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TFC圓桌論壇 VR/AR在2016年的機遇
3月18日飛鵬網消息,為期兩天的2016第十二屆TFC全球移動游戲大會暨智能娛樂展已于昨日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盛大開幕。在17日下午舉行的智能及AR/VR高峰論壇上,北理工光電學院的翁冬冬副研究員,黑晶科技CEO徐強,3Glasses全球戰略合作VP楊峻瑞、VR熱播CEO張慶浩,ArinChina CEO張明軍,耐德佳顯示CEO程德文參與了主題為“VR/AR在2016年的機遇”的圓桌討論。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604/289169.htm本次沙龍的主題是探討2016年VR及AR的機遇和挑戰。這是一個很普通的話題,但是在2016年很多人還在探討到底它是元年還是爆發年,對于VR/AR企業及相關的研究工作者而言,我們探討的是2016年這樣一個在全球非常火爆、在中國備受資本和各方關注的領域,我們的企業伙伴在今年會遇到什么樣的困難,會迎來什么樣的機遇。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請各位簡單進行一個自我介紹。先從徐總開始。
徐強:黑晶是一家老牌的虛擬現實公司,目前主要有三個事業部,有一個教育板塊,還有穿山甲的重沉浸主題公園的板塊,主要想在VR領域里通過教育能夠給社會提供價值,通過重沉浸的主題公園走出一條路。
張明軍:大家好我叫張明軍,我來自增強現實中國,我們網站叫ArinChina,我們是國內最早的增強現實開發者的綜合門戶,最早是做論壇,現在開始做AR的媒體,主要是社區和媒體。
楊峻瑞:我介紹一下3Glasses,做硬件頭盔的研發和內容平臺的分發、基于底層工具的開發,我在公司的角色是針對國內和全球的內容開發者進行合作。
張慶浩:我是VR熱播的張慶浩,我們是做VR視頻拍攝制作,有一個分發平臺叫VR熱播分發平臺。我們是一家初創企業,最近拍了很多的內容,相信大家可以在App Store和安卓的應用商店里可以看到我們的作品和產品,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我們。
程德文:大家好,我叫程德文,目前是北京耐德佳顯示技術有限公司CEO。簡單介紹一下耐德佳的主要業務,目前我們專注于AR領域的光學模組,采用光波導技術、自由曲面技術和全息等技術。我們定位把超輕薄的AR眼鏡的模組做好,為我們的下游客戶做好服務,也為AR產業的發展做出我們的貢獻。
翁冬冬:我是做虛擬現實的,各個行業的應用,我做了差不多十五六年的時間,目前的研究方向是針對主題娛樂方面的虛擬現實研究,比較關注虛擬現實的顯示質量和暈動癥方面的研究。目前我關注的地方是虛擬現實的主題樂園及旅游文化產業相關的虛擬現實應用,今天一樓有我們的展位,是虛擬現實鬼屋的應用,如果大家感興趣可以去體驗一下。
主持人:接下來進入正題,請各位簡單講一講你們所從事的方向在2016年的困難是什么,機遇是什么?
