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 PS4 內心世界,每部毛利 100 美元
iFixit 對 PS4 的內部設計有頗高的評價,例如之前報道指 PS4 內置的 500GB 硬盤只能算剛剛夠用,那么索尼就為玩家提供了方便之門:更換 PS4 硬盤,玩家無需螺絲刀就可直接推開主機右上角的外蓋,那里便是硬盤所在之處,而且 PS4 兼容絕大部分我們可以買到的 2.5″ 筆記本硬盤,只要厚度不超過 9.5mm 的品種,這位四公主都能義不容辭的包容。
還有一點讓人贊許的是,體積大幅度小于競爭對手的情況下,PS4 在保持出色外觀設計的同時,電源居然仍能濃縮在主機本體內,相信這也是索尼硬件造詣的體現。
雖然在拆解過程中工程師因主機內鋒利的金屬屏蔽罩刮傷了手,但 iFixit 最后仍對索尼這部次世代主機的易修指數,給予了 8/10 的高分。

拆解環節告一段落,接下來我們探究一下主機的“用料”。
被徹底分解后的 PS4 已不再神秘,在她的黑色外殼下我們可以看到一些熟悉的供應商名字:如她的心臟是由索尼定制、AMD 制造的 soc,包含了一顆八核心 Jaguar 處理器以及 Radeon 圖形芯片;三星生產的 8GB GDDR5 高速內存;旺宏電子提供的 256 Mb 串聯閃存芯片;Marvell 提供的無線、乙太網控制芯片;松下的 HDMI 控制器;還有來自日立的硬盤等等。
TechInsight 隨即對這些來自全球各地的硬件進行了成本統計,結果發現,雖然 PS4 擁有出色的性能,但其實機器制造的成本并不高,估計只有 296 美元。
也就是說,每賣出一部 PS4,索尼就能獲得近 100 美元的毛利。

在新主機推出第一天就能盈利,PS4 對財務狀況不算樂觀的索尼來說,無疑是今年最好的圣誕禮物。遙想 7 年前的 PS3 是一種痛,高達 688 美元的成本讓索尼為每臺賣出的主機承擔了 88 美元的虧損,即使當時 PS3 售價已經達到瘋狂的 600 美元。
是什么讓燒錢的主機游戲,很有可能在 2014 年變成財務報表上的一道甜點?
其中一個原因是時間讓本來昂貴的科技變得平易近人。如內置在兩部主機中的藍光驅動器,在 2006 年的成本高達 81 美元,今天在 PS4 已下降到不到 1/4,而且讀取速度更比當年提高了 6 倍。
不過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索尼這次在 PS4 上改掉了以往愛玩黑科技游戲的習慣。眾所周知,PS3 采用的 CELL 架構,是索尼、IBM、東芝聯手研發的高性能處理器,成本高達 154 美元,但是卻不利于游戲開發,可以說是吃力不討好的行為。但是 PS4 采用了通用的 X86 架構,成本不足前者的 1/2,而且對于索尼游戲平臺的開發者來說,開發環境已變得前所未有的友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