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絕代雙驕”之李河君鄭建明
光伏圈早已不是往昔的光伏圈了。施正榮、彭小峰早已遠去。對于那些沒落的光伏巨頭來說,已經永遠成為過去,任何一個圈子,總有擠進來的,也總有被擠出去的,更新換代。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84761.htm最近光伏圈子里的兩個紅人風頭正勁,不得不專門擺出來說說。
能成為光伏業界紅人,需要什么特性呢?
一個半路出家,一個薄膜光伏領先者。本來并無太大交集,但在同一時期成了業界焦點,這就難免被拿來對比一番了。

小編沒有見過鄭建明本人,雖然關于順風光電的新聞鋪天蓋地的,但似乎卻沒有人知道鄭建明的廬山真面目。做事高調,為人低調,神秘至極。
而李河君不同。執掌漢能控股集團,時不時出來拋頭露面一下,這都還正常。這位新晉的中國富豪,及榮耀與質疑于一身,“放大炮”是他的習慣,自信是他的標簽,政府是他的幫手。“以凈資產665億元躍升為中國第四富豪”將他的名字一夜間如雷貫耳,也將他推到了風口浪尖。然后很自然的,就被各種挖掘了。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來深入探討一下,光伏“絕代雙驕”:鄭建明VS李河君,到底誰更紅呢?
【順風光電鄭建明】
關鍵詞:
尚德、神秘人、抄底、蛇吞象、光伏帝
“尚德破產引發暗戰”
今年3月,光伏巨頭無錫尚德宣布破產,過去的半年里,圍繞誰將接盤尚德的消息不斷更新。
5月22日,無錫尚德申請破產重整后的第一次全體債權人會議在無錫新區展示中心召開。會議公布,當前,一共有529家債權人申報了債權,總計申報金額達173.96億元。銀行債權共計12家,共計申報債權金額76.51億元。其余都是供應商債權人。最后經核實,一共確認總債務107億元人民幣,其中70億來源于銀行,其他為供應商。至此,破產重整的前一半工序完成,無錫尚德作為一個可以出售的資產,其價值已經公開。其資產包括,可供出售的P2和P3工廠產能,總計大約為1.5GW電池片和2.2GW組件;良好的品牌效應和銷售渠道。一位業內分析師預計,這部分資產的價值大約在60億元左右。于是圍繞著這部分資產,一場對無錫尚德引發的“江湖暗戰”正式展開。
有意無意的,一共有8家企業先后卷入這場爭奪戰中。最有意的當屬之前有報道稱的有4家企業: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保定英利集團、北京普天新能源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西安一家電力公司,均為電力行業巨頭。
“神秘人”半路殺出
而當業界一致看好觀戰時,小背景的江蘇順風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從天而降,半路殺出,以涉及多種融資方式的接盤方案(或許還應該加上公司的強大背景),支付5億定金,打破所有競爭格局,成為接受
尚德的最大黑馬,也令紛紛擾擾了半年的無錫尚德破產案終于有了實質性的進展。
很多人不了解順風光電,甚至第一次聽說,而他的操盤人鄭建明更像是透明人,神秘至極--幾乎沒有媒體刊登過他本人的真實照片。只有如雷貫耳的“鄭建明”三個字,卻難一睹容顏。即便是在10月24日與尚德正式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上,也沒有見到鄭建明的身影。
出手闊綽“抄底”
一家曾經名不見經傳、但今年來聲名鵲起的
光伏新秀。鄭建明最初踏進光伏行業時,并沒有引起太多關注,且波瀾不驚。2012年11月,他通過旗下的一家名為“FaithsmartLimited”的公司,花費了近2億港元收購了港股--順風光電4.63億股,從而成為該公司的第一大股東并持股29.65%。
很多光伏人應該還記得,今年5月份斥資9300余萬元從破產重整的無錫尚德手中收購其新疆光伏資產的,也正是這家順風光電。今年以來,鄭建明陸續收購了賽維LDK的部分股權,又和
海潤光伏達成電站合作項目,于是鄭建明的名字逐漸為人所熟知。
目標清晰而明確,極為聰明,善于研究政策變化,而且審時度勢地全盤考慮,并積極抓住機會,這是熟人對他的評價。
成功抄底香港房地產的鄭建明,能否在光伏領域再次贏得賭局?