翁冬冬:我從兩個層面說這個問題,我首先是一個研究人員,不敢說是學者,從虛擬現實的發展來看,2016年是很有意義的一年,因為虛擬現實2016年將會是徹底普及開來的年頭,之前做過很多年的鋪墊,拿到投資以后整個產業發展起來,今年有特別主流的頭盔進入家用的市場,這會是今年比較大的關注點。今年主要的開發人員、內容制作人員會真正投入進來,我們知道今年以前大多數看到的就是面向家用用戶的內容都是demo一級的。從我自己從事的行業來說,今年肯定是虛擬現實主題樂園和線下體驗特別火爆的一年,同時也是整合和改變的一年,任何一個行業都有它自己的規律,虛擬現實雖然是一個非常好、非常漂亮、體驗感非常強的技術,但真正做線下體驗的時候面臨的行業是線下實體娛樂和旅游地產,這個行業有它的規則,并不是簡單地將VR拿過來就可以解決。徐總提到過我們IP的內容,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們需要將有效的IP和旅游相結合才會是完整的產品。
程德文:我們現在做的相對來說比較狹窄,在AR光學模組這塊,簡單從這個方面闡述一下個人的看法。相比VR來說,AR還是剛剛起步的階段,包括研發團隊和投資的情況,大部分還是集中在VR這個領域,對于AR領域來說,研究的力量主要集中在交互、軟件的體驗方面。對我們來說,AR光學模組這塊,國內沒有做得特別好的,對我們來說是比較有機遇的方向。從技術層面來說,現在主流的AR解決方案,現在大家知道比較多的都是光波導的方案,很多投資人和團隊對這個有一定的共識。光波導的方案,有幾家公司做得還是不錯的。但是從2016年這么短的時間來說,它的難點不在于技術本身,在于加工各方面的量產方面的制約條件。因為它成本比較高,導致技術在短期內不太可能大面積地推廣應用。我們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我們現在掌握的技術是光學自由曲面技術,可以采用它來實現新型的自由曲面光波導,從生產層面來說,它可以解決量產批量化制造的問題,大幅降低成本,有利于推進AR眼鏡的發展。雖然現在市場不像VR這么活躍,前面幾位老總提到一年有幾十萬的用戶量,對于AR來說遠遠達不到這個數值,它需要有一段時間的發展歷程。根據我們對客戶的調研,2016年國內智能眼鏡光學模組能有20-30K都已經很不錯了。
AR智能眼鏡2016年的難點在于,與之匹配的交互技術、場景重建技術等還遠沒有達到成熟的地步,所以2C端的智能眼鏡還沒有達到爆發期,然而對于2B行業應用,由于客戶要求的功能比較實用,不需要很多高端的功能,當作輔助工具來使用現在的技術已經夠用,因此2B是2016年的機遇,而且細分市場可以不斷開拓,可以推動AR智能眼鏡的發展。
徐強:您講的是AR眼鏡。
程德文:類似于谷歌眼鏡,谷歌眼鏡做得并不是特別成功,國內有很多山寨谷歌眼鏡的,技術方案容易被山寨,體驗的效果不是特別好。我們現在要做的AR模組就是從體驗上、性能上至少比它好很多,比如更輕薄、大視場角,才能讓用戶有更好的體驗。
主持人:我想提個問題,您在光學做光學模組,谷歌他們可視角度比較小。
程德文:VR頭盔的顯示屏幕在眼睛的正前方,遮擋了人眼的視線。AR相對于VR來說,多了透視的功能,可以看清現實場景,增加了這個功能之后還想實現比較大的視場角,很大的顯示畫面,是比較困難的。目前雖然有比較好的類似Meta或Magic Leap的解決方案,視角可以達到與VR頭顯相當的量級,但是缺點是設備體積也比較大。我相信以后使用這種AR眼鏡打游戲肯定會更精彩,可以結合生活中的真實場景進行。
主持人:基于今天沙龍嘉賓的特殊性,講到AR,我想請張總分享一下對AR的看法,您做了這么多年的AR社區。
