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頻寬市場新局 ━ 海纜 vs. 衛星
在進入新世紀的第一年初,臺灣的頻寬服務市場因新固網業者的陸續開臺,已形成風雨欲來之勢,但真正的好戲或許還未上演,隨著年中以後國際海纜與固定衛星業者的加入戰局,可??將頻寬戰爭再次推向新的高潮。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84025.htm國際頻寬的高成本一直是國內網際網路服務業者心中的痛,以國際海纜電路的租費來說,一家獨占的中華電信,其臺灣半端的索費是歐、美半端業者的十倍以上。今年七月起,當其他業者開始加入提供服務,國內固網業者的國際海纜電路租費必然大幅調降,若業者確實反映成本,甚至可??調低至目前費用的60~70%。
據電信總局估計,民間國際海纜電路出租業者加入初期,即可增加國際電路總頻寬約120 Gbps,約為中華電信公司目前提供的120%,日後視市場實際需求,透過密集式分波多工(DWDM)技術,甚至可再提升到550 Gbps。
除了海纜業者外,固定衛星(FSS)通訊業務牌照的得主也正緊鑼密鼓的籌備營運,準備與海纜業者爭奪國際頻寬市場這個大餅。未來首推的業務內容,將以海峽兩岸臺商內部通訊、視訊會議,以及取代海纜業者的國際專線Teleport為主,各大ISP則是FSS業者積極爭取的客戶。
FSS業者指出,相較於國際海纜電路,衛星電路具備三大優勢,一是低於海纜一半以上的租費;二是衛星資料傳輸繞行的路徑可能比海纜更短;三是衛星電路采不對稱(Asymmetric)的方式傳輸來話與去話,符合臺灣對美國資料往來的實際狀況,若采用海底電纜,由於來往的頻寬相同,往往造成來話端極壅塞,去話端頻寬卻剩馀許多,但租用者仍得支付兩倍的價錢。
至於一般認為衛星通訊可能產生不穩定或延遲(Delay)現象,業者澄清表示目前每筆通訊的標準延遲時間皆控制在 0.5 秒以內,不論是資訊或語音傳輸,對使用者而言皆不會感受得到。
目前申請合格的國際海纜電路出租業者有五家,分別是全球光網電訊公司籌備處、臺灣國際纜網通信公司籌備處、三達通訊公司籌備處、網上網洲際海纜公司籌備處、臺灣國際海纜公司。根據《固定通信業務管理規則》,出租業者的特許期限為15年,出租對象以固網業者為限,而一條海纜可由多家經營,授權頻寬至少為50 Gbps,申請者最低資本額為新臺幣8億元。
除了中華電信外,取得固定衛星通信業務牌照者,分別是太??、亞洲通、華宇衛星、九邦衛星、臺亞衛星、大眾電信、偉大科技、聯榮通信、和允衛星、博新多媒體、年代網際、聯天衛星、寰球電信、鉅康國際、中工電訊等共十六家。
本文由 CTIMES 同意轉載,原文鏈接:http://www.ctimes.com.tw/DispCols/cn/%E6%B5%B7%E7%BC%86/%E5%9B%BA%E5%AE%9A%E5%8D%AB%E6%98%9F/Outdoor-BackBone-Provider/01032220148K.shtml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