上演“蛇吞象”
在順風光電大手筆收購無錫尚德的背后,它需要面對的是無錫尚德身負的107億元人民幣債務。
就順風光電的實際經營情況來看,它也很難利用自身的業務收入、利潤來挽救無錫尚德。2012年年底,順風光電有10.6億元收入,但稅前利潤則為-2.72億元。此外,該公司在去年經營活動所產生的凈現金流也只有2.4億元。截至今年6月底,其收入同比下跌37%,至4.16億元,虧損高達6.73億元。
據統計,順風光電確定在今年下半年開建的電站規模約為630MW,而其公布的儲備項目更已高達2.5GW。據估算,目前開發1MW電站需要大約1000萬元人民幣,其中,自有資金約為30%,其他70%來源于銀行貸款。目前順風光電已經獲得的貸款中,包括國開行提供的收購尚德哈密電站項目的2億元人民幣。
由此可見,順風光電已有的現金根本無法同時滿足已經確定的電站開發項目和對無錫尚德的接盤。也難怪對這出“蛇吞象”抱以質疑態度者的居多。
被封“
光伏帝”
為人神秘的鄭建明已經吊起了所有看眾的胃口。質疑之聲也隨之而起,這究竟是順風光電的融資作秀之舉,還是新一代“光伏帝”誕生?
10月24日上午,主導無錫尚德破產重整事務的管理人與順風光電正式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約定由順風光電出資30億元收購無錫尚德的全部實體資產及股權。入主尚德,只差債權人點頭。
30億投資對107億巨債,鄭建明怎么想的呢?
去年底,鄭建明通過旗下錢江實業欲以2500萬元抄底合肥賽維未果,一度令他深以為憾。合肥賽維擁有1600兆瓦的產能規模,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單體光伏制造項目。市場此前曾預計,如果當時收購合肥賽維成行,鄭建明擁有的
光伏電池產能將超過1GW,足以躋身國內五大光伏廠商行列。將無錫尚德收入囊中,鄭建明就在一年不到的時間里,已從無到有地打造了一條光伏業的全產業鏈。也繼施正榮之后,被業內很多人已開始封為新一代“光伏帝”。從他不斷出手收購
光伏企業及項目,其欲打造“光伏航母”的野心更是顯露無疑。
鄭建明操控順風與尚德一事,就像是在看一出戲,像商戰片,也像懸疑片,也許還可以當成一部勵志片。觀眾猜不到劇情,也控制不了結局,甚至猜不到結局,而鄭建明就是編劇,如果可以,他也是導演。這出戲還只是個開篇。
未來的光伏圈一定有個鄭建明。
【漢能集團李河君】
關鍵詞:放大炮、中國第四富豪、冤家、綁架政府、薄膜光伏
若是光看關鍵詞,小編想,大概李河君會更吸引眼球吧--很簡單,一般人都有八卦心理。
“放大炮”
相比前面的鄭建明,漢能的李河君在光伏業界要出名得早很多,而讓人記住李河君的名號,大概是因為其的“大嘴”,喜歡“放大炮”,什么“滅了英利”、“成為中國最大薄膜制造商”等。
“中國第四富豪”
真正讓李河君大紅大紫起來,還是應該拜“富豪榜”所賜:今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的名單中,李河君以665億元的凈資產,超越馬化騰、馬云、楊惠妍等知名富豪,位列第四。被福布斯譽為中國最成功的“可再生能源”企業家,這也是2013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在能源領域的最高排名。
一個去年都沒上富豪榜的人,今年默默的就成了中國第四富豪,秒殺一眾名人,想平靜都不行了。
“冤家”
自信,一直是李河君的標簽,不像鄭建明的為人低調,李河君不忌諱做“出頭鳥”,高調做人高調做事。而有時候太自信難免顯得狂妄。
他自己曾說“在很多同行業者眼里,我就是破壞者”,而據了解,在不少同行眼里,李河君確實是“冤家”,好像并不怎么受待見。
在李河君一系列“名頭”中,除了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外,還有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會長。按理說,身為新能源、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帶頭人”,在圈內,李河君應該是左右逢源,且極具親和力的,何況,作為一名頗為成功的民營企業家,更應該必備了。
但現實情況卻是在不少光伏圈內人看來,走到哪都夸“薄膜”好、說“薄膜”才是未來光伏發展趨勢的李河君,言語中總能讓他們感受到些許“敵意”。(這里有必要解釋的是,相對于“晶硅”,“薄膜”是光伏發電的另外一種技術路徑,從發展上看,“晶硅”產業已存在了七十余年,而“薄膜”還只是個“小學生”;而從規模上看,我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
光伏企業和產能都集中于“晶硅”,真正押寶“薄膜”的卻寥寥無幾。在地面電站、分布式、BIPV光伏等諸多光伏細分領域,“晶硅”與“薄膜”都存在競爭關系。圈內很多人至今都堅信,晶硅、薄膜永遠成不了“好朋友”。)
曾有一位漢能員工向爆料說,“我有一個判斷”、“要努力到上帝出手相助時”是李河君的口頭語。話說,如果你的老板整天這樣的口頭禪,你會有何感呢?
