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業界動態 > 華為是如何實現對聯想的驚天大逆轉的

華為是如何實現對聯想的驚天大逆轉的

作者: 時間:2016-05-31 來源:投資界 收藏

  這兩家優秀的中國企業,都是中國企業國際化的典型代表,他們卻選擇了不同的發展道路,也出現了不同的結果。在23年時間里,兩家公司發生了業績、實力的驚天大逆轉!命運為何如此不同?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605/291985.htm

  六年來首次全年虧損

  5月26日盤后,集團(0992.HK)發布了該公司2015年全年財報,財報顯示,聯想收入為44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945.4億元),同比下降3%;凈虧損為1.2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4億元),而2014年的凈利潤為8.29億美元。

  聯想上次出現年度虧損是在2008/09財政年度。該年度聯想凈虧損2.26億美元。其主要原因是2008年金融危機造成全球市場低迷,該財年聯想個人電腦銷售下滑8%。

  而現在虧損的原因則是,不斷萎縮的PC市場,智能手機戰略的失誤,加之與摩托整合不暢讓老牌聯想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楊元慶面臨大考。

  與聯想陷入巨虧尷尬相反的是,同為中國企業國際化典型代表的近日卻是常常風光上頭條。

  5月25日,值得所有中國企業銘記。這一天,“悍然”向全球智能手機“一哥”三星打響了專利戰,而且是在中國和美國這兩大“戰場”同時發起。

  每日經濟新聞5月26日曾報道,華為在中國和美國提起對三星公司的知識產權訴訟,訴訟地包括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和加州北區法院。這并不是華為第一次主張自己的知識產權,在美國,華為曾在對摩托羅拉和T-Mobile的訴訟中行使了自己的知識產權。

  本次訴訟也引起了韓國民眾的注意,韓國搜索網站NAVER的熱門搜索詞中,華為曾一度上升至前十名,而在某個韓國網民的“科普”帖中,特意強調到:華為不同于以往“山寨”的MADEINCHINA,而是一個具有高度創新意識的企業。

  本月10日,每日經濟新聞還報道了一個驚人事實。2015年華為向蘋果公司許可專利769件,蘋果公司向華為許可專利98件。這意味著,華為開始向蘋果公司收取專利許可使用費了。每日經濟新聞從華為了解到,華為向蘋果專利授權是事實,但具體費用涉及保密協議。華為目前僅專利費收入就超過2億美元。

  每經小編查詢發現,年報顯示,華為2015年全球銷售收入3950億元人民幣(608億美元),同比增長37%;凈利潤369億元人民幣(57億美元),同比增長33%。

 

 

  兩種模式的較量

  聯想成立于1984年,在1993年銷售額就超過30億,1992年銷售達到17.67億。

  1987年,年滿43歲的任正非和5個同伴集資2.1萬元成立華為公司,利用兩臺萬用表加一臺示波器,在深圳的一個“爛棚棚”里起家創業。在1992年銷售額才超過1個億,甚至于因為銷售突破1個億,任正非在年終大會上,哽咽著說出“我們終于活下來了”。

  1992年的聯想和華為,足足是17倍的差距。

  華為走的是技術派的代表為主,重心在于研發。而聯想走的貿易派(買買技術,吃吃老本)路線。也就是IT界常說的技工貿和貿工技兩種模式的區別。

  2004年12月,聯想12.5億美元收購IBM認為是負累的個人電腦部門;

  2014年1月,聯想29億美元巨資收購摩托羅拉移動;

  2014年9月,聯想23億美元收購IBMX86服務器業務。

  PC時代的沒落大家都能看到,小編就不說了。收購摩托時他們的目標是坐上手機市場第三把交椅,獲得與三星、蘋果一戰的實力。誰料,在漫長的整合過程中,聯想不僅失去了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第二的位置,后來被自己的中國對手華為、OPPO和VIVO接連超越。

  每經小編注意到,去年7月21日,福布斯分別公布了2015年A股上市公司CEO薪酬榜和中資港股CEO薪酬榜,統計顯示,聯想集團CEO楊元慶以近1.19億元的薪酬再度成為兩地上市公司CEO榜首。這也是楊元慶連續三年排行榜首。

  一個巨虧8.4億!一個年賺369億!華為是如何實現對聯想的驚天大逆轉的

  在5月26日晚上聯想業績發布媒體溝通會上,面對高達8.4億元人民幣的虧損,楊元慶表示:獎金我不要了。“因為聯想去年的業績與預期有一定的差距,我主動放棄了董事會的獎金和限制性股票。”

  反觀華為,一直在暗暗發力。

  每經小編查詢發現,2014年華為收入2800億、研發投入405億,研發支出占比14.46%,2015年華為收入3900億,研發投入500億,研發支出占比12.8%,而過去10年,聯想研發支出占收入比從未超過2%,累計投入研發成本44.05億美元,與華為2014年的研發支出的一半持平。

  華為的技術派、聯想的貿易派,這兩種模式沒有絕對的孰對孰錯。畢竟兩者都實現了國際化,年銷售額都超過了2500億,也不是一個小的數字,國內沒有多少企業做到。只是,兩種模式背后是膽量和氣魄的不同。

  華為最近如此風光,新華社記者近日也去采訪了任正非。

  問:華為成功的基因和秘訣是什么?

  任正非:堅定不移28年只對準通信領域這個“城墻口”沖鋒。華為只有幾十人的時候就對著一個“城墻口”進攻,幾百人、幾萬人的時候也是對著這個“城墻口”進攻,現在十幾萬人還是對著這個“城墻口”沖鋒。密集炮火,飽和攻擊。每年1000多億元的“彈藥量”炮轟這個“城墻口”,研發近600億元,市場服務500億元到600億元,最終在大數據傳送上我們領先了世界。

  問:華為有沒有弱點?

  任正非:有。華為公司3年前應該快垮了。為什么?因為大家有錢了,怕苦了。我們往海外派人都派不出去。大家都想在北京買房、陪小孩,都想在好地方呆。我們就琢磨:為什么不提升一線作戰的人的待遇呢?我們確定非洲“將軍”的標準與上海、北京的標準不一樣,年輕人在非洲很快就當上“將軍”。你在非洲干,就朝著這個非洲“將軍”的標準,達到了就是“將軍”,就可以拿“將軍”的錢。現在我們的非洲員工根本不想回來。

  結語:未來市場的最大贏家,一定是技術實力、運營力、品牌力都優秀的企業!蘋果、三星、華為等,都充分說明了這一點。這也是值得所有企業都認真思索的!



關鍵詞: 華為 聯想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