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發展我國軍用MCM技術的思考
楊邦朝1 徐如清2 王正義3
1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院 成都 610054 2中電科技集團 北京 100000
3中電科技集團第四十三研究所 230000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總結了國內外多芯片組件(MCM)技術發展現狀與存在問題,以及今后技術發展重點和主要應用方向。
Abstract:This article mainly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of MCM (multi-chip model) technology at home and abroad, analyses problems in this technology and the key point in its future development, and describes its common applications.
一、前言
二十一世紀戰爭的主要特征在于信息化,信息化決定了對軍事電子裝備小型化、電子化、智能化的需求越來越高、越來越迫切,這必將持續推動微電子技術的不斷進步、發展和提高。
多芯片組件(MCM)是一項激動人心的微電子組裝與封裝技術,人們對其寄予了極大的期望。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美國將其列為六大關鍵軍事技術之一。隨后,又將其確定為2010年前重點發展的十大軍民兩用高新技術之一。歐洲五國(英國、法國、瑞士、奧地利和芬蘭)曾制定了一個三年(1992—1994年)規劃,組織聯合開發研究MCM產品的開發、設計和生產。我國是從“八五”期間開始從事有關MCM技術的軍事預先研究,至今已經有十多年的研究歷史并取得長足進步。截止2003年,全球相繼有一百多家公司從事MCM產品的開發﹑設計和生產。
自MCM技術問世以來,二十多年的時間過去了,盡管這一技術已經獲得了顯著的發展和進步,但似乎并沒有成為人們所期望的微電子領域的主流技術。其原因何在呢?MCM技術的未來發展前景如何呢?我國MCM技術又將如何規劃和發展呢?本文作簡要分析,供讀者參考。
二、MCM定義與辨析
MCM是在混合集成電路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項微電子技術,其與混合集成電路產品并沒有本質的區別,只不過MCM具有更高的性能、更多的功能和更小的體積,可以說MCM屬于高級混合集成電路產品。
根據IPAS的定義,MCM技術是將多個LSI/VLSI/ASIC裸芯片和其它元器件組裝在同一塊多層互連基板上,然后進行封裝,從而形成高密度和高可靠性的微電子組件。根據所用多層布線基板的類型不同,MCM可分為疊層多芯片組件(MCM -L)、陶瓷多芯片組件(MCM -C)、淀積多芯片組件(MCM -D)以及混合多芯片組件(MCM –C/D)等。
根據美軍標MIL-PRF-38534D混合微電路總規范的定義,MCM是一種混合微電路,其內部裝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超過100000門的微電路。
就MCM的技術先進性而言,MCM可以集成VLSI/ASIC等大規模集成電路芯片,I/O引腳數多達100個以上,但在實際應用中,很多MCM產品并不一定包括VLSI/ASIC等大規模集成電路芯片,I/O引腳數也并不是很高。早期,MCM的應用焦點主要聚集在以大型計算機為代表的應用領域,強調的是其大規模集成的特點。隨著MCM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MCM的高集成度、高組裝效率和高靈活性等特點必將日益突顯出來。
以當前MCM的熱門產品藍牙模塊為例,藍牙模塊是一種短距離無線通訊產品,2005年全球市場需求量為5億只,制作藍牙模塊的技術途徑有兩種:單芯片集成和MCM集成。由于技術難度大、研發周期長和成本高,前者一直沒有成功,后者則成為目前最理想的解決方案,2003年市場投放量近2000萬只。藍牙MCM集成了1個RF芯片、1個基帶芯片和一些無源元件,引出端采取BGA形式,集成的芯片規模也不大,I/O引腳數也只有34個。
在國內,目前一些為數不太多的MCM應用產品所集成的芯片規模和I/O引腳數也都不是很大。
可以說,廣義的MCM定義更符合這一技術的發展現狀,尤其符合國內目前的發展狀況,同時也有利于拓展和延伸MCM技術的發展空間。 三、MCM的優勢與市場
MCM技術是實現電子整機小型化、多功能化、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十分有效的技術途徑。與其它集成技術相比較,MCM技術具有以下技術特點:
由于采用高密度互連技術,其互連線較短,信號傳輸延時明顯縮短。與單芯片表面貼裝技術相比較,其傳輸速度提高4-6倍,可以滿足100MHz的速度要求。
采用多層布線基板和裸芯片,因此其組裝密度較高,產品體積小,重量輕。其組裝效率可達30%,重量可減少80-90%。
統計表明,電子產品的失效大約90%是由于封裝和電路互連所引起的,MCM集有源器件和無源元件于一體,避免了器件級的封裝,減少了組裝層次,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可靠性。
MCM可以將數字電路、模擬電路、微波電路、功率電路以及光電器件等合理有效地集成在一起,形成半導體技術所無法實現的多功能部件或系統,從而實現產品的高性能和多功能化。
減小產品尺寸和重量,同時提高電性能和可靠性,這是MCM技術的價值之所在,也是MCM技術得以產生和發展的驅動力。在要求高性能、小型化和價格是次要因素的應用領域,尤其在軍事、航空航天應用領域,MCM技術具有十分穩固的優勢地位。