“綁架政府”
于是,在曝出李河君成為“中國第四富豪”的第二天,便質疑四起了。有人說他伺機炒作,有人說他桀驁不馴,甚至有人說他的財富得益于“綁架政府”……
從漢能的業務路徑看,最大的產業就是光伏和水電。雖然有媒體也曾披露,漢能業務還遍及貿易、高端公務航空、教育及地產等,且總資產超過1000億元,李河君的個人持股超97%,但水電業務是漢能的主要收入及現金流來源(收入或達20億元),而這也是令其登上《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的原因所在。
2009年金融危機后才切入到薄膜光伏領域的漢能,主攻非晶、銅銦鎵硒(CIGS)兩類
薄膜電池,生產基地分別位于雙流、武進、禹城、邳州、雙鴨山等,官網中宣稱“產能已達3G瓦”。但據相關人士透露,漢能雖有多個生產基地,但實際投產的項目可能主要集中在四川雙流和山東禹城、廣東河源等,并不是所有基地都已經“開花結果”。因此,其號稱的3G瓦產能,對應的實際產量并不多。
而另一份來自不同光伏統計機構在2012年所做的全球光伏產量統計數據,漢能公司的光伏產量,沒能進入前二十位。而在另一份僅有中國公司的榜單中,前十大光伏公司中也無法尋找到漢能的蹤跡。
熟悉李河君資本運作的人都知道,他的諸多
光伏項目都是綁著地方政府“一起長大”。據悉,李河君當初在山東禹城建光伏基地時,與當地政府有一個協議,需要政府方面幫忙擔保并貸款8億元,但漢能對禹城的實際投資并沒有這么高。據傳,大量貸款可能都被漢能拿走了。有媒體還稱,漢能的海南項目不僅廉價拿地,且6億元注冊資本金中的一半,來自于海口市政府的無息借款。此外,當地政府還幫助漢能從海南省工信廳、海口農信社等爭取到了5億多元的貸款及扶植資金……
相對于把光伏做到大規模,李河君與政府的“默契”是不是更讓你跟你的小伙伴驚呆呢?
如此看來,鄭建明仿似一個“創業者”,而李河君卻似一個“官二代”。
說他“綁架政府”,換句話說,他“借力使力”這招用得真是極好。
“薄膜
光伏”
相比鄭建明的半路出家,李河君可謂是一條道走到黑。
1991年,李河君從自己的一位大學老師那里借了5萬塊錢開始下海創業,從鐵路運輸、開礦、炒地產,到賣玩具、賣礦泉水,無所不做。到1994年底,他積累了七八千萬元的資本。在一位讀金融的高中同學的建議下,李河君決定收購水電站作為資產注入上市公司。他收購的第一個水電站就在他的家鄉河源-東江上一個初始裝機量1500千瓦的小水電站,花費1000多萬元,從此進入能源行業。李河君自己說從1994年開始,就只專注做一件事-清潔能源。
押寶薄膜的人很少,李河君則一開始就瞄準了薄膜。非晶
薄膜電池技術由于發電效率低于晶體硅電池而失去了優勢,便先后收購了德國Solibro、美國Miasloe等企業,加強漢能在CIGS薄膜電池業務上的優勢。
漢能從傳統的水電業務擴大到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的新能源產業,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薄膜
太陽能公司之一。利用非晶鍺硅、非晶硅微硅和銅銦鎵硒(CIGS)等生產技術,漢能的批量生產模塊效率達到15.5%,實驗室效率也高達18.7%。
在李河君看來,“薄膜化和柔性化是光伏產業的未來和總趨勢”,更放言3GW僅僅是開始,他的目標是到2020年將光伏薄膜做到10GW產能。
豪言壯語很勵志!只不過,“除了廣東河源和四川雙流,漢能大多數基地都處于停產狀態”,這種狀態下,能不能收斂一點低調一點呢?
話說回來,“專注”是很可怕的事情。產業攤子鋪得大不一定就比專注做一件事有優勢。何況如今的薄膜光伏確實一改以往的冷淡,開始抬頭了,漢能的明天還是值得期待一下。霸氣側漏的李河君,更是不能小瞧了他。
鄭建明與李河君,風口浪尖的大人物,光伏行業的弄潮兒,你更看好誰?
可控硅相關文章:可控硅工作原理
比較器相關文章:比較器工作原理
光伏發電相關文章:光伏發電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