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要分析智能CPU卡在IC卡表中的應用
2、EMV遷移
EMV遷移即*按EMV標準由磁條卡向智能IC卡(智能CPU卡)轉移,其目的是為了有效防范諸如跨國制作和使用假*、*欺詐等各種高科技手段的金融智能犯罪。EMV標準,即Europay、MASTER-CARD(萬事達)、VISA(維薩)三大國際*組織借用其首字母合稱EMV而設立的智能卡金融支付應用標準。從2005年1月起在歐洲,借記卡、貸記卡的責任風險將依據國際卡組織最新的EMV標準規定劃分,將偽卡風險損失由發卡行、收單行中未實施EMV遷移的一方承擔。
目前,EMV遷移已對卡欺詐產生影響。在英國,卡欺詐預期至2010年將達到12億歐元,通過EMV遷移有望保持在7億歐元的水平,因而英國銀行業投入10億歐元啟動EMV。英國2005上半年偽卡欺詐額下降31%,丟失與被盜卡欺詐額下降27%,2005年較2004年,卡的欺詐降低了35%,2006年較2005年降低了43%。另外,至2004年底,臺灣地區已發行Visa品牌EMV卡300萬張。Visa亞太的數字顯示,目前臺灣偽造*欺詐率降至4年來最低的0.04%,2000年底這一數字高達0.34%,是亞太區整體偽卡率的3倍。EMV技術在對抗卡的欺詐方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由此可見,智能CPU卡非常適合于對數據安全性及可靠性要求十分敏感的應用。目前,金融領域的*、電信領域的SIM卡(移動電話身份識別卡)等已成為CPU卡應用的幾個最大領域。此外,由CPU卡支持并代表的一卡多用(多功能卡)概念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在IC卡表中應用的IC卡主要經歷了三個過程:存儲卡、邏輯加密卡、智能CPU卡。
早期的IC卡表采用存儲卡,存儲卡本身的安全性差,可以隨意復制,很快就被邏輯加密卡取代。
邏輯加密卡有密碼保護,但抗攻擊性稍差,密碼相對來說容易破解。
智能CPU卡有更好的安全性、規范性、兼容性和可擴展性。CPU卡的特點:
1)先進性。CPU卡可以作為銀行的金融卡使用,代表當前IC卡應用的最高安全等級,正在成為IC卡應用中的主流產品。
2)規范性。支持符合ISO7816-3標準的T=0、T=1通訊協議,符合《中國金融集成電路(IC)卡規范》、《中國金融集成電路(IC)卡應用規范》,支持符合銀行規范的電子錢包、電子存折功能。
3)兼容性。由于有中國人民銀行的統一規范及嚴格檢測,CPU卡具有很好的兼容性。
4)安全性。芯片和COS的安全技術為CPU卡提供了雙重的安全保證。支持DES、TripleDES等加密算法,支持線路加密、線路保密功能,防止通信數據被非法竊取或篡改,使用過程密鑰實現加密、解密。
5)可擴展性。卡片支持多種容量選擇,如2K、4K、8K、16K、32K字節的E2PROM空間。CPU卡從卡結構到卡容量可以很容易擴展到多應用,可以與銀行聯合發,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一卡多用。
6)可實現脫機操作。自帶操作系統的CPU卡可完成合法性檢查,能存儲交易的詳細數據,對計算機網絡系統要求較低,不必為每一筆交易與中央計算機/數據庫進行通信,提高了交易速度,降低了處理費用。
評論