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測試測量 > 設計應用 > 采用AMI系統構架的智能電表系統介紹

采用AMI系統構架的智能電表系統介紹

作者: 時間:2012-02-29 來源:網絡 收藏

電表市場數量龐大,若全面換裝,則市場規模將相當可觀。安裝數量自2009年起,開始出現兩位數的成長,市場研究機構ABI預估2009年安裝達7,600萬具,2015年預計將達2.12億具。未來五年歐洲與北美仍為主力市場,亞洲在中國大陸帶動下,為成長潛力最大的區域。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94425.htm

  架構簡介

  指利用各種通訊方式,將客戶端電表資料傳送回控制中心的技術,透過雙向通訊達成各種遠程資料讀取、提供、設定及控制等多種功能之除了改善傳統人工抄表不經濟、不精確與不實時之缺點外,尚具備多功能,例如:支持各種不同電價費率、提供用戶能源使用信息并引導自發性節能、支持傳送信號進行用戶負載控制,以因應電價改變的自動響應、支持故障偵測與遠程開/關管理、改善負載預測、用戶用電品質管理等。

  (一)AMI為國家、電力業者與用戶帶來多方面效益

  AMI相較于傳統機械電表,優點在于具備雙向通訊功能,因此AMI可連結用電、發電甚至是儲電系統等多方信息相互流通,輔助電網朝向電力系統之高速公路發展,達到隨上隨下的功能。因此AMI主要優點在于促成節能減碳目標實現、改善供電品質以及提升經濟效率,因此在國家、電業、用電戶三方面各能提供多方面的效益,如圖一。

  

AMI為國家、電力業者與用戶帶來之效益 www.elecfans.com


  圖一 AMI為國家、電力業者與用戶帶來之效益

  在國家面AMI可促成需求面管理,以及再生能源并網,因此有助于國家達成節能減碳政策目標。而對于電業而言,AMI 可提供負載控制通訊功能,快速量測、診斷電力質量,來實現電網自愈功能(self-healing),提升供電品質;并可透過時間電價機制之搭配,實現尖離峰平滑,以減緩新建電廠的壓力;同時 更容易獲得用戶的用電資料,故可提供更多創新服務。最后在用戶面,AMI搭配顯示器可使 用電信息透明化,使用電戶能掌握更多信息,進行能源管理;并加強用戶與電力系統之靈活互動,使用電戶可同時扮演發電者與電力消耗者的角色(Prosumer = Producer + consumer),有助于健全電力市場運作。

  (二)AMI三個主要次系統

  AMI系統主要由智能電表(Smart Meter)、通訊系統與設備、電表信息管理系統(Meter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MDMS)所組成,如圖二所示。

  1. 智能電表智能電表指可進行較復雜電力運算,再加上雙向通訊功能

  因此智能電表內部主要關鍵組件依功能可分為通訊模塊與計量模塊兩大部分。智能電表中牽涉計量部分之關鍵組件有:高精度的模擬數字轉換器(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ADC)、MCU、高精度比流器(Current Transformer;CT)、實時時鐘(Real Time Clock;RTC)。由于智能電表需執行較復雜且精密的電力運算與量測,因此電力計量芯片的開發是影響智能電表菜單現之關鍵,其中MCU更是影響智能電表運作之關鍵組件。

  

 AMI系統架構 www.elecfans.com

  圖二 AMI系統架構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