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光電顯示 > 設計應用 > SED顯示技術全揭密

SED顯示技術全揭密

作者: 時間:2009-02-04 來源:網絡 收藏

關心大屏幕平板的讀者朋友最近一段時間來可能會經常聽說一種新的――,并且聽到的都是叫好聲。更有極端一些的看法認為的出現將判處PDP和LCD的死刑。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它真的有那么神奇,可以獨霸市場嗎?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69554.htm

SED的構造及其優勢

SED的全稱是“Surface-conduction Electron-emitter Display”,譯成中文就是“表面傳導電子發射器”。

前玻璃基板上涂有紅、綠、藍三色熒光粉,并作為陽極相對后玻璃基板加有幾千伏的高壓。通過絲網印刷法在后玻璃基板上制作對應每個像素的金屬電極,并用噴墨印刷的方法在金屬電極間制作氧化鈀薄膜電子發射陰極。上圖右下角就是單個像素的示意圖。生成了氧化鈀膜的金屬電極間距只有4-6個納米,當金屬電極間加上10幾伏的電壓后,極間將形成超高電場,氧化鈀膜中的電子會被牽引出來,形成電子發射。由于金屬電極是沿著同一塊玻璃基板排列,所以剛發射出來的電子是在玻璃基板表面傳導的,這是這種器件被命名為表面傳導電子發射顯示器的原因,這也是SED與其它的場致發射顯示器(FED)的區別所在。

發射出來的電子傳導到另一電極的表面時,會有一部分電子被彈性散射到兩玻璃基板之間的空間中去,這時前玻璃基板上所加的陽極高壓將對這些電子加速,并使之快速撞擊到前玻璃基板所涂敷的熒光粉上以發出可見光。這樣SED的發光原理用一句話來說明就是高速電子撞擊熒光粉發光,這與普通電視顯像管(CRT)的原理是一樣的,只是電子發射陰極不同而已。我們知道CRT是目前電視用的所有顯示器件中綜合畫質最出色的,SED自然也繼承了CRT的優良品質,再加上東芝和佳能宣稱其制造成本只有PDP和LCD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也就不難理解有些人會認為SED的出現宣判了PDP和LCD的死刑。

SED的優良特性主要表現

(1)由電子撞擊熒光粉發光,屬于自發光器件,不存在液晶顯示的可視角不夠和響應時間過長的問題;

(2)發光完全可控,不存在液晶顯示的背光泄漏或等離子顯示的預放電問題,黑色表現力大大提高;

(3)發光效率可達5lm/W,使其耗電量只有同規格的等離子和液晶顯示器的一半;

(4)由于采用與普通電視顯像管同樣的高壓熒光粉,可以達到優于PDP和LCD的色彩飽和度及銳利的圖像;

(5)器件基本上是平面結構,可以完全采用印刷工藝生產,使生產成本可以做到大大低于PDP和LCD。

從FED的命運看SED可能碰到的問題

那么SED真是完美的顯示器件嗎?可能影響其發展的因素有哪些?我們知道SED只是場致發射顯示器(FED)的一種,下圖是薄膜電子發射陰極型FED的示意圖:

可以看到其與SED的唯一區別就是起牽引電子作用的偶并不是與電子發射陰極平行排列在下玻璃基板上,而是制作在電子發射陰極和陽極(上玻璃基板)之間,因此僅僅是電極制作工藝的區別。

FED從上世紀90年代初做出實用化的樣機,到90年代中期實現商業化,已經過去了十幾年,至今我們也沒有看到其對顯示工業產生多大的影響。除了前期受到陰極和偶的制造工藝的困擾之外,還有如下的問題需要解決:

(1)為了不影響電子的發射和運行,FED的內部為超高真空狀態,其表面要承受超過每平方米10噸的壓力,內部的支撐問題需要解決。這也決定了FED的尺寸不可能做的太大,由此我們也理解了為什么CRT會如此笨重,且其極限尺寸只能達到45英寸。

(2)高速電子打到熒光粉后會把其內部吸附的氣體解吸出來,造成真空度降低。因此FED的壽命與真空保持問題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這些問題同樣也是SED需要解決的

雖然SED的制造成本要低于LCD和PDP,但是總成本里面還應該加入研發成本。從佳能1986年研究陰極發射開始算起,已經連續投入20年了,這應該是一筆不小的數字。按照佳能和東芝的計劃,SED真正量產要到2007年,到那時候LCD和PDP廠家可能不但已經賺回了研發費用,連生產線的折舊費都已經回來了。所以SED在一開始時價格上可能并不占優勢,這也是為什么FED業界把自己的產品尺寸定在30~40英寸,這是因為兩年前這是LCD和PDP間的空檔。現在的形勢已經完全不同,這已經成了LCD的主攻戰場。PDP還可以向50英寸、60英寸退守,而SED則必須與LCD在這里死拼。考慮到LCD的產品線長度,以及資本投入的密集度,到時候肯定有一場血淋淋的戰斗。所以SED還遠沒有到歡呼的時候,其前路可以說是任重而道遠。



關鍵詞: 揭密 技術 顯示 SED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