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視首戰:傳統電視陣營領跑
在今年“十一”黃金周市場上,此前叫囂著要顛覆電視產業格局的互聯網企業幾乎全軍覆沒,要么主推的電視新品根本沒有上市,要么新品的市場銷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84312.htm據中怡康市場研究公司對“十一”黃金周市場監測數據顯示:電視市場零售量同比增長14%,繼續保持著穩步上升勢頭,海信、創維、TCL市場占有率穩居市場前三位。其中,今年以來,受到互聯網和彩電企業共同推動的智能電視銷量實現大幅度增長,同比增幅達64.4%,平板電視整體銷售比重突破60%。
在所有智能電視的銷售中,海信僅VIDAA系列智能電視在國慶7天的出貨量就超過5萬臺,TCL與愛奇藝合作推出的TV+電視出貨也達到2.2萬臺。創維與阿里合作的酷開電視、小米電視在國慶期間均未上市。已經上市數月的樂視超級電視,盡管早早祭出“低價牌”,但受制于上游供應商以及銷售渠道單一等限制,并未在國慶市場取得大規模的增長,銷量并未公布。
面對“47英寸小米電視只賣2999元”、“50英寸樂視超級電視只賣2499元”等一系列互聯網企業充滿價格誘惑力的產品價格戰,海信等彩電巨頭的市場地位卻未能撼動。“這反映出整個智能電視產業的發展方向和消費趨勢還是掌握在彩電企業手中”,中國家電商業協會營銷委員會執行會長洪仕斌據此認為,互聯網企業想靠一兩款智能電視就改變彩電產業格局并不現實,其顛覆彩電市場的產品體系和商業模式根本沒有建立起來。
為何在如此激烈的客廳智能電視爭奪戰中,以海信為首的彩電企業還能繼續勝出,并領跑產業格局?在奧維咨詢研究院院長張彥斌看來,“無論是在功能機時代,還是智能機時代,關鍵就是做好產品,做滿足消費者需求,甚至超越需求的好產品,這才是亙古不變的商業真理。任何炒作都不會獲得實質性收獲。”
就在今年“十一”之前,海信電視集中推出了VIDAA和VISION兩大系列10多款4K智能電視新產品,覆蓋39英寸至85英寸,將智能、4K、大屏等主流技術完美融合并充分體現海信特色,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海信電視智能產品總監簡志敏談到,與互聯網企業相比,彩電企業具有不可超越的優勢。“從質量上來說,一臺電視有7到10年的生命周期,對產品品質要求更高,包括顯示技術、用戶體驗、智能應用、工業設計等。在液晶電視顯示技術方面,海信擁有150多項技術專利,遠遠領先國內同行企業;在內容服務方面,海信已與多家互聯網公司達成戰略合作,海信智能電視提供的云端視頻資源累計已超過125萬集,每周更新約300到400集,日均在線人數超過100萬”。
“無論是樂視超級電視,還是小米電視,在進入彩電市場后,第一板斧就拿‘價格’做文章,并沒有推出真正顛覆、改變用戶使用習慣的電視機產品。相反,在智能電視產業布局和競爭優勢上,彩電企業與互聯網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北京工業大學副教授聶孝紅揭露了互聯網企業較彩電企業之間的競爭差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