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用計算機信息技術防范輸液及用藥差錯
1 概述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99354.htm藥品猶如“雙刃劍”,可以治療疾病,也可引起嚴重不良后果,藥物的這種雙重性取決于用藥是否合理。不合理用藥的危害十分嚴重,合理用藥的必要性不容質疑,問題在于應采用什么手段才能防范不合理用藥。
防范不合理用藥的手段主要有:實行臨床藥師審查制度;醫師、護士、藥劑人員資格審批制度;采用“合理用藥”審查軟件,進行合理用藥審查。
美國在實行臨床藥師審查制度基礎上,于1992年制定聯邦法規,要求所有的醫院和藥店采用計算機合理用藥審查軟件,對用藥的合理性進行審查。通過使用合理用藥審查軟件,美國的不合理用藥處方比例從20%降低到5%。表明應用計算機信息技術進行合理用藥是最有效的手段。
國內醫院缺乏臨床藥師監管,對不合理用藥的防范效果主要取決于處方醫師、護士和藥劑人員的個人經驗,防范效果有限。迫切需要采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在臨床醫生處方時進行合理性審查,輔助醫生防范不合理用藥。為此,衛生部2002年4月發布《醫院信息管理系統基本功能規范》,要求醫院的計算機信息系統中,必須具有合理用藥審查功能。
WHO提倡可以口服給藥治療的病人,盡量不采用輸液療法。但近年,采用輸液療法治療病人幾乎成了國內各級醫院的首選措施,有85%以上的住院病人和25%以上的門診病人采用輸液療法進行治療。由于輸液治療方法的特殊性,藥物沒有經過皮膚、胃腸道的屏蔽和緩沖,直接進入循環血液中,而與合理輸液有關的因素,如病人的病情、脫水的種類、電解質平衡、酸堿平衡等問題十分復雜。所以輸液用藥是較其他方式用藥(口服、外用等)更可能造成醫療事故、危害病人生命安全的因素。輸液用藥是否合理?應該是合理用藥軟件重點關注的內容,合理用藥軟件應具有對輸液用藥進行合理性審查的的功能。
但是,目前國內外有關“合理用藥”的計算機軟件,都沒有制定輸液方案、審查輸液用藥是否合理的功能。
2 合理用藥計算機軟件應該具備的特點
2.1 臨床適用性強
軟件系統應從臨床實際出發,操作過程符合臨床醫生的思維習慣和工作步驟,應該在常見疾病與常用中、西藥物之間,實現對輸液用藥和其他用藥的合理性審查。
2.2 聯網運行技術適應性好
軟件系統可在單機或網絡環境下運行,具有良好而廣泛的技術適應性,可與不同HIS系統實現嵌入式聯網運行。
2.3 具備動態審查功能,把不合理用藥消除在發生之前
軟件系統可以輔助門診醫生和住院醫生,在開處方、下醫囑時,進行合理輸液及用藥審查,實時、動態提示不合理用藥信息,把不合理用藥消除在發生之前。
軟件系統也可以在護士工作站錄入處方、藥房及門診處方劃價、輸液配藥中心配藥時實現合理輸液與用藥的動態審查,對用藥質量實現過程動態控制。
2.4 靈活適用的參數設置
軟件系統應通過用戶參數設置,以適應不同醫院、不同地區、不同學術觀點的用戶對合理用藥審查的特殊要求。
2.5 開放系統維護功能,保證軟件系統的持續發展。
考慮到藥物和合理用藥的研究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合理輸液及用藥審查系統的研究內容需要不斷增加和修改完善,故軟件系統知識庫的維護功能應向用戶開放,既可由軟件開發公司維護升級,也可由用戶自行調整、修改或補充知識庫的內容,從而保證軟件功能具有持續發展能力。
3 合理用藥軟件應該具備的基本審查功能
3.1 藥物劑量審查:可進行單次劑量及一日劑量審查;
3.2 藥物理化配伍禁忌審查:可進行一對一和一對多配伍禁忌審查;
3.3 藥物治療學配伍禁忌審查,優先于理化配伍禁忌給予提示;
3.4 對用藥人的年齡、性別、妊娠、哺乳等個體特征,進行合理輸液及用藥禁忌審查;
3.5 對汽車駕駛、操作機器、高空作業、體育運動等特殊職業人群進行用藥禁忌審查;
3.6 對有煙、酒等特殊飲食嗜好的人群進行用藥禁忌審查;
3.8 對處于圍手術期、放療期、化療期、器官移植期、戴隱性眼鏡等特殊情況的人群進行用藥禁忌審查。
4 合理用藥軟件應該具備的合理輸液審查功能
4.1 定輸液總量:
根據病情和脫水程度(輕度、中度和重度),自動確定每日的輸液總量。
4.2 定輸液滲透壓:
根據病情和脫水性質(等滲、低滲和高滲),自動確定每日輸液的滲透壓。
4.3 定輸液速度:
根據病情,按“先快后慢”的補液原則,準確地為每組液體規定恰當的輸入速度,避免輸液速度過慢貽誤治療時機,過快引起心、肺并發癥的偏差。
4.4 定補堿藥物劑量:
根據酸中毒程度,自動確定糾正酸中毒的堿性藥物的種類和劑量;
4.5 定輸液氯化鉀的濃度和速度:
根據病情,自動確定每日氯化鉀的補充數量和滴注速度,嚴禁氯化鉀濃度大于千分之三的處方生成,除非專家特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