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設計應用 > 全橋諧振電流源的分析與設計

全橋諧振電流源的分析與設計

作者: 時間:2006-05-15 來源:網絡 收藏
摘要:為提高頻率、減少開關損耗覆EMI,變換器得到了廣泛的壓用。了感性負載下壘橋逆變源的各個工作模式,重點等效電路,并進行了相應的仿真。根據理論及參數選擇,了一種新型的逆變源,該源具有輸出正弦波形良好,諧振器件電壓、電流應力適當廈負載范圍寬等特點、仿真和實驗結果驗證了理論分析。
關鍵詞:交流電流源;逆變;諧振;開關應力
中圖分類號:TM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219―271 3(2005)06-0007-05

O 引言
高頻變換能有效地減小功率變換器的體積、重量。但也帶來了高的開關應力、高頻變壓器漏感引起的電壓尖峰、電磁干擾(EMI)、高頻開關損耗、效率低等問題.而諧振變換具有工作頻率高、開關損耗小、效率高、重量輕、體積小、EMI小、開關應
力低等特點,因此近來得到廣泛的研究。
諧振變換器有串聯和并聯兩種基本類型。串聯諧振變換器具有能隔斷直流分量、避免變壓器飽和以及輕載效率高,適合高壓小電流輸出等特點。并聯諧振變換器負載可開路、對電容脈動電流要求小以及適合低壓大電流輸出等特點。根據電流源電路的特點,選擇并聯諧振方式,并進一步成兩級I/C諧振網絡。

本文第一部分分析感性負載下電流源的各個工作模式,第二部分是對并聯諧振方式的理論分析、仿真研究及實驗結果,第三部分是由并聯諧振改進的兩級I/C諧振網絡的.為便于分析,在電流源工作模式分析中不加進諧振網絡。


l 電流源的工作模式

主電路是由一級Buck電路加逆變電路組成的,如圖l所示。Buck電路通過輸出大電感產生近似恒定的恒流源,再通過全橋逆變變成方波電流源,作為二次側電源的供電電源。
假沒開關器件是理想器件,電感和電容均為無損耗的儲能元件,線路其它損耗可忽略,電感電流“紋波很小,在分析其它電流波形時可認為恒值。對于感性負載,其工作狀態分為8個階段,主要工作波形如圖2所示。各階段的等效電路如圖3所示。
1)階段l[t0-t1] t0時刻,因負載電流相對于參考方向為負,開關管S2及S5內寄生二極管導通給負載電流續流,D1及S1導通給電感電流續流。
2)階段2[t1-t2]負載電流換向,開關管S2及S5零電壓開通,t2時刻,iD1=0,二極管D1零電流關斷。
3)階段3[t2-t3]電壓下降為零,Buck電感L與負載電感串聯,負載電流基本保持不變。
4)階段4[t3-t4]時刻,S1關斷,電感電流通過二極管D2、開關管S2及S5導通,負載電流基本保持不變。
5)階段5[t4-t5]時刻,S2及S5關斷,負載電流相對參考方向仍為正,此時,S3及S4的寄生二極管給負載電流續流。D1及D2導通給電感電流續流,電感和負載電壓箝位為Vdc,負載電流在Vdc的作用下迅速下降,電感電流iL因感抗大而只有較小的下降。其間,S3及S4有導通信號,但負載電流仍為正,仍是S3及S4的寄生二極管導通續流。
6)階段6[t5-t6]時刻,負載電流換向,S3及S4零電壓導通,當iD1=0時,D1零電流關斷。
7)階段7[t6-t7]V1電壓下降為零,Buck電感L與負載電感串聯,負載電流基本保持不變。
8)階段8[t7-t8]t7時刻,S1導通,S3及S4繼續導通,Buck電感L與負載電感串聯,負載電流基本保持不變。


2 并聯諧振的設計
假設逆變橋輸出電流為‰諧振電感電流iL諧振電容電流iC,負載電流iR,則等效電路模型如圖4所示,其中ip為方波電流源。

式中ω=2πf;

ωi=iω,i=1,3,5…n。

設LC諧振角頻率為ω,則

 

對于開關頻率的k次諧波,LC的阻抗值如下。

取ω0=ω,即諧振頻率等于開關頻率,由式(6)可知,|Zab|→∝,|Zab|與Q成反比,即Q值越大,|Zab|越小,濾波效果越好,但同時諧振電感、電容上電流也越大,考慮到大電流情況下,諧振電感、電容不易設計,實際電路取值Q≈3。
采用了PSPICE仿真軟件進行仿真驗證。仿真參數如下:直流電源電壓300V,開關頻率l00kHz,質因數Q=3,負載阻抗50Ω,諧振電感、電容分別是15.9μH,159nF,從圖5仿真波形上看,負載電流近似為正弦波,諧波分量較小。

根據以上的數據,我們對電流源主電路進行了實驗,得到未加諧振網絡與加諧振網絡負載電流波形分別如圖6(a)和圖6(b)所示。

對比圖6(a)、圖6(b)可見.加諧振網絡負載電流波形得到了改善,基本上呈正弦波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仿真和實驗都是在重載情況下做的,當負載很輕時,由式(6)可知,Q值小,諧振網絡效果不明顯,

3 兩級LC諧振網絡的設計

兩級LC諧振式電路如圖7所示。C1及L1主要用于濾除開關毛刺以及限制負載最大電流,G2及L2是主諧振網絡,主要用于改善負載電流波形,使其趨于正弦波,降低電流高次諧波分量。電流源在滿足輸出要求的情況下,采用平均值反饋方式。取樣電流是濾波電感L上的電流,忽略紋波電流。

由電路可知,


所以從濾波電容上漏走的電流大小可以表示為

從式(9)可以了解到對于同樣的給定輸出電流,負載上的輸出電流并不是確定的,而與負載、輸出頻率和濾波參數有密切的關系。考慮到實際裝置隔離驅動負載是小確定的,為了保證任何負載下輸出電流基本固定,加大輸出電感L,減小輸出電容C,可以使負載電流接近電感的電流,使負載趨于阻感性負載,保證負載電流處于某一范圍。

根據以上的分析,進行了實驗驗證。實驗參數如下:直流電源電壓300V,逆變和Buck開關頻率都為100kHz,C1=2.2nF,L1=115μH,C2=1OnF,L2=lOOμH。圖8是實驗所得波形,重載及輕載閉環前波形良好正弦,工作穩定可靠,輕載閉環后負載和諧振網絡近似為純感性,負載電流波形為三角波。


4 結語
本文主要介紹了Buck電路和全橋電路諧振電流源的工作模式,并根據諧振理論將方波的電流信號變成良好的正弦電流信號,從而減少了EMI及提高了效率。對并聯諧振輕載情況下諧振效果不明顯的缺陷,又進一步設計了兩級LC諧振網絡。仿真和實驗效果表明該諧振電流源在不同負載下都能達到良好效果。作為具有良好正弦波形的高頻電流型交流母線,在分布式電源系統日益發展的今天,將越來越顯示其廣闊的應用前景。

基爾霍夫電流相關文章:基爾霍夫電流定律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