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網:電弧接地過電壓及防止措施
1.1、單相接地故障的分析
在中性點不接地系統中,正常運行時,線路三相對地
電容相等,且

三相對地電容電壓相等,

,中性點對地電壓 ,系統A相發生單相接地,對地發生電弧放電,以D表示故障點發弧間隙,其等值電路如圖所

在中性點不接地系統中,運行經驗證明,當系統發生單相接地時,接地點流過的電容電流為10A及以上時,在接地點產生的電弧就不會自動熄滅,現對電弧接地發展的物理過程分析如下:

圖2.單相弧光接地過電壓發展過程
設t 瞬間,A相對地D間發生電弧,此時A相電源電壓為最大瞬時值:
式中:Um—系統相電壓最大值,式中:2—電源通過電感對電容充電系數。

過渡過程結束后,U2和U3按圖2中的電源線電壓UBA和UCA變化。
故障點的電弧電流中,包含有工頻分量和逐漸衰減的高頻分量,電弧電流將持續半個工頻周期½T,待A相工頻電流分量過零時t2時刻電弧才自動熄滅,見圖2,t2時刻故障點發生第一次斷弧。t2時刻電弧熄滅,又要引起過渡過程。這時,三相導線上的電壓不等于零,電壓的初始值為:

由于系統是中性點絕緣的,各導線電容上的電荷在故障點電弧熄滅后仍保留在系統內,三相導線地對電容上總電荷:

所以在熄弧瞬間必然有一個很快完成的電荷全新分配過程,這個分配過程實際上是電容C2、C3通過電源電感L對C1充電的高頻振蕩過程,其結果要使三相導線對地電壓相等,但由于A相仍接地,也使對地絕緣的中性點對地產生了一個位移電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