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電力調度實現電網經濟運行
故電網在峰谷負荷差值增大工況下運行,其所產生的損耗必定呈增加趨勢。當電網處于負荷均衡工況下運行時,其電流變化的增量△i要變得很小或趨于零,在此工況下運行其產生損耗要比峰谷負荷差值增大時的損耗小。這表明電網運行中產生網損的大小,不但與電流增量△i的大小有關,而且還與增量△i持續時間長短有關。換句話說,電網運行中產生網損的大小,不但與峰谷負荷差值的大小有關,而且還與峰谷負荷持續時間長短有關。
根據電網運行中峰谷負荷差值增大對網損的影響,電力調度應根據這個原理,運用調度自動化系統的通信網絡,實時采集電網運行負荷的信息,經計算分析后發出調荷指令。對用電負荷進行及時、靈活、準確的電力調控,優化電力資源配置,使電網用電負荷趨于均衡而提高負荷率。同時還要配合“移峰填谷”措施、電價杠桿等引導用戶實施錯峰、避峰,從而達到調荷效果。通過電力調度有效運作,必將達到用電負荷趨于均衡,從而降低峰谷負荷的不平衡度,在提高電網負荷率的同時降低網損,實現電網的經濟運行。
與此同時,在電網結構與參數相對不變時,電網在運行中若輸送負荷值處于某區域內,并滿足固定損耗等于可變損耗的運行條件,即有網損率最小的特征,這個區域稱之為經濟讀后區域。據此,電力調度應掌握經濟負荷區域的特征,運行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實時采集電網運行負荷信息,經計算分析后發出調荷指令。通過精心安排電網運行方式,優化電力負荷配置,實施“移峰填谷”措施等,使電網運行負荷處于經濟負荷區域范圍內,即可達到網損率最小。
根據網損率計算式可知:網損率是電網運行時平均負荷的函數,即網損率大小是隨負荷變化而變化的。若電網輸送負荷越大,則固定損耗占總損耗的比例要變小,也就是說,網損率是隨固定損耗占總損耗的多少而變化的,只有當固定損耗占總損耗50%時(即固定損耗等于可變損耗),具有網損率最小特征。為此,電力調度應根據這個原理,運行調度自動化系統,實行對用電負荷的調控,優化電力負荷配置,使供電負荷處于經濟負荷區域內,電網即能處于經濟狀況下運行,達到網損率最小,實現電網安全、優質、經濟運行。
在水力資源較豐富的地區電網內,即有水電站并網運行,為更好利用水電資源,發揮水電站的電力補充作用,也提高并網水電站自身經濟效益。電力調度應根據水電站來水情況和電網負荷曲線,通過調度自動化系統對水電站輸出功率發出調度指令,讓水電站在高峰負荷期多發滿發,而在低谷時段調度水電站蓄水少發,從而提高水電站設備的利用效率。
低谷時段用電負荷銳減,電網運行電壓呈升高之勢,如水電站仍在掄負荷多發滿發,勢必導致電網運行電壓更加升高,不僅危及電網穩定運行,而且還增加網損。因低谷時段大多配變處于輕載或空載運行,若運行電壓升高,必將導致固定損耗的增加,運行電壓升高10%,則配變鐵損要增加50%。同時,電網運行電壓升高也會造成配電勵磁電流增大,造成無功損耗的增加。為此,優化對水電站的電力調度,不僅能更好發揮水電站在高峰期的電力補充作用,而且還能提高水電資源利用率和水電站自身的經濟效益,實現水電站與電網的友好互動,達到雙贏。
三、結束語
為適應節能減排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對電網運行的安全性、適應性和電力資源的優化配置提出更高要求。為此,必須加快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的建設,創建一流的電力調度指揮中心,優化電力經濟調度,達到用電負荷趨于均衡而提高負荷率,降低網損,實現電網安全、優質、經濟運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