張明軍:我接著程總的話說。剛才程總預計在今年用戶達到10萬,這是挺有意思的一個話題,我們網站開發者加上僵尸現在6萬多,程總的預測和我們網站的開發者注冊用戶是吻合的,有沒有直接關系再說。增強現實另外的一個方向,剛才程總講了硬件方向,從軟件開發層面講,2010年我研究生畢業,我開始接觸增強現實這個事情,那個時候大部分是基于PC去開發的,拿一個東西對著PC的攝像頭。這樣一個項目對外的報價可能是10幾萬,我本人那個時候要做項目,在尋求各種解決方案。其實那種所謂的增強現實只是讓大家看著很爽的畫面,它不是一個真正的增強現實,它和戴眼鏡我們想要的增強現實,讓我們擁有超能力的增強現實是另外一個概念,但它就是從那發展過來的。去年的7月份有一個事件,我們合作了三年的一個公司,這家公司去年被蘋果收購,我們代理他們的SDK兩年時間,掙差價是我們真實的存活方式。VR開發SDK有沒有收費的?這怎么可能有收費的,我們現在還在代理一款奧地利做增強現實公司的SDK,我們做開發者的社區,給他們代理銷售。從軟件開發這個層面,目前增強現實就處于這么一個階段,不過非常有意思的是,Metaio被收購以后,國內對增強現實開發者來講,這家公司給大家提供的解決方案是非常全面的,它的所有特點是當時公認的非常完整,但是無情地被蘋果收購,國內開發者也沒有任何辦法。從7月份開始HoloLens和Magic Leap各種活動,讓AR進入了視野。從那個時候VR的各種峰會一般是VR/AR,我們搞活動一般是AR/VR。成都的一些團隊做了一些SDK還是非常不錯的,肯定收費,因為這些團隊做SDK真心不容易,很苦,回頭可以跟廖總交流一下。
我們的開發社區為什么有這么多用戶,原因很簡單,現在Arin China一個是媒體,一個是社區,目前線上關于AR和增強現實相關的流量基本都在我們網站,不管是投資人還是想尋求行業解決方案的都會咨詢我們的網站,經常有人以為我們是做技術支持的公司,各種行業應用都有。增強現實目前存活的開發者團隊生存的途徑就是做不同的應用場景,這是必須的,養活一個小團隊的話,市場的嗅覺比較敏銳的話,渠道做得比較好的話,可以做得非常出色。我認為2016年軟件SDK要收費,硬件,程老師剛才說光學很便宜,就算光學OK了,如果要打造一款真正有超能力的AR眼鏡,這還需要一個過程,對于2016年我的總結就是這樣子。
主持人:總的感覺AR和VR的生態有蠻大的差別,張總提醒我了,我也想辦法賣點東西。請熱播的張總講一講。
張慶浩:剛才聽AR聽得非常入迷,我都快忘了我要講什么了。很開心的是有很多老朋友在這里,我去年剛成立公司的時候第一個請教的專家就是翁老師,今天還能遇到很多特別好的合作伙伴,我覺得非常開心。說到視頻這塊的機遇,因為我們沒有做那么高大上的技術上的儲備,我們在文化娛樂方面會下點工夫,所以對于我們來講更多的是想在娛樂方面給大家提供服務。很巧的是今年尤其是我們的內容制作方,包括一些大的影視公司以及楊總這樣的非常好的硬件廠商,都變成了我們的合作伙伴。有一天我突然在想,我是不是在這個行業里扮演了非常好的服務者的角色,可以服務好上下游乃至用戶,這就是我們的一個定位,我們會提供非常好的內容給到硬件廠商和一些大的平臺,比如暴風這樣的平臺,從平臺上一起獲取用戶,獲取收益,獲取我們所做的這個事情的整體的價值。VR行業整體的爆發就是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很好的機遇。
說到困難,實際操作當中的困難是更多的,但是這個特別細,我沒辦法在這里占用大家很多時間去說。我說一個特別典型的困難,在拍攝這塊,我們直到現在為止都沒有找到非常好的拍攝設備。拍攝設備基本是攢的,從兩萬塊錢一直到兩三百萬塊錢的拍攝成本,就是沒有中間的一款,而且是在適配好的,無論拍攝角度還是光學表現,包括環繞的收聲等等方面都沒有特別合適的趁手的東西。這是我們遇到非常大的困難,我們不僅要考慮VR電影、電視劇、綜藝怎么拍好,還要考慮我們用什么拍好,甚至還招了兩個專門的光學研發人員幫我們測試各種拍攝設備,我覺得這不應該是我們干的事,但是沒辦法,這是我們目前遇到的一個很大的困難,希望有志于從事拍攝設備的廠商朋友們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這是我們現在的機遇和挑戰。
主持人:你提到的確實是存在,而且有很大的機會。我想給張總制造一個機會,像你們公司制作視頻內容、提供內容合作,跟其他硬件上合作,這種企業正在起來,下半年會不會面臨惡性競爭的局面?您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嗎?
