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10kV錐山變電站光伏并網發電系統研究
舉例說明: “if (dP/dI is PB) and (△dP/dI is PB) and (△UDC (k-1)is P) then (△UDC (k) is PB)”。如圖6 所示,“dP/dI is PB”意味著目前太陽電池陣列的工作點位于P-I 曲線的左半部分斜率較大的部分,所以大致上FLC 的輸出△UDC (k)應該為正??紤]“△UDC (k-1) is P”意味著上次FLC 的輸出△UDC (k)為正,即并網輸出功率加大;接著考慮“△dP/dI is PB”,意味著的斜率變化為正,即當前的斜率比上次的斜率有較明顯的加大。從P-I 曲線可以看出,如果日照不變,在曲線左半段,P 增加,則斜率dP/dI 是下降的,而目前斜率dP/dI 反而上升,意味著當前的日照有較大幅度的增加。為此,FLC 的輸出△UDC (k)也應為較大的正值。所以△UDC(k) is PB。
4.2.4 精確輸出量的反模糊化
反模糊化的目的就是必須求出能代表所有模糊輸出量的作用的精確值。即在推理得到的模糊集合中取出最能代表這個模糊集合的單值。對于本文來說,FLC 的輸出應該是一個確定具體的△UDC (k)提供給后級的直流電壓外環控制程序。
反模糊判決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用不同的方法所得的結果也是不同的。常用的方法有:最大隸屬度法,重心法,系數加權平均法和隸屬度限幅元素平均法。本文采用重心法。其計算表達式如下:
上式中μ(Di)為第i 個模糊輸出量的隸屬度,即模糊推理的結果;Di 為第i 個模糊輸出量單點位置或中心元素的位置;n 為所定義的系統輸出模糊量的個數,本項目中n 為5。
5 運行效益
蚌埠供電公司110kV 錐山變電站光伏系統總功率為30kW,系統直流部分效率按90%計,交流部分效率按90%計,蚌埠地區平均每天峰值日照時間按3 小時,理論系統年發電量為:30×3×365×90%×90%=26608 kWh。2009 年實際發電量為25818 kWh。
傳統的火力發電多以煤炭為燃料且產生大量污染, 主要為粉塵、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熱污染和化學藥品污染等。每年需要一大批污染處理和環保費用。太陽能發電無需消耗燃料,沒有空氣污染,可以節約標煤和實現減排溫室氣體(包括CO2,NOx 等)的作用,實現能源的清潔利用, 對保護環境, 節省能源作出很大貢獻。以每發1 度電消耗374g 標煤計算,發2.6 萬kWh 電消耗耗標煤9.724 噸。以每發1 度電可以少排放170gCO2,7.68gSO2計算,光伏發電2.6 萬kWh 可減少CO2排放量4.42 噸,減少SO2排放量199.68kg。
6 結語
變電站光伏并網發電系統使用了太陽能這一綠色、環保無污染的清潔能源,節能、環保,而且增加了變電站站用電系統的可靠性。在夜晚或陰雨天發電量不足時,由電網給站用電負荷供電,總體上實現站用電負荷全年對于市電的“零消耗”。盡管目前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造價相對偏高,相比其它發電形式來說,其經濟效益并不明顯,但隨著光伏發電的產業化及常規能源的稀有化,其投資造價必然會逐步降低、經濟效益也會越發明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