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電網的線損管理之路
標簽:線損率 農網 智能電網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007.htm線損率是農電企業主要經濟指標中最為關鍵的一項可控指標,通過采取有效措施將農網線損率降到最低水平,必將給農電企業帶來很好經濟效益。農村電網點多面廣、負荷分散,將給降損工作的管理造成很大困難。然而運行實踐表明,通過降損管理理念和管理機制的創新,在不斷提升降損管理水平的進程中,以管理降損和技術降損兩方面著手,在不斷降低線損率中必將取得很好效益。
一、降低線損率的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降損的“四分”管理機制
為高效有序地開展降損管理工作,必須有序地推行一級管一級、一級控制一級、一級考核一級的線損管理體系。同時還要細化線損指標,縮小線損管理單元,將各項指標全部納入線損指標評價體系和考核體系。并根據各級線損管理組織和人員的職責、權限實行“四分”(分區、分壓、分線、分合區)的管理機制,實現層層分解指標,責任到人,建立層次清晰的管理體系。使線損管理從過去粗線條管理模式,向指標細化的“四分”管理方式轉變,從而使線損管理工作向精益化邁進。
2、強化管理推行輪崗和績效掛鉤
降損管理必須明確責任主體,落實相關人員的管理責任。抄表員是線損管理的末端基礎單元,對抄表員管理應實行輪崗制度,這樣既消除抄表員長期在一個區域工作而產生惰性,又能避免因長期與客戶交往而產生“人情電、關系電、權力電”的現象。
與此同時,還要加大對線損管理責任人的績效掛鉤力度,對線損率長期居高不下的責任人,除要分析原因外還要及時作出相關處理,以體現線損管理的剛性原則。在實施績效掛鉤的同時,還要加大獎懲力度,強化線損管理的約束激勵機制,突出抓大抓重的原則。要按照單位供電量來劃分數量層級的考核標準,運用經濟杠桿來調動員工積極性,進一步提高降損的管理水平。
3、加強線損的細致分析和“會診”
通過對農網內各條線路線損率比較分析,如有某線路的線損率較高,就應針對性進行細致分析,并對線路內所有計量進行現場檢查校驗,對有竊電行為客戶應進行嚴肅處理,及時追罰電費。
定期進行線損分析例會是“會診”線損升降的重要形式,編制統一的分析模板,重點分析線損波動大的線路和合區。此舉不僅可以發現計量裝置故障,設備故障,導線截面過細等影響線損的各種原因,而且還能為今后線路。計量設備改造提供依據,從而降低線路的線損率。
4、建立警企聯動打擊竊電行為
通過用電普查發現竊電行為仍有蔓延趨勢,這不僅破壞正常供用電秩序,而且還給企業造成經濟損失和不良影響,而單憑企業單方力量打擊竊電行為,往往是力不從心。因而要因地制宜采取創新措施,除規范供用電秩序外。還要積極爭取政府職能部門和公安干警的支持和配合,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的聯動機制。同時還要加大對竊電等違法行為的打擊懲處力度,維護正常的供電秩序,避免電能的流失,進一步降低線路的電能損耗。
二、降低線損率的技術措施
1、開展經濟調度優化網絡結構
農村10千伏電網經過改造與建設,網絡結構有了很大改善,有些10千伏線路也實現了“手拉手”供電。同時為便于倒閘操作而設置了多個區段聯絡開關,這也為開展經濟調度,合理降低10千伏網損創造了條件。據此,農網調度應按照經濟電流密度原則,充分利用分段聯絡開關,編制科學經濟的運行方案,合理調配用電負荷,使之處于節能降損狀況下運行。通過實施“移峰填谷”措施,平緩負荷曲線,從而降低農網10千伏線路的電能損耗。與此同時,還要加強對0.4千伏配電網絡的監測與調荷,均衡地分配干線與支線兩級線路的負荷密度,確保各級網絡三相負荷的平衡,從而降低配電網絡的電能損耗。
加強線損管理,不僅要治“標”更要治“本”。精益化管理是降損的治標之舉,而優化網絡結構和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則是降損的治本之措。通過對農網的改造與建設,使主變有載調壓率、開關無油率、線路復合絕緣子使用率達到100%,從而提高農網安全經濟運行水平,更加有利于降低10千伏的網損。
2、強化無功電壓管理健全力率監控與考核
無功電壓管理不僅直接影響到線損率的升降,而且還影響到農網有功功率的輸送能力和運行電壓質量。農網無功電壓管理要按分級、分壓、就地平衡的原則實施無功補償,通過強化力率的監控與考核,促進客戶自覺設置無功補償裝置。在無功補償管理方面,應改變以往側重于變電站和10千伏線路的無功補償。對新增客戶100kVA及以上配變,應全部安裝無功補償裝置,實現無功負荷就地平衡。并按月監督和考核力率完成情況而進行獎罰,切實控制和降低10千伏農網的無功損耗,有利于降低農網的網損。
3、細化計量裝置管理確保電量信息的可靠
計量裝置是供電雙方電量結算的天平,是農電企業電力營銷成果的最終體現,也是線損管理工作的最重要環節。要確保電量信息準確可靠,首先要建立健全各級電量平衡監測體系,即變電站總表平衡各分路出線電量;線路總表平衡所轄各配變電量;配變總表平衡低壓各分路出線電量,按月抄錄電量計算平衡率,并從各電量平衡率中發現計量裝置的誤差,以便及時進行糾正處理。
其次,要根據客戶用電容量和負荷性質,合理配置相應計量裝置,電能表應優先選用電子表,以確保計量的準確度。對負荷波動較大客戶,為提高互感器的靈敏度,在互感器精度選擇上應提高一個等級,以減少輕載時段電能表計量的誤差。
最后,按規定周期對計量電能表進行輪流校驗,加大計量裝置的現場誤差測試和封印管理的力度,防范不法客戶的竊電行為,有利于防止電量流失。
4、推廣應用新設備提高線損管理水平
推廣應用新技術、新設備,以科技進步推動線損管理工作的升級,從而提高線損管理的制度化程度。如應用遠程抄表系統,不僅減輕抄表的勞動強度和工作量,提高電量抄錄的準確度,而且還避免電量抄錄中的人為誤差,實現對電量數據的遠程自動采集、傳輸,確保電量信息準確可靠。負荷遠程監控系統的應用,可對大客戶配變用電負荷進行遠程監控,確保電量安全,避免電量的流失。線損在線監測儀的應用,不僅能確保線損率計算的準確可靠,還能是想對實時電能的查詢功能,從而提高線損管理的自動化水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