張慶浩:目前還好,下半年不會遇到惡性競爭,我們制作內容,又做小的分發渠道,這個分發渠道是用來跟硬件廠商合作的工具。我跟楊總在開會之前還達成了合作,向他們提供這樣的工具,這樣的工具很方便在上面展示我們的內容,我們在播放器方面做了一定程度的研發和優化。我們馬上要改版一款新的播放器也是用3D去開發制作的,實現了頭部識別的這些功能。內容給平臺,播放器給硬件,我們不怕這樣的競爭,我們有更多方面的對應策略。
主持人:就像手機或者電視端有大量的視頻播放平臺。
張慶浩:我們這個團隊以前是做OTT的,我們一直在向小米盒子、華為機頂盒、國內六大電視機廠商提供平臺,做內容和做平臺的方式是我們比較熟悉的,所以一脈相承,還是這么做。
楊峻瑞:大家好,剛剛提到所謂的機遇和困難,我們從行業的角度和VR的延伸角度去看一下這個事情,我認為2016年最大的機遇是我們會把VR的技術應用在其他跟VR相關的周邊行業里,這里面包括什么?以往都看到過游戲廳,3Glasses在推出第一代產品的時候,VR是重體驗的產品,不是直達2C的產品,當時我們想一定是2B再2C。當時我們選擇了國內幾家比較大的做街機游戲設備出口的廠家,當時我們就想過能不能把街機的游戲內容,投屏方式轉化到VR里面去,這個要實現的話特別難。因為所有的內容都是基于海外的開發者提供,VR廠商需要跟他們做很多的適配。但是這個事情最后沒有落成,因為這樣一個舉動,我們首創了一個線下體驗店的模式。現在在中國基于3Glasses引進的VR頭顯的店,他們非常有盈利性。我舉一個例子,我們有一個合作伙伴,在深圳書城里開了一個店,五一那天開業,不到三天營業額高達18萬多,這是相當恐怖的一個數字。不斷冒出非常多的做硬件設備的廠商,也就是3Glasses現在合作的硬件設備運營店的合作商。接下來我們不但會開創這樣的模式,我們還會開創電影院等體驗店的模式。我認為VR真的是為電競而生的,尤其是針對還不錯的FPS游戲,接下來敬請期待,讓更多用戶接觸到VR,這就是我們未來要做的事情。
主持人:中國頭顯產品的代表,索尼、HTC已經在進行消費者版的市場發售,對于國產頭顯而言怎么看待國外品牌,有什么樣的應對?
楊峻瑞:從幾個層面看待這個問題。第一,大家所做的產品會有相似之處,但大家的市場定位其實是不太一樣的,我們從HTC來看這個產品。我們做VR頭顯當然也要認同對方的產品,我體驗過的HTC產品很棒,不會暈,但是體驗有一定的硬性條件,并不是每一個2C的用戶都會買。對于我們來說,我們針對中上級的中等水平消費者去做。3Glasses最強的是把2B的市場做得更扎實再直達2C的市場。接下來我們會推出相當不錯的在國際上都會有不錯體驗的硬件頭盔,我們接下來會發布藍鉑系列的頭盔,大家從體驗上看,我們的頭盔是全球第一家雙2K屏的獨立定制屏的產品,可想而知從清晰度上面我們不會輸給國外的大廠。中國的市場是一個很特殊的市場,3Glasses在中國做了十年的虛擬現實,我們在渠道資源這塊會有非常強的鋪設能力。
徐強:2016年在主題公園這個領域會是腥風血雨,會有大量的人進來,前幾天在國家會議中心的游戲設備展我們已經看到了,整個行業也是這樣。整個VR大的市場在擴大,原來整個VR市場的利益可以稱之為一個小米粒,兩個螞蟻過來搶就搶沒了,但是現在整個VR市場可能是巨型蛋糕,幾個螞蟻爬上去,說實話還到不了競爭的狀態,每個人去吃都吃不完,談不上吃別人的地盤。市場的增量和市場的成長速度跟從業人員的增長速度不在一個量級上,這種情況下更多的挑戰反而是創業者能否靜下心來找到自己的節奏和定位去做事情。VR還有個特點,特別是關注游樂主題這塊,對軟硬件整合開發能力的要求比較高,圣威特是北理工的背景,有一個研發隊伍在這擺著。