他介紹華登在半導體領域的投資案例,如上海的新濤科技,后來以8500萬美元被美國半導體大鱷IDT并購,還有中芯國際、兆易科技、格科微、矽力杰,以及2016年剛剛上市的深圳國微等。

  “我們會選擇有一定能力可以打仗的公司,這場仗可能不是很大,但一定要足夠公司自身成長。能夠讓創業者通過學習,在五六年后做更大的事情。我們投的有些公司還不錯,甚至可以參與到國際市場的競爭中,包括杭州矽力杰、兆易半導體等。他們在合肥也都有落地,這些公司有相當的能力去管理更大的盤子,有實力作為并購主體去并購。”黃慶對記者表示。

  行業存在并購整合機會

  黃慶認為,目前半導體行業的并購存在很好的機會,并購重組將成為趨勢。“十年前中國缺乏有能力做并購的公司,但現在有部分中國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已經開始通過并購成長。比如矽力杰在上市以后做過四次并購,資本市場對這事情是非常認可的。”

  他說道,以前大家都要做老大,但做老大這件事有很多必備條件。有些公司可以做創新的產品,但不一定做得很大,缺乏管理能力。有些公司有管理能力,但沒有創新的激情。并購則利于公司把創新或管理的優勢,都發揮出來。

  過去兩年,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亦存在并購整合的趨勢。僅在去年就有,恩智浦118億美元收購飛思卡爾,安華高370億美元收購博通,英特爾167億美元收購Altera等案例出現。

  華登國際在硅谷和亞洲同時進行半導體領域的投資,黃慶認為,硅谷項目相對來說技術含量比較高,團隊比較有經驗一些,中國創業團隊相對年輕。由此,中國半導體行業主要的困境在于,技術、管理人才雖然每年都有提高,但相對還是較弱。做半導體的周邊市場可以,但在主戰場上,國內公司仍相對吃力。

  許多中國公司試圖通過海外并購的方式,增強技術實力,但在出海過程中卻常遇到審核障礙。今年2月,中國半導體龍頭企業紫光集團宣布,由于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的審查程序,公司終止對西部數據15%股份的收購。1月22日,金沙江33億美元收購飛利浦LED業務的交易,同樣因為CFIUS的反對而終止。

  “我覺得談判雙方有爭議的部分,可以劃分出去,這種事情提早溝通是一個比較好的辦法,當然有些東西是比較敏感,那可能是注定拿不到的。”黃慶說道。他認為,很多被收購公司在國外估值不高,在中國的價格卻會高出很多。中國股市的趨高,給中資出海帶來了短暫的歷史機會。

  真正成功的項目都是自己所了解的

  TMT領域的創業公司往往在還未盈利時,就能擁有很高的估值,半導體公司卻需要近十年才能得到回報。對此,黃慶表示華登的基本原則是,投資自己弄得懂的項目。

  “如果自己都不明白,就不應該投。投資有專業性,投資人應該放下身段,不要盲目追逐求全。我們也曾做過一些追逐的事情,發現最后真正成功的都是自己所了解的。”他說道。

  “電子產業鏈是我們最專注、擅長和熟悉的領域,華登的投資方也都是產業鏈上的公司,包括高通等國際巨頭,所以我們集中產業鏈的資源來投資這些公司。”黃慶對記者表示,一些跟電子產業鏈聯系比較緊密的領域,如汽車電子、電子醫療等華登也會介入,華登也投資過新浪、當當、美團等。

  三年前,華登投資了大疆創新。“我們投資的時候他們已經挺賺錢了,他們對我們的需求主要是有技術資源去幫助他們成長”黃慶介紹到當時投資大疆的背景,六年前華登曾投資了美國一家做運動照相機的公司GoPro,由于運動攝像拍攝的視頻比較炫,GoPro很快受到消費者的喜愛,一年能做到幾十億美元的銷售額。

  “我們看大疆跟GoPro的模式有相似性,但當時公司規模還小,就根據GoPro的經驗給他們提建議,怎樣從小市場做起,變成在世界范圍內有分量的公司,怎樣保護自己的市場等等。”他說。

  他同時也拿大疆無人機和谷歌的AlphaGo在人工智能方面進行了比較,黃慶認為AlphaGo在地面上,有足夠的運算時間。但無人機飛起來就實時在動,需要隨時控制,是在零點幾秒鐘要有反應的。此外,無人機的運算系統都集中在一小塊芯片內,對耗電量也有較為嚴格的要求。



關鍵詞: 華登 半導體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