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消費電子 > 業界動態 > VR產業投資人:機會與陷阱并存

VR產業投資人:機會與陷阱并存

作者: 時間:2016-03-28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收藏
編者按:繼電視屏、手機屏之后,下一個吸引資本的屏是什么?VR/AR——這是科技界的人給出的答案,不過VR元年這么容易到來嗎?入場這么容易嗎?

 今年一季度,、Sony、HTC三家國際巨頭陸續發布了新一代消費級產品引爆市場,入局者們高呼“元年”到了。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603/288843.htm

  在這個行業里,比產品更多的是創業者,但比創業者更多的是各類VR論壇,比論壇更多的是關注這個領域的投資者。經過去年科技巨頭一番并購、布局后,資本有了冷靜的趨勢。

  3月27日,由成都市郫縣人民政府、成都市科技局主辦,光谷創業咖啡承辦的“第一屆中國VR&AR國際峰會”在成都郫縣菁蓉小鎮召開,5場主題論壇、60位行業大佬來到這個“全球創新創業高地”論劍“下一個視界”,創業者將會場圍了個水泄不通。

  值得注意的是,UCCVR創始人符國新在會上直言,“要達到虛擬時間,還需要解決好多問題,機會面前是‘坑’。”

  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華山資本創始合伙人、主管合伙人楊鐳坦言,這個行業有泡沫,但有泡沫是正常的,泡沫之后大家趨于理性。“目前投資人很謹慎,(華山資本)到目前為止(對于VR的投資標的)是觀察階段。”

  談投資 機會面前有一個“坑”

  2月底,在巴塞羅那MWC展上,三星召開了發布會,眾人帶上Gear VR體驗的照片刷遍了科技界的朋友圈,昨日(3月27日),這張照片也多次出現在“第一屆中國VR&AR國際峰會”的演講展示中。

  “三年多的開發,三年多行業的沉淀,讓上百人同時觀察VR場景,本身就是很大的突破。”在峰會上,符國新非常肯定上述Gear VR的體驗在VR普及過程中起到的標桿性作用。

  “今年是VR元年”,幾乎沒有從業者不這樣說。不僅三家VR國際巨頭已經發布了消費級產品,國內不少知名的創業團隊也在陸續發貨。這讓這個行業的從業者們感到興奮,“只有硬件普及了,才會有好的內容和平臺公司出現。”

  多位投資者、企業引用了高盛此前發布的“VR&AR行業報告”。高盛分析預測,到2025年VR/AR市場規模將達到800億美元。不過,記者 注意到,在提出VR將成為下一個游戲規則顛覆者之前,高盛還有三個前提:“技術改進、價格下滑、相關應用誕生”。昨日的峰會上,多位投資者、業內人士亦強 調了抵達百億市場前不可忽視的風險。“在機會的前面,其實就是一個‘坑’,如何達到機會,就要懂得怎么樣去繞過這些‘坑’。”符國新表示,“真的要從真實 到虛擬世界,需要解決好多問題。”

  如果說去年上半年資本停留在“VR是什么”的狀態,去年下半年,特別是四季度頻繁發生的并購、投資事件,則讓資本進入了“不管VR是什么,一定有價值”的熱捧階段。

  然而,進入“VR元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卻多次了解到不少業內人士持的是“謹慎樂觀”的態度。

  3月初,一位游戲界的觀察人士曾參加一場在北京舉辦的VR創投會,他與一些投資者交流,對方看待這個行業的“冷靜”讓他吃驚。在交流中,上述觀察人士得知,投資者們認為這個行業還“太早期,沒有成熟模式,一些核心問題還沒有解決。”

  “現在投資人非常謹慎。”昨日,楊鐳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這個行業中,硬件被大廠商領先,未來想用硬件賺錢會遇到瓶頸;平臺、門戶的投資,誰能 成為VR界的合一或者YouTube,大家都在賭。楊鐳表示,接下來會成立一只VR基金,“在中國市場中,會挑選好的團隊進行合作,特別是內容方面的公 司。”

  談發展 VR主題公園會先火

  2015年,VR市場“戰火”彌漫。

  Facebook陸續收購動作捕捉、游戲開發引擎團隊;微軟1.5億美元買下81項虛擬現實專利;蘋果也默默收購了捕捉技術公司;HTC發力VIVE,被解讀為希望用這塊業務拉升公司業績……市場格局的形成無外乎兩種:巨頭分拆業務和投資并購。

  對于這樣的行業發展,德同資本主管合伙人張樂表示,目前的VR行業中,國外幾乎都是科技巨頭在做或已收編,國內的科技巨頭“慢了一些”,“這給國內的小公司留下了很多機會,可以和國際大公司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同時,張樂還表示,由于資本具備的逐利性,投資者都希望在這片藍海中找到未來的“獨角獸”,這 種發展階段適合更多的小投資公司參與進來。

  巨頭圈地之際,創業團隊進入這個產業鏈還有哪些機會?被談得最多的無疑是游戲和視頻。符國新表示,UCCVR曾舉辦的一次VR內容征集賽中,內容團隊提交的作品一半以上是VR游戲,游戲+VR,所帶來的沉浸感幾乎是游戲玩家的“終極夢想”。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楊鐳提到,在中國,第一波會發展起來的應用場景是VR主題公園。“比如你坐過山車,沒有VR眼鏡的時候,看的是風景;當戴上眼鏡,就進入到新的世界,有了全新的體驗。”

