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手機的生產需求推動富士康機器換人計劃
富士康是中國OEM巨頭,意味著也是世界OEM巨頭。如果它引進機器人代替部分工人的工作,影響的可不僅只是富士康自己。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601/285854.htm雖然爭議頗多,富士康也早就在半秘密地進行機器人的研發、生產和小規模的應用。
為了滿足蘋果等代工客戶的需要
“如果代工廠不能自己設計出一套設備,去實現蘋果等客戶的要求,蘋果就會指定它認可的、匹配的品牌機器人,甚至整個生產系統進入富士康的車間。”
iPhone的設計足以消滅一些工人的崗位。譬如iPhone5手機后蓋的制造,要通過精細到頭發絲那樣的激光工藝,把微小的零件焊接到后蓋上——這可以讓技術工人操縱激光焊接機來完成,或者,干脆讓機器人操作激光焊接機。
“富士康很大,生產能力很強,但并非無所不能。”萊恩精機副總經理崔麗君說,“蘋果的標準,往往決定了富士康引入特定品牌的機器人。譬如,某些微細螺絲的規格,被要求精確到百分之一毫米。”
看起來,我們已經找到了一個富士康必須自行研發機器人的理由:為了滿足蘋果等代工客戶的需要,富士康需要引入工業機器人,投資成本每年將以千萬元起計。

富士康的生產線需要引進機器人
條件成熟
富士康普工現在的工資水平是多少?筆者沒有統計確切數據,但富士康數次提升底薪導致整個行業都被迫上漲人力成本是事實,這是促使富士康引進機器人的一大誘因。
新一代工人自我意識的提升,已經不愿意從事機械的一個動作重復一千遍的工作;招工普遍困難——據小編在富士康工作的朋友透露:富士康有個規定,哪位員工引薦了一個工人并且該工人做滿了3個月以上,該員工就可以獲得數百元的獎勵。普工的短缺也迫使富士康把目光投向那些更“聽話”、“無怨無悔”的機器人。
還有一個直接的因素:iPhone5和iPadmini出來之后需要新建一條生產線,這些能給機器人帶來更多參與生產的機會。iPhone的設計,使那些擁有精度、柔順性乃至人工智能的機器人,找到了電子制造自動化發展的空間。譬如,iPhone5里面已出現了只有1.5毫米大小的螺母,肉眼和人手無法處理向其打進螺絲的工作。
這些因素,是富士康推進機器人研發、應用進程的催化劑。
富士康目前機器人向生產線推進到什么地步了?
2007年1月15日,富士康的AR(AutomationRobotics,自動化機器人)事業處在深圳正式成立,專職研發工業機器人。在運作的第一年,這個隸屬于鴻超準事業群的單位,就制造出A-05、A-16和S-05三種機器人系列的雛形;
2009年,三個系列的FOXBOT已經迅速發展出A、B、C、P、S、F等6個系列,接近15種具體的工業機器人;
2010年,綠色的FOXBOT開始在山西晉城批量制造,正式成為富士康的一員;
在深圳觀瀾的富士康iPhone5生產線上,FOXBOT運作在成行結隊的數控機床之間。
在昆山的富士康工廠,FOXBOT對iPad后蓋做打磨的工作,但噴漆和點膠等工位,仍需其它品牌工業機器人的幫助。
在鄭州,曾經被質疑工作環境惡劣的富士康金屬加工廠,經歷工人騷動等事件以后,FOXBOT正被加緊推進到生產線上。
在越南北江,富士康工廠也在內部宣布,即將引入FOXBOT。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