我們在國內最早一批養活虛擬現實團隊的公司做的業務都是數據加工,我們稱之為三維民工,有一段時間國內政府做數字城市,武漢、天津還有幾大城市都在做,很多虛擬現實的小團隊是從做數據加工開始的,按照寫好的標準做數據,我清晰地記得做一個平米的數據多少錢,把它放到一個大平臺里,有的放到地理信息的平臺,有的是在Vega或Virtools里用。VR的主要市場是政府和科研部門、軍方,類似于現在的虛擬頭盔,很笨重的頭盔大概要上百萬元才能買到,并且全是進口。對于動作的捕捉和跟蹤的設備也需要幾十萬元,原來北京有幾家公司做這樣的代理,這是最早中國的VR市場的情況。那時候市場量真的像小米粒一樣,很多公司都沒有堅持,他們半路都轉行了。我們在中間的過程里非常苦,我們想盡一切辦法讓VR能應用到行業里,想辦法簽單、掙錢。我們公司的域名是我申請的,叫HVR,我們所有跟行業應用的點都探索了,哪個地方有坑,哪個地方能賺到錢我們特別清楚,因為這中間簡直是一部血淚史。地產有錢那幾年,我們把VR和地產做的數字沙盤,這個時候也是Unity出現之后我們能做到更高的效果。之前VR平臺以及運算平臺壓根兒達不到很好的性能,VR的過往真的是很悲慘的歷史,整個市場上就幾家公司在做,看他們的發展真的像等拆遷一樣,好的是我們等到了拆遷,但是很多公司沒有堅持到拆遷。等到拆遷之后發現原來的老房子被別人買了,拆遷的收益,新來的大量公司進來做這個事情,面目全非了,但是是好事,有利于整個行業的繁榮。
AR幾個部分我都做過了,我們不停在探索。AR剛出來的時候我們是第一批研究的,那時候不能識別彩色圖像。后來我們想了一個辦法,我們把開發商的戶型圖變成三維的戶型圖,看不懂圖紙的可以看三維的戶型圖,靠這個兩三個戶型賣了10幾萬塊錢,挺賺錢的,利潤也挺高,結合市場可以做。再到后來我們從技術服務想辦法轉型到產品,我們去年做AR尤加利的卡片,小熊賣得最好,大連興睿,我們是市場前三。后來發現AR的門檻太低,在手機上拿個高通的SDK,把圖片放進去做個很好的界面,一拍就能夠出來。2015、2016年從黑晶出來的公司已經有三家了,這個門檻太低了。產品要邁進到平臺級的應用,還有兩個核心問題沒有解決,第一是入口,現在所有的AR應用都需要APP,微信或者蘋果手機自帶的手機能支持AR的話,這是非常好的事情,我們不需要再標定識別碼,而是它自動識別識別碼,這個事情解決的話AR會迎來比VR還要大的發展。
我們目前計算中心是手機,下一代的計算中心我個人認為是隨身的眼鏡,現在新的詞是混合了,AR和VR混合現實,硬件和入口的問題解決了之后,AR的市場量甚至要比VR大,至少是在一個數量級上。經過去年一年實際市場的探索,去年我們實際數據賣了500多萬,現在還在韓國賣,我們發現這個不好,所以今年打算把原來做的產品全部免費掉,推出一個免費的AR APP,就當給行業做貢獻。走過這個過程,我們蹚了非常多的坑,有很多投入都打水漂了,跟行業結合得好的地方會賺錢。
到VR的部分。我們公司不太一樣的是我們是從2008年成立,考慮到自負盈虧,我們要賺錢,不像現在拿風投可以賺錢。我們到現在一直有這個危機感,在整體戰略的規劃上我們比較注重避開高危的幾千萬人闖獨木橋的地方以及巨頭進來很容易橫掃的地方,我們找了教育的市場,重沉浸的主題公園,我們想做對商業空間的改造,大家一起去做這個市場。這個領域,巨頭不會碰它,它是非標的產品,頭盔可能會面臨這個危機,如果有大的公司猛地去做頭盔的話確實會比較尷尬,但是主題公園需要根據場地去做集成的事情,它會好一點。我們擔心陷入到這個,對公司風險很大的話就麻煩了。