  在VR行業的上中下游中,張樂更看好的是“交互解決方案提供商”的商業前景。這條并不長的產業鏈中,傳感器、攝像頭、芯片等硬件屬于上游,游戲、影視、 主題公園等應用場景的融合處于下游,交互設備和解決方案提供商處于產業鏈中間的一環。張樂分析,顯示、感應和交互是當前VR發展的三大技術難關,在VR輸 入設備產業鏈中,具備“領先自主算法技術”的交互解決方案提供商更具投資價值。

  UCCVR CEO符國新:游戲帶不動整體應用今年首批賺錢是硬件

  ◎每經記者 黃麗

  在投資者對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前景持“謹慎樂觀”態度之時,行業發展親歷者UCCVR創始人、CEO符國新不禁感慨行業的發展速度。

  見證了行業高速發展,且一向對高新技術抱有濃厚興趣的成都,也以超高標準舉辦了一次VR/AR的行業盛會。3月27日,由成都市郫縣人民政府、成都市科 技局主辦,光谷創業咖啡承辦的“第一屆中國VR&AR國際峰會”在成都郫縣菁蓉小鎮舉行。此次會議不僅集聚了國際一流科技企業人才,還有華山資 本、德同資本、順為資本等專業的互聯網企業投資機構的創業建議,以及國內大朋科技、青瞳視覺等VR創業團隊帶來的經驗分享,論壇現場座無虛席,場面火爆。

  作為此次會議的重要嘉賓,符國新在演講中表示,2015年和2016年都被稱為AR的發展元年,但區別在于2015年真正賺錢的是線下體驗點;2016 年,VR廠商將迎來新的機遇。他表示,隨著OCULUS、三星、HTC 等VR龍頭開始零售發貨,以及國內創業公司VR產品開始量產,“今年(2016年)我認為第一波會賺錢的肯定是硬件公司。”

  談市場 今年VR出貨量約一兩千萬

  一個月前,在巴塞羅那世界移動通信展上,三星發布會與會者人手一臺VR頭盔眼鏡,用虛擬現實技術參與發布會。在社交媒體上,多數TMT行業人士被這場利用虛擬現實完成的發布會畫面刷屏,符國新對此事也是記憶猶新。

  “對行業來說這是一個標桿事件,因為三年多開發,三年多持續投入,不管三星也好,索尼也好,都經歷了三年多時間的沉淀。”他認為,會議上展現給多人同時觀察VR場景,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突破。

  事實上,除了外界耳熟能詳的、三星、HTC、暴風魔鏡等企業在VR領域有一定的名氣之外,國內創業公司如蟻視科技、3GLASS、大朋科技,智能手機廠商如華為、小米等都在積極布局,虛擬現實產業的繁榮似乎將一觸即發。

  同時,來自消費市場的信號也在刺激著虛擬現實產業大爆發期的到來——、三星、HTC頭盔預計2016上半年將進入零售貨架。

  符國新認為,2016年第一波賺錢的應是硬件廠商。“去年真正賺錢的,基本上是線下體驗點,即鋪硬件的渠道的那撥人,所以我認為,今年第一波會賺錢的肯定是硬件公司,硬件公司占全球VR70%~80%的市場份額。”

  能大膽做出這樣的預計,是符國新對行業的觀察。與多位行業人士交流后,他預計,2016年VR產品出貨量大約有1300萬到2000萬左右的規模。

  談內容 視頻將真正帶動VR應用層

  目前,VR產業已經形成三大投資主線:一是以頭戴式顯示器為代表的VR硬件設備;二是以游戲、電影為主的娛樂內容;三是包括遠程醫療、輔助教學等全新應用在內的跨界服務。

  VR的應用場景現在被談得最多的無疑是游戲,VR所帶來的沉浸感幾乎是游戲玩家的“終極夢想”。2015年11月18日,順網科技發布公告,宣布與 HTC就虛擬現實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未來將在VIVE系列產品銷售、游戲運營、泛娛樂等多個方面展開合作。這被認為是行業發展的典型范例。而大多數觀點也 認為,游戲將是VR破局的“突破口”。

  從符國新給出的統計數據看,目前一百多款AR/VR應用中,52%來自游戲,但他并不認為游戲能帶動VR的整個應用層面。

  “很多人認為第一波VR的機會在于游戲,但我個人認為游戲領域的VR呈現內容之所以比較多,主要是因為現在的3D工具,包括Unity等已經開始普及 了,所以內容方已經開始轉到用VR去呈現。”但符國新認為,游戲可能僅僅是第一波,“真正會帶動整個應用層的,應該是視頻。”

  他表示,“當VR硬件普及下來之后,每個人都可以買一個699元的3D攝像機,內容自然會呈現出現,所以應該是視頻加上游戲,加上電影。”

  此前暴風科技CEO馮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VR將顛覆至少七大行業:游戲、影像、演唱會、比賽、社交、電商和新聞業,同時也在切入旅游、教育、觀光等。符國新認為,“如果每個行業本身轉向VR成為下一個屏幕,行業應用將會是一個很大的機會。”

  不過,對于內容創業者來說,想做出好的內容,始終需要基于終端發展良好的基礎上,才能有更多內容的機會,多數行業人士認為,目前市場上尚未出現一款真正“殺手級”硬件產品,VR使用群體基數太少,這也直接導致VR內容供應商遲遲不敢大量投入。

  對此,符國新建議,內容和平臺的創業公司,如果今年要融資,最好融到12~18個月的錢,“因為短期之內,內容公司和平臺公司很難真正在這個產業迅速賺到錢。”



關鍵詞: VR Oculus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