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與明基手機:同樣國際化冰火兩重天
近日,TCL中報顯示,今年上半年TCL共賣出移動電話544萬部,同比增長13%,其中海外銷量貢獻比重超過80%,大幅減虧94%,TCL手機業務終于在剛剛結束的第二季度中實現了整體盈利,而海外業務的不斷增長正是其扭虧為盈的新突破口;反之,與TCL同步實現國際化的明基公告顯示:2005年第四季度凈虧損1.8億美元,2006年第一季度凈虧損1.5億美元,第二季度凈虧損7650萬美元。
TCL比明基提前摘到了國際化的勝利之果。
TCL掌門人李東生(李東生新聞)稱:去年,手機業務帶給TCL的是10億元的巨額虧損,今年TCL手機業務已成功扭虧為盈,15個月即開始盈利的表現已經超過當初18個月扭虧的預期。TCL手機已由原來以中國手機分銷商為主要客戶的業務模式,成功過渡為面向國際網絡運營商為主要客戶的手機廠商,并建立了國際化運營架構和基礎管理體系。得益于從阿爾卡特取得的GSM專利技術和海外銷售網絡,TCL手機業務的海外銷量持續上升,在上半年544萬部手機的銷量中,國際市場占到80%以上。手機業務的成功,為TCL繼續國際化戰略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與TCL手機業務的亮點相比,明基8月24日公布的財報顯示,今年第二季度虧損達93.4億元,創下合并西門子手機事業三季以來的最大虧損紀錄。TCL與明基相比,節約成本做得非常好,如明基一直到現在都自己養著2000多人的研發團隊,支出十分龐大,而TCL將龐大的研發團隊獨立出來,讓他們“以研發養研發”,僅這一招,就將研發團隊變成了賺錢的合作伙伴,這種“以研養研”的模式既為國家創造了經濟社會效益,也為自己節省了巨額的開支,這種管理模式的創新是TCL手機國際化的秘訣之一。
近日,在中國企業家論壇第三屆深圳高峰會上,TCL總裁李東生以“破冰之旅”為題評說了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探索。疾風驟雨式的“國際化革命”顯然是不足取的,TCL手機業務的國際化重組進程已經表明,中國企業的國際化,需要一段漫長的探索時間。TCL手機剛剛開始跨越以及明基手機目前正遇到的困難和挑戰,正是這一代中國企業由本土市場走向全球市場所將遇到的挑戰,也是中國企業國際化和華人經濟體系全球化支付代價和探索性的成本。
李東生認為,中國企業進行的海外并購,原本就是在“垃圾中撿寶”,我們很清楚短時間就能“點石成金、變廢為寶”只是一種奢望。國際化是一項長遠戰略,急功近利只能是事倍功半。目前企業國際化一虧損就大喊“投降論”,一盈利就鼓吹“速勝論”,都是交不起學費,不懂國際市場的“短視病”。中國企業國際化,原本就是一場艱辛曲折的“紅軍長征”。現在,TCL手機的提前扭虧只是開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