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業界動態 > 華三通信:當“云”已成“氣候”

華三通信:當“云”已成“氣候”

作者: 時間:2016-04-11 來源:通信世界網 收藏

  “通信進入領域已經好幾年,但從來沒有做過一次整體的發布會。”在一場未來科技感十足的發布會現場,通信產品線總裁吳健既是感慨又蘊含深意的說了這樣一句話。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604/289457.htm

  在這場以“云享未來”為主題的發布會上,通信一連發布了多款產品,從底層硬件、虛擬化軟件到云操作系統,再加上已有的各種解決方案和上下游合作,華三通信第一次向公眾展現了自己在“云”上的全貌。

  已經在大潮中有所斬獲的華三通信,正在通過更加主動地方式,來影響整個中國云計算發展的進程。

  五年歷程,不忘初心

  探究華三通信的“云”歷史,可以回溯到2009年。華三通信CEO曹向英介紹,當時的云計算還主要集中在互聯網廠商開展的公有云探索方面,而此時華三通信就做出了一個十分有勇氣的決定,就是進入云計算市場。華三通信云計算一開始就從“最難啃的骨頭”——虛擬化著手,由此為之后的順利發展奠定了基礎。

  2011年明確Openstack+KVM技術路線之后,華三通信相繼推出了CAS、FlexServer、FlexStorage產品,以及云彩虹、EVB、DRX等解決方案,尤其是2014年發布的UIS統一基礎架構產品,讓華三通信云計算迅速被廣大用戶所接受。

  曹向英指出,云計算本質上是新IT,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理念重構IT系統,實現可交付的云,這就是華三通信云計算與眾不同之處。

  而華三通信瞄準的市場也十分聚焦,政府、教育、企業、衛生這四個行業,是華三通信鎖定的主要目標,這也是當前國內云計算應用最為超前的四個領域。在這幾個領域,華三通信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用戶超過了3000個,包括了10個國家部委級政務云、15個省級政務云,DRX動態資源擴展、云學堂等場景化方案在一百多所高校應用,中聯重聯、中外運、中廣核多個央企云實踐等。IDC2015年第一季度最新報告也顯示,華三通信占據了融合基礎架構中國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

  在此基礎上,華三通信云計算整體“履新”,會有怎樣的變化?給用戶帶來哪些影響?這是大家都會關心的問題。

  未來云的共享新模式

  在以往的“四朵云”中,華三通信承建了大量的私有云和專有云。對于未來的發展,華三通信有著更為明確的設想,就是“云”也可以像電一樣,發展成為一種雙向共享的形態。

  云計算從誕生起,大家就經常講像用電一樣來獲取IT資源,通過電廠和電網的方式供電,而不是每個人都建發電站。吳健指出,未來的電能發展方向是能源互聯網,即分布式能源供給的模式,每個人既是電力的使用者,也是電力的貢獻者。未來云的發展,也可以實現每一朵云既供自己使用,也可以將多余的資源共享給其他云。

  這種新的設想給未來云的建設和應用帶來了全新的狀態。設想一下,未來不同的云之間,可以靈活的實現云資源的轉換和交易,用戶在建設之時,對規模、能力的顧慮將變得更少,IT資源的利用率也將變得更高。

  實際上,這種共享模式現在已經有一些雛形。例如在混合云、多級云的應用場景下,上級云可將自己的IT資源調撥給下級云,實現資源的分享,華三通信將其稱為分享云模式。而共享云則是這一概念的進一步延伸,將原本彼此獨立的云通過云交換中心聯系起來,實現一張云的網絡,“天下大同”。

  為此,華三通信發布了“云享戰略”。在這一戰略中,華三通信幫助用戶實現云從專享到分享,最終實現共享。華三通信可以在專享階段提供私有云和專有云方案;在分享階段提供混合云與多級云方案;最后在共享階段提供云交換中心,實現資源與能力的共享交換。

  要實現這一戰略,整體方案的大融合、可運維、場景化,則是華三通信制勝的“三板斧”。既實現內部云、網、安全以及超融合基礎架構,又可與第三方的產品、方案乃至云系統進行融合;通過自動化云管理工具和專業運維服務,疊加上以往的運維經驗,為用戶的云運維提供全方位的支撐;同時,在標準化的云內核上推出“四朵云”所相應的解決方案,并針對用戶的個性化需求進行定制化開發,從而讓交付給用戶的每一朵云都充分滿足自身的獨特需求。

  有了這些還不夠。吳健表示,云生態圈建設是華三通信一直堅持的策略。華三通信已經推出了云技術聯盟計劃,包括華三云Ready認證、華三云Inside認證、華三云方案認證、服務集成認證等在內的多項舉措,與合作伙伴一起來幫助用戶更好的構建“心目中的那朵云”。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華三 云計算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