從前端到后端整個鏈條的建設,比較容易建立整合,這種市場不是非黑即白的,你家可以做,我家也可以做,大家每個人畫版圖做線下體驗店就可以了,在這個地方建立公司的安全線。2016年的機遇就是這個市場太大了,VR和AR領域都得到了資本的關注,優秀的人才我們可以招得到,整個行業的頂級人才都可以往這個圈子里扎。對整個行業和所有公司來講都是非常好的消息。挑戰就是在于所有的公司都建立了,很多巨頭也進來了,我感覺我們開始玩饑餓游戲了,2015、2016年是把門打開大家進場,2016年繼續進場,場內某一個賽道上某一個領域的幾百家公司里殺的只剩幾家。我們對頭盔領域的認識,國內的頭盔未來就剩三五家,目前能飽和的是大朋跟3Glasses,我真的為一些小型頭盔感到擔心。我們現在從事的重沉浸主題公園也是如此,如果沒有硬實力的話很快會被市場洗掉,沒有融資的能力,沒有跟IP結合的能力,沒有落地主題公園的能力,很快會完蛋。門檻在逐步增高,巨頭進來以后門檻不停地被提高,這是2016年AR和VR行業最大的挑戰,我們需要不停地提升我們在行業里的優勢地位。
張明軍:剛才聽到徐總說關于深度教育這塊做一些嘗試,如果作為黑晶的戰略方向的話,我偶然有一個了解,有一次我和美國的一個歷史老師聊天,他問我做什么,我說增強現實,我想他肯定不了解什么是增強現實,他說他在用一款應用叫(英文),是AR瀏覽器的東西,用這個編輯課件,他經常會用到這個東西。不知道黑晶要做這個事情的話,可能是不一樣的思路,您會從技術、模式哪個角度切入?
徐強:這涉及到我們的核心機密,但是大家可以分享。教育行業我們進入得比較深,下場玩了,我們是技術方案提供商。黑晶一直都是下場玩的,所以在教育這個領域我們發現一個問題,中國的教育在我們眼里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上小學之前的部分,一部分是上小學之后的部分,上小學之前的幼教部分,孩子的學習時間比較靈活,對教育內容沒有限制,只要孩子喜歡、能玩、不傷害孩子、能教育他,這個產品就OK了。小學之后屬于非市場化的市場,所以這塊沒有教育資源相關的話很難切進去,之前我們定位到小學之前的市場做產品,我們發現剛剛講到商業地產,中國的商業地產現在大量過剩,過剩之后面臨惡性競爭和引流的問題,引流最好的辦法是引孩子,因為每個孩子后面都帶著家長。我們把這幾個事情結合到一起去,第一我們有產品,第二我們有兒童的科技主題的空間的解決方案,再加上我們有免費的APP和內容分發的部分,我們組成一個三角立足的部分,針對于小學之前的服務。
幼兒園的產品,幼兒園老師們用的,我們跟幼兒園合作,營收點在我們的產品上,通過免費APP擴大影響力,也像做手游一樣在里面玩內購。我們現有的產品都是針對這個領域,賣得還不錯,簽了一家成都的幼兒園,聯合開發幼兒園的課程改造,全部用科技的東西,用一些投影,用自然的交互方式,畫畫,神奇地變成活的,有大屏的,有交互裝置的,打造這個幼兒園的競爭力。幼兒園拿這個當成招生的籌碼,孩子喜歡玩,家長覺得安全,各方利益一致之后才能拿它賺錢。后來我們依托當地資源,這個事情很難在全國推廣,這是虛的,有的是賺錢的部分,有的是虛名的部分。我們虛名的部分是跟當地的教育機構做了一個VR/AR的創新教育研究中心,昨天學校老師跟技術人員在開會,把地理和生物課作為切入點,這是VR用頭盔去教學,可能要做一個試驗點,一個班里配上10臺8臺3Glasses頭盔。有的時候我們講很復雜的、微觀的、危險的東西的時候,老師用圖片是講不清楚的,用虛擬就可以講得很好。我們現在想建VR教室。現在的意義更多是概念的卡位,我們能夠賺一部分教育部門的經費,但是它不能作為長期持續經營的事情,它不能作為一個事業來看。我們現在邊走邊探索,黑晶如果在普教階段能做一個內容平臺的話,這塊業務資產未來還是比較值錢的,這是我們對教育部門的整體規劃,這個比較核心了。
主持人:感謝幾位嘉賓的精彩分享。留給現場觀眾兩個問題的時間。
問:我是機器人行業的,我想問一下在座嘉賓,VR技術應用到機器人行業的話,您們覺得VR技術怎么切入到機器人上面?
