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事故兩大成因及其防范措施分析
2物的不安全狀態和安全技術措施
在生產過程中,物的不安全狀態極易出現,所有的物的不安全狀態都與人的不安全行為或人操作、管理失誤有關。往往在物的不安全狀態背后往往隱藏著人的不安全行為或人失誤。物的不安全狀態既反映了物的自身特性,又反映了人的素質和人的決策水平,物的不安全狀態的運動軌跡,一旦與人的不安全行為的運動軌跡交叉,就是發生事故的時間與空間。所以,物的不安全狀態是發生事故的直接原因。正確判斷物的具體不安全狀態,控制其發展,對預防、消除事故有直接的現實意義。針對生產中物的不安全狀態的形成與發展,在進行施工設計、工藝安排、施工組織與具體操作時,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把物的不安全狀態消除在生產活動進行之前,或引發為事故之前,是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務之一。消除生產活動中物的不安全狀態,是生產活動所必須的,又是“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方針落實的需要,同時,也體現了生產組織者的素質狀況和工作才能。人機系統把生產過程中并發揮一定作用的機械、物料、生產對象以及其他生產要素統稱為物。物都具有不同形式、性質的能量,有出現能量意外釋放,引發事故的可能性。
2.1約束、限制能量的形式
能量在人類的生產、生活中是不可缺的,人類利用各種形式的能量做功以實現預定的目的。在利用過程中,人們給以能量種種約束與限制,使之按人的意志進行流動與轉換。當人喪失了對能量的有效約束與控制,突然釋放的能量波及人體又超過人體的承受能力,就會釀成傷害事故。從這個觀點去看,事故是不正常或不希望的能量意外釋放的最終結果,一切機械能、電能、熱能、化學能、聲能、光能、生物能、輻射能等,都能引發傷害事故。對于約束、限制能量意外釋放,常采用的屏蔽形式大致有:
(1)安全能源代替不安全能源:在容易發生觸電的作業場所用壓縮空氣動力代替電力,可防止發生觸電事故。
(2)限制能量:如利用低電壓設備防止電擊,使用24V的安全電壓。
(3)防止能量蓄積:如通過接地消除靜電蓄積,利用避雷針放電保護主要設施。(4)緩釋能量:如各種減振裝置可以吸收沖擊能量,防止人員受到傷害。
(5)物理屏蔽:如安裝在機械裝置轉動部分外面的防護罩,人員佩戴的個人防護用品。(6)信息屏蔽:安全警示標志牌、安全規章制度等等。
2.2落實安全技術措施
安全技術措施和標準,安全技術是改善生產工藝,改進生產設備,控制生產因素不安全狀態,預防與消除危險因素對人產生的傷害的科學武器和有力的手段。安全技術包括為實現安全生產的一切技術方法與措施,以及避免損失擴大的技術手段;安全技術措施重點解決具體的生產活動中的危險因素的控制,預防與消除事故危害。發生事故后,安全技術措施應迅速將重點轉移到防止事故擴大,盡量減少事故損失,避免引發其他事故方面,這就是安全技術措施在安全生產中,應該發揮的預防事故和減少損失兩方面的作用。安全技術與工程技術具有統一性,是不可割裂的。安全技術措施的優選順序預防是消除事故最佳的途徑。針對生產過程中已知的或已出現的危險因素,采取的一切消除或控制的技術性措施,統稱為安全技術措施。在采取安全技術措施時,應遵循預防性措施優先選擇,根治性措施優先選擇,緊急性措施優先選擇的原則,依次排列,以保證采取措施與落實的速度,也就是要分出輕、重、緩、急。
結語
防止發生安全事故的基本原理就是使人和物的運動軌跡不可能產生交叉,具體就是排除設備、工藝、環境等各方面的隱患,消除物的不安全狀態,同時加強對人的安全教育和職業技能訓練,進行科學管理,從心理、生理和操作上控制不安全行為的產生,即采取措施同時消除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