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基于ARM9上linux系統的bootloader設計

基于ARM9上linux系統的bootloader設計

作者: 時間:2012-04-11 來源:網絡 收藏

1.引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71648.htm

在嵌入式開發中其中不可避免的一環就是[1],它統籌軟硬件資源,使得資源最優配置,嵌入式對功耗,性能,以及成本要求很苛刻,它要求在達到用戶要求的前提下把成本和資源利用降為最低,Booloader不是驅動開發的一部分,但一個好的booloader可以決定該產品在市場上的成敗[2]。

采用Samsung公司的20T[3]處理器與Linux2.4.18嵌入式操作,根據處理速度和效率的不同采用分階段實現的方法,在具體實現時不拘泥于該處理器和操作版本,使之更有普遍性和通用性。

2.概述

引導加載程序是系統加電后運行的第一段代碼[4],功能類似pc機的BIOS,在ARM中一般都是位于地址0x00000000,這段代碼可以實現初始化硬件設備,建立內存空間映射圖,從而將系統的軟硬件帶到一個合適的狀態,以便最終為調用操作系統內核和用戶應用程序準備好正確的環境。

Bootloader的啟動可以單階段也可以多階段,為了方便移植和增加系統的執行效率一般分為兩個階段stage1用匯編編寫和stage2用C 語言編寫,stage1主要進行與CPU與存儲設備相關的工作進行必要的初始化工作,是一些依賴于體系結構的代碼,例如初始化CPU運行的時鐘頻率,初始化Flash和內存的數據寬度、讀/寫訪問周期和刷新周期,初始化中斷系統,初始化系統中各種片內片外設備和I/O口,初始化系統各種運行模式下的寄存器和堆棧。stage2是用C語言實現一般的流程以及對板級驅動的支持,包括初始化要用到用到的內核映像和文件系統映像,并將PC指針指向操作系統內核的入口處,為操作系統的運行作好準備。這樣代碼具有很好的移植性和可讀性,對于相同的CPU只需修改stage2,對于不同的CPU只需修改 stage1。

3.stage1

3.1.建立二級中斷向量表

每當有中斷或者異常發生時,ARM處理器便強制把PC指針指向向量表中對應中斷類型的地址值。為了加快中斷響應,在Flash的0x0地址存放能跳轉到0x33ffff00地址處中斷向量的跳轉指令,即在RAM中建立一個二級中斷向量表,起始地址為0x33ffff00,除復位外,其它異常入口地址由Flash跳轉得到,部分實現代碼如下

#define _ISR_STARTADDRESS (SDRAM_END-0x100) //0x33ffff00
definepISR_RESET (*(unsigned *)(_ISR_STARTADDRESS+0x0))// x33ffff00
#define pISR_UNDEF (*(unsigned *)(_ISR_STARTADDRESS+0x4))// x33ffff04

如表1所示:

33.jpg

34.jpg
表1.二級中斷向量表

linux操作系統文章專題:linux操作系統詳解(linux不再難懂)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