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運營商SDN/NFV發展策略日漸清晰
4月14日消息,未來五年,SDN/NFV國內市場規模接近2500億。前景很美好,但是在產業鏈發展上還是存在不少問題,為此,SDN/NFV產業聯盟理事長、中國電信科技委主任韋樂平就提出在行業協同發展上,應該求大同存小異,抱團取暖,努力規避標準和產業鏈分裂的現實風險,運營商應該起更大的作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604/289740.htm目前,三大運營商的發展策略和計劃也各不相同:中國移動NFV引入將圍繞VoLTE、物聯網專網和固定接入三大應用領域開展技術推進;中國電信則牽頭打造SDN/NFV開放生態系統;而中國聯通則在技術研究與現網部署上同步演進。
中國移動:NFV引入分三大方向
中國移動研究院網絡所主任段曉東認為NFV的引入應該考慮大規模發展的新網絡,需要靈活開放的新能力,面向未來靈活簡化的新架構等需求場景,將圍繞VoLTE、物聯網專網和固定接入三大應用領域開展技術推進。
在VoLTE方面,主要是利用NFV快速部署和升級的特點,利用規模性發展VoLTE新網絡。“建議在VoLTE網絡推進虛擬化技術的采用,重點考慮S-SCSCF和AS等信令面網元,深入研究SBC媒體面虛擬化可行性,考慮是否將全部MS網元虛擬化。”
在物聯網專網方面,利用NFV的靈活擴展能力,提供多樣的物聯網服務。
另外,在固定接入方面,利用NFV架構優勢,高起點發展固網,推進降本增效。
中國電信:牽頭打造SDN/NFV開放生態系統
趙慧玲認為開放性是運營商迫切和長久的需求。因此,中國電信牽頭打造SDN/NFV開放生態系統。
為此,中國電信成立云計算&SDx開放技術聯合實驗室,成立產業鏈合作體,聚合最佳合作伙伴,探索和驗證適合云計算服務的創新技術、建設面向云的SDN/NFV新技術驗證環境和新業務體驗環境、解決阻礙SDN/NFV引入的關鍵技術問題和商業合作模式、
同時,基于該實驗室,發起和建設國家SDN開源社區,發布了業界首個面向數據中心的開源控制器項目DCFabric。
雖然開元打造遵循互聯網產業規律的創新商業模式、開源為運營商提供了“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機會,也對運營商的軟件研發能力提出極大的挑戰。
例如在技術發展跟蹤方面,運營商應該緊跟產業發展趨勢,全面深入了解開源社區進展;同時根據自身實際需求,開展開源技術選型。
在轉變運作模式方面,建立符合開源軟件發展規律的采購、部署、運維體制;鼓勵基于開源軟件技術的自主研發。
在人才隊伍轉型方面,調整人才結構,培養滿足企業需求的開源人才隊伍。
在開源社區回饋方面,積極參與開源社區建設,以運營商需求引導社區。同時向社區貢獻代碼、建立社區影響力。
但是SDN/NFV是一個長期演進的過程,SDN/NFV是技術實現手段,運營商在網絡演進的漫漫長路中根據業務需要巨鼎相適應的技術實現方案,廣義SDN也是一種有效的方式。
“并且編排器是運營商調度資源和業務協同的重要平臺,目前SDN編排器是解決多廠家互操作的有效手段,長期兩個0統籌,近期兩個0相對獨立。另外,NFV的性能問題是制約商用的重要因素,希望加速技術有所突破。”趙慧玲強調說。
中國聯通:技術研究與現網部署同步演進
相較于移動、電信,中國聯通的SDN/NFV起步略晚一點,但是去年中國聯通也提出新一代網絡架構——CUBE-Net2.0,利用SDN/NFV構建面向網絡云化得集約型網絡,實現“網絡及服務”。
對于SDN/NFV也有清晰的步伐和規劃,主要有四點:統籌考慮SDN/NFV網絡發展目標與演進策略;技術研究與現網部署同步演進,加快SDN/NFV技術成熟;新興業務領域優先考慮SDN/NFV解決方案;引入SDN技術,升級傳統服務產品;各專業沖網絡實際情況出發,逐步推進SDN概念,推動網絡向智能化發展。
方向和目標定了,那么如何實現呢?這是一個不小的工程。
對于SDN/NFV的演進策略,中國聯通網絡技術研究院首席專家唐雄燕介紹說主要有四點:新業務和物聯網優先考慮采用SDN/NFV解決方案;基于開放的架構,構建創新業務生態,開展自主/社會化研發,實現產品創新,傳統專線SDN化,DC業務云化向一體化產品升級;網絡軟件化,提升業務集成能力,提供ICT融合產品。
在支撐OSS2.0、云網一體、SDN/NFV方面,唐雄燕表示:“OSS2.0為核心,聚焦核心能力集約、平臺SDN/NFV的數據標準、應用資源開放;運維支撐系統模組化、探索迭代開發、快速復制的良性模式;構建管云一體化的運維體系;探索面向SDN/NFV的運維流程,組織架構及系統平臺。”
另外,在網絡DC化、云化、軟件化方面,“從本地邊緣節點起整合資源,構造統一網絡控制和管理平臺,逐步向區域中心擴展,形成以DC為中心內的網絡結構;從家庭和集客業務開始試點,將網絡功能虛擬化,服務云化向DC遷移,逐步試點vBNG云化部署,構建以邊緣DC為基礎的新型城域結構;移動網絡業務先行,從增值業務、IMS開始虛擬化逐步向無線接入延伸,網絡服務云化部署向同級DC遷移;傳送網和承載網以提升運維效率和服務能力為導向,逐步進行SDN化改造,構建高效、靈活的彈性管道;以開源為基礎,構建統一、開放的網絡軟件體系架構,形成核心軟件的自主研發能力,逐步具備迭代業務開發能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