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測試測量 > 設計應用 > 基于架構與基于流程的DFT測試方法之比較

基于架構與基于流程的DFT測試方法之比較

作者: 時間:2011-05-30 來源:網絡 收藏

ASIC設計的平均門數不斷增加,這迫使設計團隊將20%到50%的開發工作花費在與測試相關的問題上,以達到良好的測試覆蓋率。盡管遵循可測試設計()規則被認為是好做法,但對嵌入式RAM、多時鐘域、復位線和嵌入式IP的測試處理將顯著影響設計進度。即使解決了上述所有問題,開發者也幾乎不可能達到100%的粘著性故障(stuck-at fault)覆蓋率。其結果是,ASIC設計常常在故障覆蓋率低于90%的情況下就投入生產,從而造成不必要的器件缺陷率和板級故障。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94923.htm

基于流程的方法

為了在一個設計中插入掃描測試結構,第一個要做的步驟是用掃描觸發器替換所有的觸發器。有時候,這可以當成綜合過程的一部分來做,盡管它以往是在設計流程的后期完成。插入掃描觸發器允許更高程度地控制設計中的各個節點,從而提高故障覆蓋率。不過,傳統的掃描技術不能完全控制或觀測設計中的所有用戶網絡,因而會留下許多未測試的結構。

最常見一類的掃描觸發器在數據輸入端的前面包含一個多路復用器。在測試模式中,這使得數據可以被移進觸發器;在用戶模式中,這允許一個正常的邏輯信號被存儲。

傳統的ASIC掃描測試通常需要以下步驟:


1、準備一個測試時鐘,而且測試電路必須允許該時鐘施加到所有掃描觸發器上。


2、在測試期間,所有觸發器均處于測試模式。圖:多模式邏輯單元具有使所有電路節點都可以被觀測的測試模式。


3、在用戶模式操作期間,所有觸發器均處于正常工作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當采用基于多工器的掃描觸發器時,多路復用器通常被插在用戶時鐘的主路徑上,以便在測試模式下測試時鐘可以被傳遞給所有觸發器。所有觸發器將同時被設置為測試模式。

為達到足夠的故障覆蓋率和可接受的器件缺陷率,傳統的測試技術需要許多規則。不遵循規則的后果是,許多故障無法采用傳統掃描方法進行測試,從而使總的故障覆蓋率受損。

為了獲得合理的粘著性故障覆蓋率,一個設計通常必須是全同步的。因此,這成為第一個DFT規則。不幸的是,許多設計、特別是網絡和通信領域的設計需要多個異步時鐘,這就不可能不違反這條規則。而且,為了追求速度,綜合過程經常會產生重收斂的冗余邏輯結構,這又是違反規則的。

公認的DFT規則包括:


1、設計必須以一個公共時鐘為準,保持完全同步。


2、在測試期間,存儲單元的異步輸入必須由一個外部引腳去使能。


3、只能使用專為支持自動測試模式生成(ATPG)而設計的連續庫單元。有時要禁止使用下降沿觸發的觸發器。


4、不允許有門控時鐘。它們在測試期間必須旁路掉。


5、不應使用內部三態總線;首選是多路復用器。


6、不允許有組合邏輯環路;不允許有重收斂的冗余邏輯。


7、在測試期間,外部總線必須禁止使能。


8、包含不同的各個IP模塊之間的接口必須是完全可測試的。

自動測試

實現自動測試的前提是:如果所有與測試相關的電路都嵌入在基礎陣列中,那么與測試相關的事情就可以從ASIC開發過程中去除。嵌入的自動測試電路不僅獨立于用戶設計,而且是在獲知用戶設計之前構建的。

因為自動測試電路嵌入在ASIC的基礎結構中,所以它的工作方式與傳統的掃描測試非常不同。

用于傳統ASIC的掃描要求設計中的所有掃描觸發器在同一時間內處于測試模式,而自動測試的順序操作方式允許在任何特定的測試周期內,一些模塊處于測試模式,而其它模塊仍處于正常模式。在自動測試ASIC內的功能模塊具有“控制”和“觀測”能力。

通過隔離單獨的模塊和網絡,這使得開發者可以對制造過程進行測試,以完全驗證硅片的完整性,而無需考慮用戶設計和DFT規則。

為達到這個目的,開發者還需要一種新類型的模塊。這種模塊內獨特的Q_Cell包含“控制”和“觀測”能力,并且能夠被配置成組合邏輯、觸發器或RAM。這意味著所有網絡都能夠被控制,而不論它們是代表時鐘還是置位/復位,也不論它們是否是冗余結構或組合邏輯環路的一部分。

一種四輸入多工型單元(P_Cell)可以用來實現大多數組合功能,或者與Q_Cell組合在一起,以實現像全加器這樣的復雜功能。

自動測試不僅能同時捕獲器件內所有信號的狀態,而且還能恢復那些狀態,因此操作可以從任何指定的初始條件下開始。存儲器和觸發器可以被預置,以仿真故障或異常的功耗偏差。這個功能對于現場診斷問題很有用。

自動測試是一種軟硬件結合的,它取消了所有的DFT規則,并且總能提供100%的粘著性故障覆蓋率。隨著質量要求和器件復雜度的增高,這種覆蓋率變得越來越重要。自動測試已經成功地用于100多個結構化ASIC設計中,但它也可以應用于標準單元ASIC設計。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