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應用于車載的無線射頻識別系統設計案例
物聯網是指通過各種信息傳感設備,如傳感器、射頻識別(RFID)技術、全球定位系統、紅外感應器、激光掃描器、氣體感應器等各種裝置與技術,實時采集任何需要監控、連接、互動的物體或過程,采集其聲、光、電、生物、位置等各種需要的信息,與互聯網結合形成的一個巨大網絡。其目的是實現物與物、物與人,所有的物品與網絡的連接,方便識別、管理和控制。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96377.htm本項目針對車載物聯網中的數據采集、傳輸與應用的關鍵問題,展開研究,設計基于短距離無線射頻通信技術的新一代車載射頻識別系統。系統由短距離無線通訊車載單元(On-Board Unit,OBU)和基站系統(Base Station System,BSS)組成一個點對多點無線識別系統(Wireless identification system,WIS),可用于在基站覆蓋范圍內車輛識別和智能導引。
1 系統硬件設計
系統硬件主要由控制部分、射頻部分和外部擴展應用部分組成。以低功耗MCU為控制單元,集成單芯片窄帶超高頻收發器,內置優化設計天線。采用先進的光伏電池供電,實理高集成度短距離無線識別射頻終端(OBU)。本終端體積小、功耗低、適甩范圍廣,并且建立開放的協議和標準接口,便于與已有系統或其他系統對接。
系統工作示意如圖1所示。
1.1 控制電路設計
控制單元采用業界低功耗應用比較成熟的TI公司生產的MSP430系列,該系列是TI1996年開始推向市場的一種16位超低功耗的混合信號處理器(Mired Signal Proessor),其針對實際應用需求把許多模擬電路、數字電路和微處理器集成在一個芯片上,提供“單片解決方案。在WIS系統中OBU和BSS中工作原理相同,所以重點介紹OBU部分設計,其控制部分原理圖如圖2所示。
MSP430F2274的輸入電壓為1.8~3.6V電壓。在1 MHz的時鐘條件下運行時,芯片的耗電在200~400μA左右,時鐘關斷模式的最低功耗只有0.1μA.由于系統運行時打開的功能模塊不同,采用了待機、運行和休眠3種不同的工作模式,有效地降低了系統功耗。
系統使用兩種時鐘系統;基本時鐘系統和數字振蕩器時鐘系統(Digitally Controlled Oscillator,DCO),使用一個外部晶體振蕩器(32 768Hz)。在上電復位后,首先由DCOCLK啟動MCU(Microprogrammed Control Unit微程序控制器),以保證程序從正確的位置開始執行,保證晶體振蕩器有足夠的起振及穩定時間。然后軟件可設量適當的寄存器的控制位來確定最后的系統時鐘頻率。如果晶體振蕩器在用作MCU時鐘MCLK時發生故障,DCO會自動啟動,以保證系統正常工作;如果程序跑飛,可用看門狗將其復位。本設計使用到了片上外圍模塊看門狗(WDT)、模擬比較器A、定時器A(Timer_A)、定時器B(Timer_B)、串口USART、硬件乘法器、10位/12位ADC、SPI總線等。
1.2 射頻電路
射頻部分采用TI公司CC1020作為射頻控制單元,該芯片為業界首例真正的單芯片窄帶超高頻收發器,有FSK/GFSK/OOK 3種調制方式,最小通道間隔為50 kHz,可滿足多通道窄帶應用(402~470 MHz以及804~94O MHz頻帶)的嚴格要求,多個工作頻段可自由切換,工作電壓2.3~3.6 V,非常適合集成擴展到移動設備作為無線數傳或電子標簽使用。該芯片遵從EN300 220.ARIB STD-T67以及FCC CFR47 part15規范。 選擇載頻頻率430 MHz為工作頻段,此頻段為ISM頻段,符合國家無線管理委員會標準,無需申請頻點。采用FSK的調制方式,擁有較高的抗干擾能力和低誤碼率,采用前向糾錯信道編碼技術,提高了數據抗突發干擾和隨機干擾的能力,在信道誤碼率為10-2時,可得到實際誤碼率10-5~10-6.在開闊地視距條件、波特率為2A Kbs、大吸盤天線(長度2m,增益7.8 dB距離地面高度2m)時數據傳輸距離可達800 m.該RF芯片標準配置可提供8個信道能夠滿足多種通信組合方式。由于采用窄帶通訊技術,增強了通訊穩定性和抗干擾性。射頻部分原理圖如圖3所示。
1.3 系統供電
系統供電部分由光伏電池作為日常工作供電和鋰亞電池作為備用電池相結合供電方式。在光照較好的條件下通過太陽能給蓄能電池充電,每天保證一定的光照時間可基本滿足OBU日常工作需要,極大地延長了備用電池的使用壽命,同時延長了OBU的工作壽命。適合經常在室外運行的車輛使用,可采集到充足的陽光供光伏電池工作。
1.4 系統開發環境
系統開發環境如下:1)IAR Embedded Workbench fMSP430編譯器;2)PADS PCB Design Solutions 2007比思電路板設計工具。
2 系統程序設計
程序采用模塊化設計,用C語言編寫。主要由4部分在組成:主程序模塊、通信程序模塊、外圍電路處理模塊、中斷和存儲模塊。主程序主要完成控制單元的初始化、各種參數的配置及各外圍模塊配置和初始化等;通信程序模塊主要處理對RF芯片的配置以及433 MHz收發處理;外圍電路處理模塊主要對系統外部LED指示、電壓檢測、聲音提示以按鍵及其他處理;中斷和存儲模塊主要處理系統中斷和記錄存儲。主程序流程如圖4所示。

3 RF通信流程
OBU與BSS通信流程分為3步:建立鏈接、信息交換和釋放鏈接,如圖5所示。

第1步:建立連接OBU所在位置的坐標信息及其ID碼通過預置參數存儲在控制單元MCU的Flash中,并被長期保存。BSS(基站系統)利用下行鏈路向OBU循環廣播發送定位(基站識別幀控制)信息,確定幀結構同步信息和數據鏈路控制等信息,進入有效通信區域內的OBU被激活后即請求建立連接和進行有效性確認并發送響應信息給對應的OBU,否則不響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