翁冬冬:特別巧,我們正在做這塊的東西,我們覺得這兩個東西以后都是大眾化普及使用的東西,包括機器人,以后機器人跟我們現在的理解不一樣。現在的機器人是由工業機器人轉過來的,以后真正的機器人如果在家庭里服務的時候可能更接近人的形象,更加有感情,更加有交互性。但是我們知道用機器人去做真人是非常困難的一個事情,包括國外的很多研究學者也在做。我們現在正在做的就是你剛才說的,把虛擬現實和機器人結合在一起,或者叫增強現實,實際是有一個機器人的,這個機器人可以跟你進行交互,比如握手、擁抱都可以。但是你看到的并不是干巴巴的機器人,而是具有真實形體的人,這個人有非常細微的表情變化,當然背后人工智能是另外一個體系。所以我們現在做的都是在做表情的東西,把這兩個直接結合在一起,你碰到的是真的機器人,但是你看到的是虛擬現實里或者增強現實里形成的虛擬人,這樣的話它可以既幫你做家務,也可以幫你做交流。這些東西還在做科學研究,因為很多問題還沒有解決。
問:大家好,我叫孫科,我是AR產業的自媒體人,我想問一個我關注的問題,國內現在蠻多的廠商、產業人在做AR方面的硬件,如果哪一天蘋果出了殺手級的產品、殺手級的應用,網絡上很容易購到他們的產品,對國內的廠商現在做的事情會造成怎樣的沖擊?不知道誰能回答我這個問題。
張明軍:我覺得沖擊肯定會有,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和VR面臨的應該是一樣的,我的辦法就是看VR怎么辦。
楊峻睿:我只會在VR的一個角度里去講講。大家都會問如何跟大廠去拼,在我看來現在并沒有到互相廝殺的程度,對于3Glasses來說,不論是基于內容還是基于硬件,我們都持開放式的態度,可以尋求更多的合作。我剛剛說到我們3Glasses專注在我們更擅長的領域,在中國的國情里面,中國本土的公司能夠辦到的他們不一定能辦到。
主持人:這個東西就是拼差異化,要不然拼成本,拼關系,這個不用回避,VR/AR不是單純的2C的產品,2B的市場非常大,微軟的操作系統這么牛為什么在中國這么多年正版還是普及不起來。
徐強:我們在公司方向定位的時候,盡可能地規避或者避開這樣一個大的風險,要考慮下自己的優勢。每個行業都是分層次的市場,某種意義上講市場是能夠容忍幾家公司一起存在的,就像賣可樂的至少百事沒別滅死,做芯片的AMD也沒掛掉,市場是有這個層次的。中國的硬件能力有兩個極端的看法,中國沒有底層核心的硬件開發能力,最近幾年國產的硬件產業鏈和硬件的開發能力,中國越來越多的公司非常厲害。深圳的華強北已經變成全球硬件開發人都要來的地方,他的優勢是硅谷比不上的,你在這可以找到所有的東西。硬件生產的技術層次國內的條件越來越好,從生產和制造這個領域來講變成全球的中心。我們剛剛看到亮風臺,他們做我們不做的話我們永遠起不來。我看過一句話,創新就是在資源人力匱乏的情況下追求我們的目標,這就是所有的創業者應該做的事情,我們本來就應該不怕困難,這是所有創業者都應該去面臨的,只要開門第一天就要面對的一個問題。
張明軍:軟件這塊國內還是非常有潛力的,我們一直在和海外的SDK做對接,國內的SDK是非常有潛力的,從不同的屬性來說,比國外的產品更加活躍,就軟件層面來講我們還是非常有優勢的。剛才徐總說的那句話我覺得倍受鼓舞。
主持人:今天大家交流得挺好,就這個問題單獨討論都不為過,希望上方能夠再給我們提供這樣一個場合,大家再來深入探討。今天的論壇到此結束,謝謝各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