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C產品設計組合
蘋果公司推出iPhone后,短短兩年期間已經成為手機產業的新霸主。根據統計,2009年第三季蘋果已經擠下了Nokia,成為最賺錢的手機供貨商,營業凈利達16億美元。Nokia則讓出了第一名寶座,跌到第二名的位置,營業凈利只有11億美元。而且因為Nokia手機總出貨量仍為全球第一,這表示他們還得負擔更高的營業成本,相對于iPhone輕輕松松就賺滿了荷包,業者不禁要問,是什么樣的「撇步」讓蘋果可以甩開薄利多銷的產業魔咒?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84350.htm現在的3C產品,技術門坎并不高,即使像iPhone多點觸控功能,也只是接口友善方便而已,并非產品暢銷的絕對因素,況且沒有多久,別的廠商也會趕上這樣的技術能力。然而緊緊與iPhone鏈接在一起的Apple Store與iTune設計,再加上與電信廠商等第三方產業的服務與內容合作,使得iPhone成為難以跨越的門坎,且具有極為獨特的不可取代性。所以,內容(Content)才是未來3C產品能否獲利的重點,不只是硬件裝置的賣價可以提高,軟件內容的發營銷售,更是一條源遠流長的財路。
當然,很多業者也都看到了這樣的趨勢,所推出的3C產品得加上內容服務才會有賣點。因此,現在產業論壇或研討會上常會有一些過去沒有的現象,例如在半導體IC設計的發表會上會看到Google代表參與討論或支持,也有遠傳等電信服務商來參一腳,過去IC供貨商通常只會邀請系統制造商來共襄盛舉而已。可見,內容的掌握,漸漸成為產品能否成功的關鍵,也因此蘋果公司面對Nokia、LG、Samsung,甚至是山寨機的強力挑戰,仍舊老神在在,因為內容經營不是靠技術先進就可以超越,而是需要魅力、創意與長期的累積。
然而如何來把自己的3C產品將第4C-Content設計進去呢?這的確令人為難,除了很多內容服務,業者都已經搶先一步在經營了外,大型的內容服務也要規模相當大的廠商才有辦法規劃執行,再加上內容經營所需要的人才更多元,要有文化創意人才、法律專家,甚至是經紀公關人才等等,恐怕不是傳統3C業者所熟悉的領域,當然就更令人傷腦筋了。不過,也不用太擔心,只要能夠改變舊有的觀念,很多內容產業或專業人才,也正在等著與這些業者結合,一起來共創新的經濟奇跡呢。
如果站在電子產業的角度來看,方法就是先找出要經營什么樣的產品內容,再來決定要設計什么樣的技術裝置,而不是傳統先有硬件產品才去尋找搭配(bundle)的軟件內容。例如要提供出租車全方位Telematics服務的產品,除了GPS導航外、可能還要加上數字電視收訊、車隊通訊、影音娛樂與刷卡收費機制等,那么就要應用到多樣3C技術的整合,以及與車隊公司、悠游卡發行商的服務合作。
綜合來說,3C與Content產生的4C組合,以內容為導向后,便有相當多種的商業模式,足以提出合乎客戶各類需要的產品。例如設計一款電子辭典,基本上是消費性電子產品的技術考慮,但要能夠突出一般的應用,可能要加上網絡上的學習服務機制,這就要有一些Communication技術的組合,甚至是在線仿真測驗的云端運算工具等等。所以4C新組合,有如在玩大小不等的積木游戲,就靠你的想象力來推出所要呈現的內容啰。
本文由 CTIMES 同意轉載,原文鏈接: http://www.ctimes.com.tw/DispCols/cn/3C/%E4%B8%BB%E6%9C%BA%E8%AE%BE%E5%A4%87%E7%B1%BB/4C/%E8%A1%8C%E5%8A%A8%E7%BB%88%E7%AB%AF%E5%99%A8/Apple/0912132304XF.shtm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