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光電顯示 > 設計應用 > 協同顯示系統實現GIS的超高分辨率顯示

協同顯示系統實現GIS的超高分辨率顯示

作者: 時間:2012-03-09 來源:網絡 收藏

1 引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68329.htm

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簡稱)是在地理學、地圖學、測量學和計算機科學等學科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學科,在最近的30多年內取得了驚人的發展,廣泛應用于資源調查、環境評估、災害預測、國土管理、城市規劃、郵電通訊、交通運輸、軍事公安、水利電力、公共設施管理、農林牧業、統計、商業金融等幾乎所有領域。

隨著應用越來越普及,所處理的地理數據覆蓋范圍越來越廣,精細度也越來越高,單個PC機的設備在如此廣而細的數據時越來越吃力,地圖內容的廣度和細度不能同時的矛盾愈加明顯。因此,應用中顯示的研究就很有現實意義。

基于PC集群系統的并行顯示是解決上述矛盾的一個十分經濟而有效的途徑。采用多個顯示設備拼接來顯示地圖使得顯示區域增大為相應的倍數,而顯示比例尺不變;各個顯示設備由單獨的計算機進行驅動,計算任務的分擔使得顯示速度也大大提高。與傳統的大型圖形工作站相比,PC集群機有如下優勢:

(1)高性價比:價格是同等處理能力專業圖形工作站的十分之一;

(2)擴展性好:理論上,顯示隨集群節點數增加而線性增加,增刪節點方便;

(3)升級方便:可隨時采用當前最先進的PC配件進行升級。

2 系統體系結構及原理

2.1 系統體系結構

系統采用主/從模式設計,由一個GIS平臺自帶的綜合應用程序作為全景操作控制端,確定地圖顯示的實際范圍,另外由多個GIS應用集群機組成顯示輸出端,各顯示輸出端的外接顯示設備拼接成超顯示矩陣,將全景操作控制端的地圖范圍以更多的細節顯示出來。網絡架構如圖1。

28.jpg

全景操作控制端與分布式集群顯示輸出端通過局域網進行連接,全景處理端的GIS程序在操作過程中,將當前屏幕的信息(地理位置、顯示范圍)按塊劃分后,同時分發給顯示矩陣中對應的各個從機,各從機將得到的位置、范圍信息與自身的顯示分辨率相比較,計算出相應的比例尺關系,根據比例尺關系按照最合適的縮放級別重新進行顯示。

2.2 系統原理

從系統的網絡體系結構可以看出,物理的超分辨率顯示矩陣雖然搭建好,硬件的超分辨率不一定能被充分利用,從而顯示更多的細節信息。如何達到與物理顯示矩陣的分辨率一致的細節顯示率、真正的超分辨率顯示,就要通過軟件系統來控制。軟件系統結構如圖2。

29.jpg

系統包括主節點和從節點兩個部分,并且它們之間采用TCP或UDP協議進行消息的傳遞。

通過GIS平臺提供的開發接口創建一個超分辨率顯示組件,將帶有該組件的GIS綜合應用程序作為全景操作控制端,即主節點。主節點的超分辨率顯示組件包括兩個模塊:主節點控制模塊、系統通信模塊。基于GIS平臺提供的開發接口,創建一個完全基于網絡消息驅動的顯示程序,該程序不提供任何直接與用戶交互的功能,作為顯示輸出端,即從節點。從節點與主節點對應,包括:從節點控制模塊,系統通信模塊。用戶交互界面是指主節點GIS綜合應用程序的用戶界面。

那么整個大視景系統是如何工作的呢?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