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驅動IC諸元趨勢分析
LCD的驅動類型大體可區分成TN(TwistedNematic)、STN(Super-TwistedNematic)(附注1),以及TFT(Thin-FilmTransistors)等3類,其中TNLCD多半使用在數字表、計算器等簡單的數字顯示,而TFT則小至數字相機的觀景窗,大至數十英寸的液晶平面電視都有使用。
所以,數字表也需要LCD驅動IC,大尺寸液晶顯示也需要驅動IC,然不同類型的LCD、不同尺寸的LCD卻必須搭配不同的驅動IC,沒有一種LCD驅動IC可以合乎各種類型、各種尺寸的驅動需求,因此在談論LCD驅動IC時必須有更明確、更具體的范疇定義,才能夠完整說明與討論。
當然,有關TN、STN之類的LCD驅動IC其技術已相當成熟,技術發展與市場增長都達一定程度,因此已少有人關注,也因為技術的成熟,使大陸的IC設計業者也逐步跨入此領域,如此也迫使日本、南韓、臺灣的驅動IC設計業者必須朝更高技術性的LCD驅動IC發展,從TN、STN轉向TFT,從小尺寸轉向大尺寸。

△圖說:TFTLCD驅動
IC控工藝序示意圖。(制圖:郭長佑)
另外一個加速臺灣驅動IC提升的動力,是來自液晶面板廠。由于臺灣已經成為全球液晶面板的組裝、制造重鎮,如果LCD驅動IC仍要持續倚賴進口,將難以掌握制造成本、制造時程,所以國內的面板大廠也都積極于LCD驅動IC的國產化,例如奇美電子(CHIMEI)即轉投資奇景光電(Himax),由奇景光電研制LCD驅動IC,以大宗供應給奇美電子。
因此,本文以下將以大尺寸、TFT類的LCD驅動IC為主,只有在特有情況下才會談論TN、STN類的驅動IC,同樣的也在特有情況下才會談論中小尺寸的驅動IC。
驅動IC類型
首先,LCD驅動IC并非只有1顆,而是由2顆以上的芯片所構成,這包括源極驅動器(SourceDriver)芯片、閘級驅動器(GateDriver)芯片、以及時序控制器(TimingController;TCON或T-CON)芯片等(附注2),此外也可能需要運算放大器(OperationalAmplifier;OPAMP)或緩沖器(Buffer)的搭配。有時源極驅動器還區分成數字型或模擬型,不過多數業者都實行數字型,僅少數業者實行模擬型(附注3)。
要注意的是,源極驅動器有時也稱為數據驅動器(DataDriver),而閘級驅動器則稱為掃瞄驅動器(ScanDriver)。

△圖說:NS公司的TFTLCD驅動IC:FPD33684,該驅動芯片強調低EMI、低功耗并支持RSDS接口,適合用于筆記本電腦或桌上型液晶顯示器上。
輸入接口
LCD驅動IC必須先接收來自LCD控制IC的畫面訊號,之后才能透過數字轉模擬的程序來進行驅動,而這個接收的輸入接口仍在持續演化中。
目前最常見的接口是RSDS(ReducedSwingDifferentialSignaling),這是美國國家半導體(NationalSemiconductor;NS,簡稱:國半)以LVDS(Low-VoltageDifferentialSignaling,低電壓差動信號)接口為基礎所定義出的接口,此接口的優點在于低電磁干擾(EMI)、低功耗,并盡可能保有傳輸效能與畫面分辨率。RSDS原本是NS自有的技術,不過之后則開放使用,今日多數的時序控制器芯片、源極驅動器芯片都實行RSDS接口。此外也有人支持最傳統的TTL(Transistor-TransistorLogic)接口。
LCD顯示屏相關文章:lcd顯示屏原理
lcd相關文章:lcd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