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真能主導全球半導體市場?!
據最近出版的《遠東經濟評論》封面文章稱,未來幾年內,中國將主導全球芯片市場格局的變化,并能決定全球半導體市場在2005年究竟能否再次陷入危機。
臺灣地區的TSMC(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也曾表示,“如果中國的半導體市場能夠處在一種良性狀態下,則全球芯片市場平安無事,否則全球半導體市場很有可能因生產過剩而于2005年再次陷入危機”。上述論點在國際上不占多數,言之似甚鑿鑿,聽者不免惶惶。“事實勝于雄辯”。我們應該關心的是中國半導體工業真正的實力,既不加油注水也不自我掉價。
中國半導體工業的產能究竟多大
在1999年之前,中國僅只有上海華虹NEC1家8英寸芯片廠及3條6英寸芯片線(如SGNEC,ASMC及無錫上華)。如果都折合成等效8英寸硅片計,產能約月產4.0萬片。從2000年開始,中國半導體工業駛入迅速成長期,尤其在2001年全球半導體工業一片蕭條聲中,以SMIC為代表的公司,毅然投資新建8英寸芯片生產線,從而引起了全球半導體業界的關注。迄今為止中國有8英寸線7條,6英寸線9條及12英寸1條(在建),可以說,基本上有了自己的半導體產業。
據不完全的資料整理,至2005年中國半導體工業的產能估計如表1。
同時,2003年全球半導體工業的產能,均折合成8英寸硅片計,為月產700萬片。由此可知,中國半導體工業的產能至多僅占世界的4%左右。
今天,有多個機構對中國半導體業的產能進行報道,筆者以為比較權威的有兩家。一家是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它在2003年12月的報道中說,2002年中國半導體工業的產值為268.4億元人民幣。如果依2003年增長38%,2004年增長35%,2005年增長30%的速度遞增,到2005年中國半導體工業的自給能力將達649億元,合78.6億美元。
另一個是著名的Silicon Strategies撰稿人Mark Lapedus,他在2003年11月預測,中國到2005年時半導體工業的產值為41.8億美元。兩者之間的差值近一倍,可能是統計的口徑不一致。
如果假設每個8英寸硅片的平均售價為1000美元。(2003年預測約為830美元)。并假設中國芯片生產線的平均產能利用率達到80%,那中國芯片工業的產值為28500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