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C標準與機頂盒,哪個才是關鍵?
將來的三網融合競爭實際上是寬帶的競爭。對于廣電而言,最重要的意義在于三網融合后發展多元化經營做準備,從而在寬帶業務方面與電信運營商展開有效競爭。最近,業內就展開了一場關于統一EOC標準的討論,并成為焦點。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69075.htm作為實施寬帶戰略的必由之路,加快雙向網改造、統一EOC標準本無可厚非。寬帶、EoC涉及出口、IDC、CDN等眾多方面,涉及到政策、品牌以及用戶習慣等很多方面, EoC僅僅是其中一個環節。據悉,為應對三網融合,2011年中國電信、聯通將工作重點向IPTV轉移,廣電將真正開始感受到競爭的來臨,在試點城市尤為如此,這是廣電馬上要面臨的。
對于廣電而言,廣播視頻業務占廣電90%的業務量,好比是西瓜;而寬帶接入不到10%,好比是芝麻,在三網融合后視頻業務仍將作為廣電的核心和主營業務。在現實情況下,中短期廣電的這個芝麻很難長大,隨著2011年電信IPTV業務的開展,反倒是馬上面臨視頻業務這個西瓜有可能很快被人抱走的局面。而廣電維系于用戶關系的重要終端-機頂盒卻面臨著長久以來看似容易,但又難以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的核心就是統一機頂盒規范及標準。對于幾年后才能見效的EoC標準統一,機頂盒技術規范的統一實際上決定了廣電的生死,對比機頂盒標準不統一帶來的嚴重混亂,EOC標準造成的影響可謂微乎其微。
廣電沿用私有封閉技術標準的習慣導致機頂盒標準混亂
一直以來,我國廣電在發展數字電視時始終沿用封閉的技術標準,數字電視安全需要通過高度技術封閉保護。由此各地廣電自建前端,自定機頂盒標準,一時間全國出現了上百種的機頂盒標準,由于這些標準私有封閉,各地機頂盒之間不能通用,各地市進行數字化整轉時都只能通過定制機頂盒實現,無法進行市場化銷售,造成機頂盒成本居高不下,廣電被迫只能通過贈送機頂盒的方式進行推廣,由此背負上了巨額的數字整轉包袱。標準的不統一更造成了機頂盒的安全性差,一旦出現安全漏洞便束手無策,同時機頂盒軟件升級十分困難,增值業務發展緩慢,面對電信運營商通過各種增值業務獲得的巨大利潤,廣電運營商需要惡補。
廣電機頂盒標準封閉混亂,面臨生存危機
標準的封閉式發展,特別是封閉的CA技術,導致產業軟件封閉式集成的發展,造成機頂盒技術長期發展緩慢,性能差的機頂盒充斥運營商市場,廣電數字電視推廣不力,增值業務難以開展。更是由于機頂盒技術標準的封閉混亂,封閉技術的使用,導致即使是數字電視機,也難以加載機頂盒的功能,使得電視機廠家大量生產的電視機只能支持互聯網電視或電信的IPTV,本來離廣電最近的電視機廠家卻逐漸走向了廣電的最大競爭對手——電信運營商的陣營。隨著電信IPTV業務的大舉開展,越來越多支持IPTV功能的網絡電視機的上市已給了電信運營商不贈送機頂盒就能開展IPTV業務的商機,而廣電卻依舊只能背負機頂盒這個沉重的負擔前行,在三網融合后,運營商之間比拼質量、服務和價格的時代,機頂盒無法有限市場化帶來的高昂成本,最終將導致廣電運營商一步步進入災難的深淵,屆時廣電運營商所面臨就不僅僅是目前業務開展不力的問題,而是前所未有的巨大生存危機。
機頂盒標準的開放統一,需要打破利益格局
廣電要真正實現機頂盒標準的開放統一,要做的不僅是技術標準和體系的徹底改造,更需要打破目前以CA為核心的利益格局。由于商業利益的驅使,早期進入市場的CA廠家憑借技術的封閉壟斷性一舉占據了行業優勢地位,其私有標準也就成為了目前廣電行業的事實標準。由此造成了廣電行業嚴重的軟硬件捆綁,任何軟件升級都需要CA廠家的軟件集成,軟件升級牽一發而動全身,耗資大、時間長,這也是廣電十多年來都未能取得技術長足進步的根本原因。因此,要實現技術的開放統一,就必須打破現有的利益格局,打造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格局,吸引大量的優秀技術人才進入廣電領域,讓摩爾定律的神奇作用也能延伸到電視芯片領域。
綜上所述,無論從三網融合后廣電運營商發展增值業務需要的角度來說,還是從廣電運營商自身降低高清雙向整轉成本,進行市場化運作,提高機頂盒安全性角度而言,盡快統一封閉混亂的機頂盒標準,采用開放統一的機頂盒標準都已成為廣電運營商的當務之急。在三網融合到來,廣電與電信競爭態勢瞬息萬變、撲朔迷離的關鍵時刻,廣電運營商更應擦亮眼睛,找準問題根本,避免在雙向網改時舍本逐末,過度關注EOC標準不統一的小問題而忽視了機頂盒標準混亂的大問題,從而錯失了發展的最佳時機。因此,廣電運營商應該集中全力先行統一十幾年來封閉混亂的機頂盒標準,采用開放統一的機頂盒標準,破除行業封閉,走向市場開放,打好三網融合這場翻身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