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abWindows/CVI的3.5G頻段電波傳播測控技術
1 引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95844.htm隨著移動用戶數日益增長,數據量的需求也呈海量增長,現有的移動通信頻段已經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寬帶移動通信需求[1]。因此,從系統的角度尋找新的、適用于無線通信的頻段變得日益迫切。考慮到頻段資源、技術設備、運營成本等多方面因素,3.5GHz頻段作為國際ITU頻譜大會上第四代(4G)移動通信系統IMT-Advanced侯選頻段之一,成為了研究的熱點頻段[2],基于侯選頻段傳播模型的研究也提到非常重要的高度,積極推進未來移動通信候選頻段研究對于促進我國無線通信自主技術的演進與發展意義重大。
通常,無線傳播模型只是客觀上反映了進行模型校正地區的電波傳播的衰落規律,而事實上,由于各個地區的地形地貌千差萬別,利用單一的傳播模型已經無法進行統一的覆蓋計算,這就決定了當要把一個模型應用到其他地區時,必須對模型的一些參數進行修正,也就是傳播模型校正。同時,要完成蜂窩式移動通信系統小區規劃和優化,需要有一套相適應的場強覆蓋測量系統,完成測量場強功率等一系列參數。
因此,實際環境對無線信號的覆蓋情況有重要影響,無線信號的衰落與多徑分布情況將直接影響到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系統的鏈路預算和系統性能,所以針對真實場景的無線傳播信號進行測量和統計就尤為重要。這將為后續的系統小區規劃、鏈路預算和算法設計的重要參數[3]。
對此,我們結合IMT-Advanced侯選頻段的無線電波環境特征,開展新一代無線通信系統電波傳播特性測量和建模研究。該研究將促進寬帶移動通信關鍵技術在實際環境下的組網應用。
目前,我國4G移動通信研究FuTURE計劃(863計劃)已經成功實現了3.5GHz頻段的寬帶移動通信現場試驗[4]。此次試驗采用了基于分布式無線電技術有效地克服了電波傳播衰落對寬帶系統性能的影響。本文在此基礎上,通過先進的虛擬儀器編程語言LabWindows/CVI,針對未來寬帶無線移動系統設計并實現了3.5GHz電波傳播特性測控系統,為進一步獲取了中國該類場景的電波傳播損耗實測模型提供了大量的實測數據,,以協助我國無線電頻譜管理權威部門開展新一代移動通信頻譜技術研究。
本文第2節首先介紹了虛擬儀器技術以及2G、3G的電波傳播測量系統的實現方法;第3節提出了4G移動通信系統IMT-Advanced侯選頻段3.5GHz電波傳播測控技術的設計方法;第4節給出提取測控系統的功能結構,包括海量測量數據的存儲技術等;第5節測控系統運行及測量數據結果;最后給出研究結論。
2 傳統電波傳播測量與虛擬儀器開發技術
在移動通信系統中,由于移動臺不斷運動, 傳播信道不僅受到多普勒效應的影響,而且還受地形、地物的影響,另外移動系統本身的干擾和外界干擾也不能忽視。基于移動通信系統的上述特性,嚴格的理論分析很難實現,往往需對傳播環境進行近似、簡化,從而使得理論模型誤差較大。而針對傳統的移動通信系統最著名的統計模型是Okumura模型,它是Okumura以其在日本的大量測量數據為基礎統計出的以曲線圖表示的傳播模型。在Okumura 模型的基礎上,利用回歸方法擬合出便于計算機計算的解析經驗公式。這些經驗公式有適用于GSM900 宏蜂窩的Okumura-Hata公式、適用于GSM1800宏蜂窩的Hata擴展公式。另外還有適用于微蜂窩的Walfisch公式及室內傳播環境使用的Keenan-Motley 公式。這些經驗公式計算繁瑣并且與實際環境之間存在著或大或小的誤差。因此在實際的場強預測中,一般都以修正的Okumura-Hata 模型作為預測模型,利用計算機進行輔助預測,在一般測控技術規劃中,可以針對當地的實際無線環境作無線傳播特性測量后對上述公式進行修正。
目前可商用的集成到測控規劃中的射線跟蹤模型如Volcano 模型,WaveSight 模型以及WinProp 模型等就是通過理論分析方法來研究傳播模型的代表,但此類模型需要高精度(至少5m精度)含3D 建筑物信息的數字地圖,模型預測的準確性和數字地圖的精度和準確性密切相關,對于移動的車輛等影響無線信號傳播的因素在目前的理論分析方法中也都是無法考慮的,而且一般的理論分析方法都需要對傳播環境進行一定的近似和簡化,從而也引入了一定的誤差,目前基于理論分析方法的傳播模型并沒有獲得大規模的應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