由于受半導體技術發展水平的限制,在我國芯片主要來源于國外,軍用高頻和大功率等芯片的來源一直是是一項非常棘手的問題,因此采用MCM二次集成技術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毫無疑問,MCM在軍事微電子領域將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市場和發展前景。
據美國信息網絡公司預測,2000年到2005年世界MCM市場的平均年增長率是13.5%,從2000年的0.533億件到2005年的1.004億件。其中2001年全球軍事/航天MCM產品為96.7萬塊,2005年全球軍事/航天MCM產品將為41.5萬塊,增長率為-15.6%。未來MCM在全球軍事電子領域的市場將會出現衰退,但其原因并不在于其它技術的競爭,而在于全球軍備投資的減少。{{分頁}}
四、MCM的現狀與問題
從2000年到2005年,世界MCM市場的平均年增長率預計為13.5%,盡管MCM在性能﹑數量和產值方面一直保持著持續穩定的提升,然而與微電子產品的整體規模相比較,目前MCM產品所占的比重依然是相當低的。2001年,全球IC的產量約為755億塊,而MCM的產量僅為0.53億塊。在國內,MCM的應用狀況非常薄弱,產品所占有的市場份額更是微乎其微。
自MCM技術問世以來,人們對其寄予很大的期望,普遍認為未來將成為微電子技術的主流。然而隨著MCM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和深入,其內在和外在的一些負面因素便日益凸顯出來,從而限制了MCM的應用規模,也妨礙了MCM達到人們所期待的輝煌的境界,其制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由于沒有標準的設計規范和生產工藝,缺乏KGD,以及設備、材料和工藝成本比較昂貴,使 MCM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此外,只要一個元器件失效,整個組件就得報廢。這也造成了商業應用難以接受的高成本。
●當今半導體技術發展迅速,ASIC的密度越來越高,功率越來越大,其提升速度遠遠超過了早期的預測,因此使得MCM失去了眾多的應用市場。
●MCM所組裝的LSI、VLSI和ASIC通常為裸芯片,確好裸芯片(KGD)來源問題一直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這在很大的程度上妨礙著MCM的推廣應用。在我國裸芯片主要來源于國外,KGD以及高頻和大功率芯片的來源更是一項非常急待解決的問題,直接限制著設計人員方案的選擇。
●諸如芯片級封裝(CSP)、少量芯片封裝(FCP)﹑多芯片封裝(MCP)等新型微電子技術的出現,以其極具競爭力的性價比對MCM構成了競爭態勢,并對MCM的未來發展形成了威脅。
種種不利因素制約了MCM技術的發展規模,尤其是大規模商業化應用,使得其注定只能是現有微電子技術的一種補充,而無法成為一種更新換代的局面。盡管MCM技術很難成為微電子領域的主流技術,但其依然是一項充滿活力和希望的微電子技術,尤其在軍事電子領域其依然擁有充分的生存和發展空間。仍然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
五、我國MCM的水平與差距
國際上從七十年代末開始研究和開發MCM技術,到2000年則進入全面應用階段。目前,在小型化、高性能和價格非主要考慮因素的應用領域,MCM技術已經獲得了十分成功的應用。在移動通訊、汽車電子、筆記本電腦、辦公和消費電子等領域,MCM技術也獲得了迅速的發展。
2001年,全球MCM產量為5545萬塊,其中軍事/航天占1.8%,計算機占16.8%,通訊占49.3%,消費類占28.3%,工業占3.8%。目前,全球MCM開發和研制廠家有一百多家,主要生產廠家有四十家左右,2000年產值達到200多億美元。
國外二維MCM技術的研究已日趨成熟,正走向全面應用的階段。隨著電子整機系統小型化、高性能化、多功能化、高可靠和低成本的要求越來越高,國外又加強了三維MCM系統集成技術的研究,以此實現整機系統更高的組裝效率、更高的系統性能、更多的系統功能和I/O引腳、更低的功耗和成本。二維MCM的組裝效率最高達80~85%,三維MCM的組裝效率則可達200%以上。目前,國外三維MCM技術主要應用于航天、航空、軍事和大型計算機等領域,主要產品有存儲器、數字信號處理器、圖像處理與識別系統、人工神經網絡、大型并行計算機處理器以及二級緩存等。
我國是從“八五”期間開始從事MCM技術研究的,研究單位從最早的寥寥數家發展壯大到目前的幾十家,其中主要的研制單位有中電科技集團第四十三所、十三所、十四所、中國航天集團第七七一所、中國航天集團第七七二所、兵總二一四所、信息產業部電子五所、電子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以及北京飛宇公司等,其研究內容涉及了MCM的EDA技術、低溫共燒多層基板制造技術、高溫共燒多層基板制造技術、薄膜多層基板制造技術、混合多層基板制造技術、AlN多層基板制造技術、倒裝焊工藝技術、TAB工藝技術、MCM可靠性設計技術、三維MCM制造技術以及MCM實用化產品研制等。
經過十多年的研究和開發,我國在MCM設計、材料和工藝等技術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目前,國內在MCM的研制生產中已開始采用EDA設計技術,厚膜多層基板的實用化工藝水平已達到:布線層數5層,線寬/間距150μm/200μm;薄膜多層基板實用化工藝水平已達到:布線層數4層,線寬/間距10μm/20μm,并可內埋電阻。低溫共燒多層陶瓷基板的實用化工藝水平已達到:布線層數20層,面積125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